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缘起:借我一双慧眼吧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作文质量是最能综合体现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和表达能力的。然而,作文的教与学是语文学习中的"硬骨头",这是不争的事实。那段时间,经常萦绕在我耳边的是这样一句歌词: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后来,我把目光又转回了阅读教学课堂。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应该既是学生学习阅读的例子,也是学生学习作文的例子。换句话说,教材中的文本不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而且是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深切的感受.语文教材中不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大家之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于阅读中,实践于习作时。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必须围绕"语言文字运用"这个核心。众所周知,语文教材只是个例子,我们要凭借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习得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我们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每一篇都有可供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找准读写训练的切入点,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小练笔,使学生逐步学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纵观人教版教材,主要采用"主题单元,读写捆绑"的编排体例,习作基本与主题统一,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读学写。可惜,许多教师忽略了阅读教学中丰富的习作资源,把阅读  相似文献   

5.
赵瑾旻 《考试周刊》2014,(43):69-70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熟练的阅读和写作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在课堂教学中,关注读写结合,让学生在"依样画葫芦"中,把课文写作手法转化为自己能运用的表达技能,应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要练笔方式。一、句子的仿写要语言生动、语法规范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习作难,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学生缺乏写的方法,而在于缺乏从现实生活的丰富资源中甄选习作素材的意识。为此,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广开源头,引领学生从课文、活动和生活中发掘习作的素材。一、以文本为纽带,拓展学生"谋材"思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例子"承载的价值不仅仅是为学生写作的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提供良好的范本,同样也在习作素材的选择层面为学生拓展了有效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每一篇课文是一个例子。语文教学中一篇篇课文教完了,目的又是为什么呢?例子的作用是什么?语文不也正是通过一篇篇课文例子的教学,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让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吗?简单地说就通过例子的教学,通过课堂教学平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发展。语文的课例作用也在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良性循环。那么,如何以课文为例子,找准突破口,引导学生学用语文呢?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以此为指导,我采取"精用教材,选身边素材"的教学策略,进行"以教材为例子,优化习作教学"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一、以教材为例子,进行语言感悟一个人要学会写作,首先必须学会如何读懂别人的文章。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我着力训练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基本程式为:(1)初读课文,让学生:①知道文章写了什么;②给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注上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怕作文,常常感到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学生视作文为畏途,教师视作文为苦差"的现象还很普遍。不可否认,习作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烫手的山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反思中,我个人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引导学生朝着  相似文献   

11.
<正>我有幸参与由李希贵先生主持的"语文主题学习"的课改。在这几年来的学习、探究、实践、反思中,虽然"语文主题学习"仍行走在路上,但这次课改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新的期盼;也犹如一朵朵智慧之花,盛开于语文,绽放于阅读。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收获。一、整合教材,做好取舍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作进一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学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本文总结了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方式,实践证明在平时的教学中切实可行,能将"僵硬"的教材变"鲜活",有效消除学生"怕写"的习作心理障碍,充分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涵的语文素养.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积累、练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实现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叶圣陶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新课标》认为3—4年级习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等",5—6年级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本文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感悟。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科书并不是语文的全部,语文并不等于语文课本。怎样让孩子在阅读中获得快乐、提高能力、养成习惯、提升素养呢?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思索着、寻找着……2015年,我有幸参加了当年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正是这次学习,让我校开始参  相似文献   

16.
<正>"爱读书的孩子是最有前途的孩子"。"新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400万字以上。因此语文教学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怎样把学生引入快乐阅读中呢?笔者认为,教师要用好语文教材例子,或"授之以渔",或激趣阅读,或质疑阅读,或多元阅读,搭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高效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我浅谈几个阅读的例子。一、问题导读,一线串珠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中,特别在阅读课文课后习题中新增一项内容--小练笔,小练笔成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什么教材在此处安排练笔?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避免练笔的随意性?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小练笔这一形式,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基"呢?笔者试着从小练笔的目标要求和意义两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黄影 《学子》2011,(9):54-55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的课文,可谓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是小学生学习、模仿的最佳蓝本。  相似文献   

19.
<正>早在1978年,叶圣陶就指出"语文教材就是个例子",我们要通过这些例子,教学生学会学习语文的方法。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首先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说到底,语文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那么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不管形式如何变化,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都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任务。我们可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有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轻视语文教材的现象,一是没有真正发挥好例子的作用;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教材例子中的作文因子。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和素养;其次要改变考试方式。怎样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用足用好例子呢?弄清每册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意图,努力挖掘教材例子的作文因子。从而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