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晖  刘卫东  唐志鹏 《资源科学》2021,43(4):682-692
贸易隐含碳问题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国际视角下探讨全球贸易隐含碳转移的空间关联,对于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Eora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库,立足全球视角,构建了2000年与2015年包含185个国家/地区在内的全球贸易隐含碳净转移空间关联网络,选取多维度网络测度...  相似文献   

2.
李珊珊  罗良文 《资源科学》2012,34(5):855-863
从2002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不平衡程度不断加剧,以往的研究集中在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与FDI对国内碳排放绩效的考察,并未分析FDI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本文运用1997年-2009年间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指数因素分解法,将FDI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分解为FDI数量效应、FDI行业结构效应以及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行业结构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的主导因素,具体来看,FDI行业结构变化促进了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增加;投资的贸易隐含碳强度一直在下降,且降幅不断增大;FDI数量变化对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稳定,两者不存在明显关联。有必要建立公平、有效的碳减排合作机制,制定合理的引资政策,通过FDI产业关联渠道促进国内相关产业的低碳技术改进,实现产业链的清洁生产,以减轻国际碳减排转移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区域之间经济往来更加密切,由此造成的隐含CO_2排放转移日益频繁,不利于区域公平及有效地分摊碳减排责任。本文在编制最新年份(2012年)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础上,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活动隐含的CO_2排放转移特点。结果表明:(1)2012年,京津冀对其他区域的CO_2排放转移,比其他区域对京津冀的转移高出4350.52万t,这主要隐含于除采选业以外工业部门的终端产品转移;(2)京津冀区域内部,北京和天津分别向河北净转移449.75万t和88.46万t CO_2排放,这主要隐含于冶金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高耗能部门的中间产品往来。鉴此,建议加强京津冀,尤其是高耗能工业部门的协作,提升区域整体节能减排效率。  相似文献   

4.
工资刚性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的减排与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栾昊  杨军  黄季焜 《资源科学》2014,36(1):120-128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5.
美国制定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计划在2020年对未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的高排放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全球贸易分析-能源模型(GTAP-E),利用递归动态方法,在考虑短期工资刚性,经济处在非完全均衡状态(即存在失业)下,分析预测美国在2020年实施碳关税对中国碳排放与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研究普遍采用的充分就业假设,在工资刚性条件下,美国征收碳关税将对中国经济造成更为显著的负面影响,并导致较严重的失业问题。隐含碳含量较高的部门及其上属关联部门的产出下降幅度更显著,而隐含碳含量较低的部门产出增幅减缓,贸易平衡将显著低于充分就业闭合下的情景;此外,美国征收碳关税的减排效果也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6.
苏哲哲  龙如银 《资源科学》2013,35(6):1220-1228
随着全球性气候问题的出现,对贸易中隐含碳的研究引发了人们对于贸易环境的新思考.我国隐含碳的大量出口和净出口实际上意味着能源与环境资源的间接出口,如何利用最少的能源与环境资源损耗来获得最大的产出已成为问题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将以隐含碳和出口贸易额作为投入产出的指标,建立行业合理性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合理性指数模型能很好的将出口部门中“低碳排放系数产品应多出口、高碳排放系数产品应少出口”的原则进行量化衡量,该模型也被验证了具有现实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何艳秋  王鸿春  刘云强 《资源科学》2022,44(12):2428-2439
由于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联,进行区域协同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农业对资源的高度依赖使其倾向于集聚式发展,而农业产业集聚对碳关联的影响程度、方向和形式仍不明确,不同类型的农业产业集聚是否引起碳关联的异质性有待回答。本文立足农业,先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专业化集聚和协同集聚对农业碳关联的影响;再利用分区和分组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剖析该影响的区域异质性;最后以区域技术关联作为中介变量,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产业相关多样化和无关多样化对碳关联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农业专业化集聚有利于更多区域减排,且低专业化集聚地间的碳关联程度更高;②农业协同集聚会加重更多地区的碳排放,且高协同集聚地对低协同集聚地的增碳效应更明显;③农业优化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分别选择协同集聚或专业化集聚,可推动减排;④相关多样化集聚和无关多样化集聚通过区域技术互动产生增碳或减碳的空间效应。据此,本文提出:应推动跨省份农业产业集聚的形成;选择差异化的农业产业集聚方式;加大对地区的环境考核力度,进而激发减排潜力,促发区域减排合力,最终实现农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金砖国家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采用金砖四国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投入产出表,将经济分为11个部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并进行行业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从1995-2011年,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而且样本期内净顺差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沦为"污染天堂";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绝对数逐年增加,行业贸易隐含碳特征有明显差异,金属制品、橡胶、纺织等行业处于贸易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而采矿业长期处于逆差,从2000年以后成为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正逐渐沦为"污染天堂";巴西贸易隐含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属于"污染天堂";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不仅没有沦为"污染天堂",相反,正不断从对外贸易中获益。金砖四国隐含碳行业结构分解结果基本趋同,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规模效应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技术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洪 《资源科学》2016,38(12):2326-2337
为了探索金砖国家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采用金砖四国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1年投入产出表,将经济分为11个部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金砖国家对外贸易隐含碳,并进行行业结构分解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俄罗斯从1995-2011年,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而且样本期内净顺差规模逐年扩大,已经沦为“污染天堂”;中国进出口贸易隐含碳绝对数逐年增加,行业贸易隐含碳特征有明显差异,金属制品、橡胶、纺织等行业处于贸易顺差且顺差规模不断扩大,而采矿业长期处于逆差,从2000年以后成为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顺差国,正逐渐沦为“污染天堂”;巴西贸易隐含碳处于基本平衡状态,不属于“污染天堂”;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不仅没有沦为“污染天堂”,相反,正不断从对外贸易中获益。金砖四国隐含碳行业结构分解结果基本趋同,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隐含碳净逆差,且逆差规模逐年扩大,说明印度规模效应是隐含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构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技术效应对隐含碳排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艳梅  牛苗苗  张红丽 《资源科学》2019,41(9):1619-1629
