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语言文字既是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重要的文化形态,而母语更是民族的灵魂。本文主要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完善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母语教育路向构建的评价体系。本文围绕学生学习母语、传承传统文化的主体意识、主体策略和过程评价来着手工作,把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母语水平提升两者相结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藏医药文化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医风医德的教育,这种教育使得医生了解并尊重病人的基本权利,爱惜病人的生命;同样病人也将医生当做是自身的父母,尊重并信任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术。藏医的医德医风教育对于保持和谐的医患关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现代社会经济和医学高度发展,医患关系却日益紧张,因此,如何通过宣传和利用传统藏医的医风医德教育来改善医患矛盾和完善医院改革,是我们目前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被人们世代传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德教育,有助于弘扬优良医德传统,培养医学生道德修养,促进现代医德建设;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仁爱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将有助于培养医学生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医养生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对此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专业本科生中医养生学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对此教学改革持肯定态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医养生学教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6.
通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三个层面的教育维度,培养青少年学生做有自信、能自强、懂自尊,讲文明、高素养、有爱心,守诚信、知荣辱、敢创新的中国人,是着力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如何将文化教育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如何拓展辅助性的支持要素。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本研究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希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起到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7.
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国学经典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丰富学生国学经典文学积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学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课题。本文在小学生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的实践基础、微课资源开发、泛在学习策略及国学经典教育翻转课堂的构建,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进开拓新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刘筠  李婧  滕学芹 《科教文汇》2010,(30):135-135,138
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基础教学阶段和临床课学习期对医学生进行医德医风的教育尤其重要。本文对将医德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之中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提高其整体素质,为促其成为医德高尚的医务工作者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徐军新  易志军  吴建新 《知识窗》2023,(11):120-122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从专业、课程、校园文化三大维度,着重研究、分析不同维度的拓展路径,全方位、一体化、高起点地提出构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1+N”模式课程体系,并提炼这一课程体系的特色,科学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保证教育质量,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0.
医德是医务工作者必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创建和谐医患关系中起重要促进作用。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因此培养医务人员的良好医德意义重大。课题组通过自制问卷,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医学生医德作用问题对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再对问卷分类统计、分析。了解到医学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没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效,许多医学生没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与医德培养的紧密联系,持以忽视思想政治课的态度。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参考性建议,希望引起医学生对该问题的重视,提高医学生的医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日趋频繁,大学生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突出,如何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其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题。那么,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如何呢?课题组以宁夏师范学院为例展开了抽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总体一般,自觉"很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学生占调查学生总数的9.09%;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比较单一,作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课程开设还是师资都很匮乏;从校园教育情况来看,活动零散,缺乏固定机制。总体而言,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依然步履艰难。  相似文献   

12.
目前医学高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与医学本身的目的出现了偏倚.正确认识医学科技发展产生正负效应的客观必然性,对医学科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正确认识,是形成理想医务道德的基础;医学科技工作者对自身正确的认识,是形成健康医务道德的必要条件;正确理解我国现阶段医务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加强医德医风制度化建设,严格自律,纯洁队伍、合理利用高科技诊疗手段,改善医患医疗、经济关系、社会制度建没和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是理想医务道德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张永康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I0007-I0007
新时期到来之际,国家对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校作为继承和创新文化、为社会提供优质人才输送服务的重要阵地,其发展更是党和中央时刻关注的焦点。其中,由于师范院校所培育的师范生是构建现代化教师团队、延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推进者,所以,如何培养师范生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教育工作的创新改革成为师范院校提升人才培养水平的首要任务。本文将深入分析培育并强化师范生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结合赵呈领、万力勇编著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出发,探索有利于师范生建立文化自信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4.
昝金生 《科教文汇》2020,(13):24-26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孙子文化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加强新时代高校孙子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度,推进新时代高校孙子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创新新时代高校国防孙子文化建设平台,不断拓宽高校孙子文化教育方式,探索新时代孙子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当代医学生作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但医德医风教育相对缺失,这将导致其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社会期待,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本文通过总结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现状,分析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医学生作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在校期间系统学习了医学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但医德医风教育相对缺失,这将导致其医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社会期待,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本文通过总结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现状,分析加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近日,由市教育局负责承办的两岸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交流会在内江万达嘉华酒店胜利召开。会议以"传统文化在两岸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台湾东海大学客座教授詹昭芬等两岸著名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了精彩演讲,共同探讨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自觉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2017年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整体的界定以及全面的部署。文章以此为契机,对河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高质量发展进行研究,从4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的工程路径,即:(1)从政府层面构建政府主导的传承发展机制,为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2)大力加强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传承与发展的队伍建设,为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必需的高素质的人力支撑;(3)构建河北省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路径,打造文化传承的主阵地;(4)开发河北省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产业路径,在提升河北省文化软实力的同时,促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病人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特定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的关键。近些年来医患关系的恶化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是为未来医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打基础的关键一步,因此医德的养成一定要从在校医学生抓起。  相似文献   

20.
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区教育的使命担当和必由之路。选择合适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路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生活,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区教育"化人、育人"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