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海上分层注水井由于管柱蠕动及出砂造成的注水管柱失效问题,开发了海上长效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工艺技术。通过研制新型防蠕动密闭封隔器,可有效提高注水管柱的防蠕动性能,延长管柱有效期。该技术整合优化了分层注水分层防砂技术、大通道反洗井技术、测试调配一体化技术以及管柱防蠕动技术,在有效解决海上注水井出砂的同时,延长了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降低作业成本。自2013年以来该项技术在胜利埕岛油田共实施70余井次,最大分防分注层数为6层,最大井斜48.8°,施工成功率达到100%,取得了非常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正>分层注聚技术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于胜利油田注聚区块,为提高油田采收率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分层注聚井的测试调配工艺一直是困扰现场技术人员的难题。本文针对胜利油田目前现场应用的脉冲中子测井技术和井下存储式电磁流量测试分层注聚测试调配技术,分析了在应用过程中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不同分层注聚测试技术的应用条件,为分层注聚技术的推广提供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方雪莲 《内江科技》2013,(2):118-119
WEH油田为解决层间矛盾,实现稳油控水,加大精细注水力度,持续实施油井转注、水井分注、分注提级、水井大修等措施,井下偏心配分注水井日益增多。本文引进流量自动测试调配仪,由地面控制系统根据井下仪器测得的流量数据控制井下分层注水量的调节,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测量,从而实现了分层注水量的边测边调,解决了注水井常规测试调配工艺工序繁琐、测调效率低、控制精度低的问题,提高了分注井测试调配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
双管注汽的井筒沿程蒸汽参数与双注汽管的注汽方式、注汽参数以及管柱尺寸等有较大关系,平行双管注采时,环空中充低压空气/钒气,若将主管看作原来单管中的注汽管,则双管的环空部分多了一个采油管柱(副管),计算热损失时需要综合考虑主副管的内径差异,井身周围温度场也是有差异的。本文考虑双管注汽方式与常规笼统注汽方式的差异,基于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原耻,建立了稠油油藏热采井的双管注气并井筒沿程温度场计算模型,该模型稳定可靠,易于求解。  相似文献   

5.
注聚井转注水(聚)的井后,在作业后由于聚合物返吐造成管柱堵塞,使测试难以进行。对此,我们在作业完井时下入改进后的分注管柱,并对注水井的井口采油树进行改进,使此时的管柱能实现正反洗的功能,从而解决了在作业后测试困难的问题。在河南油田采油一厂试验22口井,全部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双管分层注水目前对于内外管密封是靠内管柱自重使内管密插压在外管密封工作筒内形成的,当注水压力较大时,内管柱在注水压力作用下上行,使内管密插脱离工作筒,引起内外管串通。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双管分层注水管柱的结构进行改进,改进设计后的双管内管定位分层注水管柱,有效解决了双管分层注水管柱内外管易串通,密封性差的问题,确保了分层注水管柱工作寿命。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井堵塞严重、层间矛盾突出、全井酸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成功研制出高温高压分层酸化工艺管柱。该管柱主要由锚定补偿机构、高温高压Y341可洗井封隔器、分层酸化节流机构、定压配水器等配套工具组成,耐高温高压,密封可靠,坐封酸化一次完成,通过投球能够实现不动管柱分层酸化。该管柱研制成功后,在B59-5井成功实施了不动管柱分三层酸化,酸化效果明显,从而为该类油藏有效注水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王晓宇 《内江科技》2014,35(9):36-37
通过模拟注水井在生产过程中的压力变化,现场测试注水井井内管柱的伸缩情况,总结出了注水管柱随温度、压力变化的结论。根据这一结论,研制了自调节锚定封隔器并配套了其它分注工具,形成了自调节锚定分注新工艺。经过在纯梁采油厂纯化油田、梁家楼油田8口分层注水井的现场应用,证明了该工艺的可靠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胜利埕岛油田因注水井井斜大、井内脏等原因造成配套防砂管柱应用可靠性问题以及井控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本文设计了免投球新型丢手悬挂封隔器、水力卡瓦和环空安全封隔器,研究开发了适合海上大斜度井和多层注水开发的新型分防分注技术。该套技术对于提高大斜度井一次丢手成功率,改善整套管柱的工作状况彰显很大作用,从而使液控式分层注水工艺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截至2014年10月底,该工艺在埕岛油田共现场应用20余井次,最大井斜52.8度,最大分注层数为5层,施工成功率100%,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前,分层水井分注井层段合格率较低,管柱有效寿命较短,管柱的安全性和封隔器失效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封隔器管柱受力分析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各种井下工具的综合作用。由于缺乏科学的管柱优化故障诊断方法,影响了生产效益的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分层注水管柱力学分析及工况诊断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杨保华等 《内江科技》2014,(3):73+67-73,67