价值链分工使得一种产品的生产分割在不同地区,从而获得的收益和隐含的碳排放也产生在不同地区。考察京津冀区域内贸易获得的经济收益和产生的碳排放代价问题,对制定公平有效的区域协同碳减排方案具有重要意义。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增加值贸易核算体系可以更加准确地测算贸易收益和隐含碳排放。借鉴此核算体系,本文运用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结构分解分析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内贸易的经济收益及隐含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总量方面,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最高,天津次之,河北最少;而隐含碳排放量的排序与之相反:河北最高,天津次之,北京最少;②行业分布上,北京从区域内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高度集中于服务业部门,而天津和河北却分散分布于多个部门;各地的隐含CO2排放均集中于中间品贸易部分,占比最高的是能源工业部门;③京津冀从贸易中获得的经济收益和碳排放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于完全CO2排放强度、调出规模和调出结构的不同。因此京津冀区域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协同合作,共同制定碳减排目标和承担碳减排责任,并且各地要根据发展阶段和特点寻求最佳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陈洁  焦建玲  李方一  李兰兰 《资源科学》2016,38(7):1373-1382
确定行业二氧化碳减排的优先次序并实施差别对策对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投入产出Ghosh模型和敏感性分析,从结构减排、技术减排两个方面,提出了国家或区域行业二氧化碳减排优先次序确定的一般方法。将该方法应用到中国行业减排,采用2002年和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行业碳排放数据,依据各行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感应度系数、边际增长的完全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增加值弹性5个代表性指标,确定行业减排的优先次序,并提出差别的减排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在考察的40个行业中,技术减排优先级I的行业包括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内共18个,结构性减排优先级I的行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在内共13个,针对行业技术减排和结构减排的三级优先次序,可以确定四类减排对策。应用研究一方面证明了本文设计的一般方法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为中国制定分行业的减排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工业部门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减排潜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国涓  刘长信  孙平 《资源科学》2011,33(9):1630-1640
本文首先采用修正的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分析了1994年-2007年中国工业及分工业部门CO2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解析了差异原因。然后,基于退耦理论深入研究了工业部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耦合状态和减排政策执行的有效性。最后,对各分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进行定量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是:①工业产出是中国工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正向影响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主要的负向影响因素,它们对碳排放的影响分别为357.20%和-248.67%;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的碳排放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而石油、电力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增加最多;②1994年-2007年和2000年-2007年工业部门碳排放的退耦指数分别为0.63和0.56,说明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处于弱退耦状态,减排政策的执行还缺乏一定的有效性;③深度挖掘石油、电力工业、煤炭工业及冶金工业部门的减排潜力将是工业部门减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Low-carbon development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low emissio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for worldwide governments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upport smart government in decision making, information syste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monitor and predict CO2 emissions.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investigate CO2 emission amounts, identify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2 emission and discuss potential suggestions to mitigate CO2 emission for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y often focus on CO2 emission research of industries in a region or country, while the integration of carbon flow in the neighboring regions is not well studied.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 dynamics model to explore an optim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ath of a regional industry by integrat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i.e., industrial comparative advantages, technology advantages and the inter-regional context between the neighboring regions. In the case study, we use a key industry in a typical industrial region of Western China, the cement industry in Chongqing, as a scenario to simulate the CO2 emission, possible energy demand and cement production of the cement industry in this region for recent year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y leveraging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especially the collabo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among regions, the cement industry in Chongqing can achieve the low-carbon target. In addi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s about the features of our model and Chongqing’s cement industry, it reflects that our model using regional differences is applicable to industries with a common demand market at the regional level such as energy, chemical and steel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4.
