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学教育》2004,(4):5-5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都买回家,因此必须作出取舍。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数大量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  相似文献   

2.
无论大人小孩生活都要消费。消费就要花钱,花钱也有学问,所以,学习消费必须从小抓起。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消费教育对幼儿到青少年都有明确要求:要求儿童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5岁知道每枚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7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零钱,能够数大量硬币;8岁知道自己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9岁能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额开销;  相似文献   

3.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5岁:知道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   7岁:能看价格标签。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   9岁:能够制订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   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够制订并执行两周开销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   13岁至高…  相似文献   

4.
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无法把商品都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找到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第112页的拓广探索训练中有一个题目为:现有1角、5角、1元硬币各10枚。从中取出15枚,共值7元。1角、5角、1元硬币各取多少枚?初看这道题目,可能绝大部分学生能比较顺利的列出两个等量关系式:1角硬币数量+5角硬币数量+1元硬币数量=15,1角硬币钱数+5角硬币钱数+1元硬币钱数=7,进而可以列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x+y+z=15①;0.1x+0.5y+z=7②。但是如何求解,可能是很多学生  相似文献   

6.
.1.小孩儿3岁时,犹太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父母让他们知道,钱可以买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7岁时他们得看得懂商品价格。8岁时父母教他们通过打工来赚钱,用劳力换取报酬,并教他们把钱存在银行里,让孩子从小养成  相似文献   

7.
美国学校的美国目前已经摸索到很适合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理财教育方法。这一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3岁时就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4岁时知道每一枚硬币值多少  相似文献   

8.
幼儿期:犹太人从3岁教花钱 小孩儿3岁时.父母就开始教孩子辨认硬币和纸币。5岁时父母让他们知道。钱可以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并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赚来的。7岁时他们得看懂商品价格.8岁时父母教他们可以通过打工来赚钱、用劳力换取报酬,并教孩子把钱存在银行里,让他们从小养成不乱花钱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漂亮的储蓄罐,里面存了许多1元的硬币。一天,爸爸突然问我:“子妍,你的储蓄罐里有多少个硬币了?”我说:“不知道。”“我们可以算算啊!”爸爸说道。“好啊!那就打开数一数吧。”我高兴地叫起来,其实我早就想知道里面有多少钱了。“不数,太费时了,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爸爸提出要求。我  相似文献   

10.
尚忠志 《河北教育》2003,(10):18-18
在美国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把对青少年的“理财教育”当作一项重要内容。他们根据青少年身心特点,按不同阶段由浅入深地培养孩子的理财观,使他们从小就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美国孩子理财教育要达到的目标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美元;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认识到我们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的道理;5岁时基本知道硬币的  相似文献   

11.
省钱付小费     
詹姆 《高中生》2012,(21):61
许多年前,一个 10 岁的小男孩走进一个汽水店里,他爬上柜台前的凳子问服务员:"圣代冰激凌多少钱一个?""50 美分。"服务员说。男孩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开始数起来。服务员不耐烦地皱起眉头,因为后面还有其他客人等着呢。男孩眯着眼睛又问:"那一碟普通冰激凌多少钱呢?"服务员叹了口气,言语中透着恼火:"35 美分。"男孩再一次开始数他的硬币。最后他说:"请给我来一个普通冰激凌。"他把 1 个 25 美分和 2 个 5美分的硬币放在柜台上。服务员收了钱,给了男孩  相似文献   

