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动词带宾语的“被”字句中,按照动词的语义特点、主语和宾语的语义关系可以对其结构进行分类,这一分类又直接对应于句式的“完形”义。主语的变化(包括“质变”、“量变”和“位变”)是句式的语义重心,而这一变化同时又对另一事实具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语义、认知角度研究“自己”的语义所指,在以往从语义、语用等角度对“自己”所指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连接两个“自己”有可能回指的名词和“自己”之间关系的动词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动词从利益损益角度分为“受益动词”和“受损动词”,然后从动词所体现的动作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个角度来确定“自己”的所指情况。  相似文献   

3.
艺术语言以符号化的方式传递人的情感,由于人类情感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就必须将抽象的情感加以感性显现。艺术语言传情的感性形式是“语象”,它是用以表情的语言单位,是“心象”与一定的语言物质材料(语音或文字)结合而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语言形式,也是语言表象。语象具有特定的语言形式和系统结构:语象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层级性。语象是表象化的语言符号:1.所指表象化———语词由概念还原为表象,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形象;2.所指意蕴化———语象语义内涵是感性和理性、具象和抽象、思想和情感的结合,其语义信息是多元复合的;3.所指赋值化———为语词增添新值,不断赋予语词以具体的、临时的、附加的、新颖的、多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对汉语反身代词的研究是近些年来国内外理论语言学界的热点之一,但是,至今还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圆满地解决反身代“词自己”的长距离约束问题。本文试图从结构与语义相结合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认为在简单句中,“自己”的所指符合第一约束原则,而在带有子句的复杂单句中,对“自己”先行语选择的限制除了句法结构外,还有种种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汉语被动句的认知语义基础,主要探讨了“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变化对汉语被动句的语义和语法功能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在汉语被动句的打造过程中,“被”字的语义状态化表现为“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由离散性和时间性衰减为非离散性和非时间性;“被”字的语义数量特征的衰减是汉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N2 被(N1)V”语法化为“S. 被(O)P”语法结构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6.
悖论就是违背常理的思维表达,在诗则是一种无理性追求,即贺裳所谓“无理而妙”的诗歌创作原理。反讽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抑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反讽会造成表层语义和深层语义之间的差异,从而形成诗歌自身很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根据《马氏文通》给“同次”所下定义,只有既“所指相同”,又“次相一致”或“同居一次”,才可以看作是同次。所以《马氏文通》所列的同次十四式中,只有两式才是真正的同次。《马氏文通》“同次”的这种混乱,是其用语义分析代替语法分析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切、割、截”三个动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不够精确的,即其语义具有模糊性,但这种动词语义的模糊性一般不会影响人们对其所指称动作的理解。我们可从认知、信息、语用等方面对动词语义的模糊性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英汉词汇的理据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符号系统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语言理据是辨识或诠释语言符号意义的依据,它反映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各种联系。本文从语音、形态、语义几个层面分析英汉语言中的理据性,认为英汉词汇的音、形、义虽然有着“任意性”的一面,但同时更存在着语音、形态和语义的理据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语义选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副词“一起”、“一齐”是一对意义相近极易混淆的词,不过协同副词“一起”、“一齐”在语义选择上,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在单数复数、有指定指方面,“一起”、“一齐”都要求所指NP是复数,必须定指;在个体整体、时点时段方面“一起”倾向表整体,可以与表时点时段的时间词连用,而“一齐”倾向表个体,只能与表时点的时间词连用。  相似文献   

11.
"超"由动词语法化为副词在南北朝结束.这一过程中,"超"开始独立作谓语,后进入动宾结构和联谓结构,成为语义重心,化为形容词;再后来"超"与形容词组合为联合结构并逐渐化为副词.现代汉语"超"没有作为副词这个义项,目前兴起的副词"超"既是语言继承也是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2.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分析了“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生成的语义条件和认知基础,并把“程度副词 名词”结构和“程度副词 形容词”结构作了比较,指出这两种结构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的角度讲,"类同"是现代汉语副词"也"的原型意义,"并存"、"添加"、"递减"等意义是人的认知能力作用于"也"字的语义结构——比较框架进行概念化的结果,是对"也"字语义结构中不同部分的凸显,也是"也"字语义理想化认知模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最好"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经历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最好"由分别单独使用的词语到状中短语结构再凝固成一个语气副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主要有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蕴含和预设的角度对"差点儿"的客观意义和主观意义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差点儿"的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并从预设的角度解释了羡余否定现象的产生.通过和评注性副词的比较,指出"差点儿"是介于描摹性副词和评注性副词之间的一个副词.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方言中,"非"是作为程度副词来使用的,其语义与句法结构形式都跟普通话有较大差异."非"以单音节形式作程度副词使用既不是从古汉语发展而来的,又与现代汉语的用法相差甚远.大理洱海沿岸地区白族话中用[φε44]作程度副词,它是白族话固有的词语,随着民族的融合及文化的交流,[φε44]这一白族话中的程度副词被汉族吸收、借鉴,成为云南方言中特有的表程度的副词.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运用语法学、语义学等方面的理论,把语法意义、语义意义、语境意义三方面结合起来,我们认为,在"副 名"结构中,副词修饰的是在进入组合的名词的语境意义,即名词的附属义。  相似文献   

19.
复说式“X就X”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就 X”式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前“X”具有话题性质 ,是制约副词“就”的语义的一个重要因素 ,“X就 X”相应地表现为不同的语义关系。“X就 X”式有强调和肯定的作用 ,且富于情绪性 ,这跟其双重焦点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0.
“并”由动词向方式副词、范围副词和语气副词的演化,其根源均在于其本义中所蕴含的“一致关系”这个底层语义特征:方式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的突显结果;范围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抽象化为“都”的结果;其独特的语气副词根源在其本义更进一步抽象出的“双方之间的一致关系”,这个语义基因在“并”向语气副词演化时得到突显,并最终导致“并”演化出一般总括副词所不具有的语气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