四寸套井由于受小井眼、大井斜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配套分注管柱时分注级数受限,复杂井况难以分注。针对上述这些问题,对KDB-80水力锚、Y341-80封隔器;对RF-80双层分流注水工艺、SF-80三层分流装置分注工艺管柱进行研制;提高了四寸套井分注级段、分注率及测试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陈伟 《内江科技》2013,34(1):48
针对海上砂岩油藏注聚井长效防砂与聚合物低剪切注入的核心要求,结合海洋环境与井况条件,本文对海上注聚井提出了一种分层机械防砂工艺技术,并研究了一种适合聚合物低剪切注入的新型滤砂管。该滤砂管采用里窄外宽的缝隙结构,既保障长链式聚合物低剪切注入,又达到防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李敏 《内江科技》2012,(10):148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大压差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大压差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大压差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由于濮城油田开发时间长、井况日益恶化,注采层数多、层间差异大,致使调控分水能力有限,对分层注水工艺可靠性、实用性及管柱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改进与完善,满足非均质油藏动用二三类层的需要。通过对新型油套分注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完善提高了濮城油田注水工艺及配套,现场应用25井次,使新型油套分注实现了油层细分注水、层间矛盾突出的井达到了均衡注水的目的,分层管柱有效期得到延长,对应油井产能得到提升,油田的稳产基础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聂飞朋 《内江科技》2013,(11):47-48
<正>本文结合胜利海上埕岛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地质特点和具体的工艺应用条件,针对常规缝状绕丝筛管外窄里宽、不能自洁的缺点,研制了新型的低剪切、防堵塞滤砂管,该滤砂管采用缝状、缩—扩结构,粘度保留率高,能够满足注聚井分层防砂的要求。通过海上4口井现场试验,注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油田开发形势日趋严峻,老区已整体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受井况损坏严重、剩余油认识难度大、分层调控工艺实施难度加大等原因,导致分层动用状况变差,严重影响水驱开发效果的提高。高水平的注采动态调配不仅是精细注采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注采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注采动态调配常态化才能在实现油田效益开发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杜建娟 《内江科技》2012,(3):152-153
为满足各生产层对注水量的不同需求,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近几年来分层注水工艺管柱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较2010年相比,分注井数增加了18.5%。本文以分层注水工艺管柱配套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对各种分层注水管柱的管柱结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等做了详细介绍,结合现场应用情况,将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应用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分层注水工艺管柱在应用中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张宁 《内江科技》2014,(1):65-66
<正>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于2004年12月开始实施注聚开发,2011年6月整体进入后续水驱阶段。转后续水驱后,单元存在平面层间注水差异大,细分井测试问题频繁,局部井网不完善等问题,含水回返速度快,产量递减大。针对存在的问题,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实施了调剖、细分注水、完善局部注采井网、注采调配等治理措施,进一步巩固了聚合物驱效果,提高了单元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9.
张波  毕毅 《中国科技信息》2005,(15):158-159
针对裸眼井酸压的工艺要求,胜利采油院研究设计了裸眼井分层酸化管柱,较好地解决了裸眼井分段措施耐温耐压的问题。该工艺管柱2004年在西北局塔河油田现场应用4口井,工艺成功率100%。本文介绍了该工艺管柱的结构、工作原理、主要特点、基本工具简介及现场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用于中、高渗透疏松砂岩油藏注水井的机械分层防砂、分层注水、分层测试工艺技术,并介绍工艺管柱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技术指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