多情景视角下的中国碳达峰路径模拟——基于RICE-LEAP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实现CO2排放峰值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本文通过耦合自上而下式模型和自下而上式模型,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中国终端部门的新型综合评估模型——RICE-LEAP模型,并通过设置参考情景、碳排放约束情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景,动态模拟了2020—2050年的中国碳达峰路径及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碳排放轨迹在3个动态情景中均呈“倒U型”曲线,其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景下,中国碳排放峰值水平最低,并将于2029年最早达峰;②中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终端部门,其碳排放贡献可达80.00%,并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考察期内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终端部门的碳强度下降幅度相对较小;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景下,能源消费结构将迈入中高级形态。该情景下的所有终端部门非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比均有所提高,商业及服务业部门和城镇居民部门等终端部门将形成以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因此,为实现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应强化政策导向,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结构优化的互进共驱。  相似文献   

15.
刘祥霞  王锐  陈学中 《资源科学》2015,37(2):280-290
利用修正的投入产出法和2001-2012年中国海关货物进出口商品分类数据,研究和测算了中国进出口商品中的隐含碳排放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都有明显增长,但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增长更快;中国是典型的隐含碳净出口国,且少数产业部门集中了国内绝大多数的碳排放。为了改善国内的生态环境,本文以贸易差额、生态环境差额和碳排系数为依据进行了产业归类,提出了绿色贸易转型的相关策略,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内节能减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分解与低碳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董军  张旭 《资源科学》2010,32(10):1856-1862
在对我国工业部门能源消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集中研究了影响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的具体因素,综合考虑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和产出规模等四个要素,运用指标分解分析法中的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建立了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分解模型,并对1995年-2007年的工业部门能耗碳排放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能源强度显现出了对碳排放明显的负影响,工业经济产出效应明显分为正影响缓慢增长的1995年-2001年和迅速增长的2001年-2007年两个阶段;工业总量增长引起能源消耗上升是导致碳排放总量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并且该效应已经抵消了能源强度效应对碳减排的贡献。文章最后提出了针对工业部门能源消耗的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环节的低碳对策,特别强调了电力热力行业节能减排,调整发电能源结构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从源头上减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闫云凤 《资源科学》2022,44(11):2222-2232
随着国内“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增加,国际上有些观点认为中国通过OFDI向其他国家进行碳排放转移。本文构建区分内资和外资企业异质性的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和分析2005—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碳排放效应,检验中国OFDI是否导致“污染天堂”效应。结果表明:①中国OFDI的碳排放量比较小,占全球投资碳排放的比重远小于中国OFDI存量和流量占全球的比重。②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集中于资源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国在大多数国家的OFDI碳强度小于东道国碳强度,这说明中国在这些国家的OFDI呈现“污染光环”效应。③中国OFDI碳排放主要分布在投资规模大、投资动机以资源寻求型为主、碳强度高的行业。因此,建议中国政府推动双边低碳投资合作框架,中国企业通过全球产业关联促进低碳技术的溢出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王世进  蒯乐伊 《资源科学》2022,44(12):2415-2427
交通运输业是中国碳排放来源的主要部门之一,具有很大的减排潜力。本文首先测算了2001—2020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接着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法分解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最后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并设计3种情景(基准情景、技术进步情景和低碳目标情景),研究不同政策路径对2021—2030年交通运输业碳排放的动态影响及其达峰潜力。研究表明:①中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经济规模,其次是人口规模;②促降因素为能源碳集约度、交通能源强度以及行业规模,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行业规模;③蒙特卡洛模拟的结果显示,与基准情景相比,技术进步情景的减排力度最大可达30.27%,低碳目标情景的减排力度最大可达51.32%。此外,3种情景中,只有在低碳目标情景下有可能实现2030年交通运输业的碳达峰目标,另外两种情景尚未出现达峰拐点。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为交通运输业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城市节能与碳减排政策情景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悦怡  张力小 《资源科学》2012,34(3):541-550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其能源消费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75%,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达到全球排放总量的80%。因此,将城市作为我国节能减排的主阵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借助情景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发展路径对城市未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可能影响。通过构建LEAP模型分析基准(BAU)、政策(BP)和低碳(LC)3种不同情景下2007年-2030年北京市能源需求、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低碳情景下北京市能源需求总量预计2030年将达到88.61Mtce(百万吨标准煤),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55.82%和32.72%,碳排放总量分别比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低62.22%和40.27%,且在2026年达到拐点,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能源结构优化效果明显,低碳情景下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达到57.75%,高于基准情景和政策情景16.93%和11.25%;相比于基准情景,工业部门在政策情景和低碳情景下节能减排贡献率均最高,建筑和交通运输部门将在北京未来低碳道路上发挥出巨大潜力。这些结果将为北京市未来能源发展和建设低碳城市提供重要的定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