12.
一、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 ,你们知道我们用什么买东西吗?(钱)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世界上的钱有好多种 ,如美国使用的钱是美元 ,日本使用的钱是日元 ,我国使用的钱是人民币。你能说出一些我们常用的人民币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 :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认识人民币)〔评 :教师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引入“钱”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及新知 ,过度自然、贴切。〕二、讲授新课师 :人民币分硬币和纸币 ,我们先来认识硬币。1 认识分。教学例1。师 :你们手中的硬币都有哪些?(学生说出后 ,教师用投影…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家长认为让孩子从小接触钱、了解钱并学会合理使用钱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和理财能力,以适应未来经济生活的需要。我们家的主要作法是: 一、教孩子认识钱的用途和来源孩子两三岁时就给他硬币作玩具,让他认识1美分、10美分、50美分和1美元等不同面值的硬币,并告诉他:5美分可以买一个苹果,2美分买一块巧克力,39美分买一盒鸡蛋,很多很多钱就可以买汽车、买房子——让他们知道钱是很有用的东西。大人临上班时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去上班,去挣钱,不上班不劳动就没有钱。”公司举办“家庭同乐日”,我们把孩子带去,向他们介绍父母的工作、收入等情况——让她们懂得劳动与金钱的关系,懂得“君子爱财,取之  相似文献   

14.
今天下午,我把存钱罐搬出来,想清点一下经过半年的积攒,我究竟存了多少零花钱。我将存钱罐里的钱全部倒出来,按照纸币和硬币各分一堆,接着又按面额不同分为了1角、5角、1元、10元和100元。我先从1角的硬币开始数,"1……2……3……"一直往下数,总共有124枚1角的硬币,那就是12元4角。在我数一角硬币的时候,妈妈帮我数了数一角的纸币,刚好有60张,也就是6元。接  相似文献   

15.
张献英  刘闯 《幼儿教育》2012,(17):15-17
从两三岁开始,当孩子知道有一种东西叫"钱",有一种行为叫"买"的时候,关于"金钱"的话题就可以开始了。到了四五岁左右,金钱对于孩子来说不再只是单纯的纸币或硬币,而开始和具有实际意义的"买"联系在一起了。这时,我们就应该对孩子春风化雨地进行金钱观教育了。  相似文献   

16.
购买奇迹     
8岁的小女孩凯伦无意中听到父母的谈话。她了解到弟弟病得很厉害,然而,父母没有钱为他医治。现在,只有一个费用昂贵的手术,才能救她的小弟弟。但是,他们借不到钱。凯伦听到爸爸对妈妈绝望地说:“现在只有奇迹才能救他了。”小女孩迅速回到自己的卧室,拿了自己宝贵的储蓄罐,倒出来数了数。之后,她来到当地的一家药店里。她从储蓄罐里拿出一个25美分的硬币,放在玻璃台上。  相似文献   

17.
省钱付小费     
詹姆 《高中生》2012,(7):61-61
男孩眯着眼睛又问:“那一碟普通冰激凌多少钱呢?”服务员叹了口气,言语中透着恼火:“35美分。”男孩再一次开始数他的硬币。最后他说:“请给我来一个普通冰激凌。”他把1个25美分和2个5美分的硬币放在柜台上。服务员收了钱,给了男孩冰激凌就走开了。  相似文献   

18.
在圣代冰淇淋大削价期间,一天,一个10岁的小男孩进了一家宾馆咖啡厅,在一张桌前坐下。一位女服务生送来一杯水放在他面前。“圣代冰淇淋多少钱一份?”男孩问道。“50美分,”女服务生回答。男孩从兜里掏出硬币仔细地数起来。“一盒普通冰淇淋多少钱?”他又问道。这时有一些客人在等候餐桌,这位女服务员便有点不耐烦了,“35美分,”她粗暴地说。小男孩再次数了数硬币。“我要普通的冰淇淋,”他说。  相似文献   

19.
课前准备:每两个小朋友一组,每组准备一个纸盒,里面至少有1分、1角、2分、2角的纸币和硬币各5个,5角、5分的纸币和硬币各2个,1元的纸币和硬币各1个。 片断一: 师:小朋友们,你们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那买东西时要用到什么? 生:钱。 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生: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 师:你认识人民币吗?请你从盒子里找出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听。  相似文献   

20.
女儿有一个储蓄罐,专门存放一元的硬币,至今已经存了几十元钱了,只不过钥匙由妻子保管,女儿不能随意打开。那天,女儿拿来储蓄罐对我说:"爸爸,我想知道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