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风》2017,(23)
文章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金融风险意识欠缺及高校金融风险教育缺失现状的分析,提出应当在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大学生的风险意识等方面开展大学生的金融风险教育,以便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风险意识和投资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科 《科教文汇》2012,(28):12-12,14
大学生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势以及社会思想文化的多元化给大学生信仰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要教育学生认清国际形势.学习近现代史知识.拉近大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实际.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发挥“两课”的阵地作用.全方位开展信仰教育.使大学生信仰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防范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江泽民同志说:“金融安全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安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求有一个安全与稳健的金融体系。如果金融不稳定,势必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稳定,阻碍整个改革和发展的进程,金融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稳定局面。财政监督机构担负着对金融行业的监管职能,对金融机构的国有资产、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管理。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由于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不断给各级经济管理部门敲响警钟。我市镇平县2000年由原镇平县丰源城市信用社停业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法律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体系,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综合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贫乏、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其根源具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客观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三位一体,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制,全面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本文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分析培养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舞蹈艺术蕴涵了大量的社会人文知识和艺术教育内容,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将其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的载体,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社交能力和审美能力,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高雅的气质风废和健美的身体形态,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由于我国金融产权制度性的缺陷,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社会信用的缺失导致,导致我国的金融市场很难抵御金融风险,造成金融行业稳定性趋于弱化。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探讨,旨在与同行交流,促进我国金融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配置效应和溢出效益梳理金融周期影响潜在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基于美国2000年第1季度至2015年第4季度的数据,本文构建了包含潜在经济增长率、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的三变量的TVP-SV-VAR模型,对金融周期的潜在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潜在经济增长率对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的响应值存在明显的时变特征和结构性突变,且其对金融风险冲击反映的敏感性早于金融周期;2)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长期效应,但前者的影响程度高于后者;3)金融周期和金融风险对潜在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存在"断崖式"下跌,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经济体的长期停滞现象.  相似文献   

8.
浅析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已成为今后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金融创新本身出发,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的新模式,其在为我国金融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为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首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进行简要分析,之后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马立明 《科技风》2014,(17):208-208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从精英教育逐渐变成了大众教育,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逐渐重视如何开展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分析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现状及原因,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指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金融风险现状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敏 《科技广场》2009,(12):116-11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如火如荼,中国与世界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因此,世界金融动荡也促使我们应密切地关注中国的金融市场.就目前金融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以及我国金融面临着的风险,试着从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体系、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等九方面来阐述如何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增强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敏 《大众科技》2004,(8):51-52
金融创新已成为今后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文从金融创新本身出发,分析其产生原因以及与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最后提出了一些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金  何文婷  陈巧 《科技风》2011,(16):273
数据挖掘技术就是从大量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信息和知识,利用数据库,人工智能和数理统计等方面的技术,对数据进行深层加工和分析的信息处理技术。它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新兴领域,普遍适用于金融、网易、服务、医疗、教育、科研、军事等各个领域。其中,金融风险管理是是其在金融领域的新应用。在庞大的金融市场中,如果交易者掌握的信息越充分,他们就能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从而在交易中获得很大的利益。因此,对于金融市场中的信息的挖掘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面对涉及人来金融活动行为和信息传递这种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需要一种更为有效的技术来实行,那就是数据挖掘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对涉及金融方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统计,从而达到控制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由于现阶段高校礼仪教育中存在一些不足,许多大学生礼仪缺失,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韩亚梅 《科教文汇》2011,(13):172-172,17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社会及大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心理学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实际,提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几条原则,以期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金融产业生态,增加了金融风险管理难度,金融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金融行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创新,行业创新孕育着人才的发展。人才培养既要与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匹配,也要能够成为产业升级和动能转换的新动力。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需要融合各方优质资源,打通人才动态、持续培养的通道,以人才培养促进行业创新,以行业创新推动人才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融风险预警主要是对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报,为金融安全运行提供对策和建议。金融风险预警系统是以金融信息化为基础,对金融活动中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由各种反映辖内金融风险警情、警兆、警源及变动趋势的形式、指标体系和预测方法等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根据金融系统的特点,通过对Web服务技术、移动Agent技术和P2P技术的分析,为了对金融风险进行预警,提出了基于Web服务和移动Agent的P2P金融风险预警系统(WAPFREW)技术架构。该系统贯穿于金融活动的全过程,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运用等方法,发现金融存在的风险,并做出示警,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体系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消费的快速增长做出了较大贡献。对于高职大学生群体而言,通过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资金,进一步满足了他们的消费欲望,同时也容易助长他们的攀比心理、产生了盲目消费行为。本文通过对内江职业技术学院近8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状况,进一步分析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对高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从社会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学校加强大学生的财商培养、家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学生学习理财知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等多角度提出促进高职大学生养成理性的消费观念,加强消费行为引导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叶栋梁 《科教文汇》2010,(25):43-44
金融史的学习,对于中国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金融现象、开展金融工作、建设金融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提高金融专业大学生专业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当前,金融史的教育并未受到中国高校的充分重视,因而设置金融史课程,提高其在教学中的地位,是金融专业大学生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袁朴 《中国科技纵横》2011,(9):368-368,373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诚信就是培养大学生诚信品德的教育,使大学生获得必要的诚信道德知识,激发大学生对诚信道德的情感体验,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地践行诚信道德。其教育之对策主要有立足高职院校特点,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的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和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诚信教育新模式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