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共沉淀氢氧化物Ni1/3Co1/3Mn1/3(OH)2和LiOH·H2O为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简称RPR法)在950℃煅烧15 h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工作站、充放电仪等设备测试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XRD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良好的α-NaFeO2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空气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法,用不同的锂源(Li2CO3、LiOH.H2O)和钴源(自制的-βCo(OH)2、CoOOH)分别合成了LiCoO2样品,通过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原料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LiOH.H2O为锂源,CoOOH为钴源,制备出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均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制备前驱体,微波高温固相烧结制备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Li Ni1/3Co1/3Mn1/3O2.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镜扫描SEM、循环伏安(CV)、充放电性能等材料结构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了不同烧结时间(微波3 min、5 min、7 min、15 min)对材料结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现较佳的合成条件所合成的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 O3·0.5 Li Ni1/3Co1/3Mn1/3O2结构是α-Na Fe O2型,为二维层状结构.在2.0~4.8 V的截止电压范围、17 m Ah·g-1的电流密度,首次放电容量为284.6 m Ah·g-1,20个循环容量的保有率为75.6%.通过微波高温烧结合成正极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材料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体系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MnO2电极材料,以从旧电池里回收的MnSO4为锰源,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在不同反应时间下合成MnO2制备成电极,并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采用三电极测其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用对称电容器测其恒流充放电时间对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分别研究同一还原系列的样品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时间对MnO2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分析得出:在以过硫酸铵为还原剂的情况下,48h合成的MnO2更适合做超级电容器的合成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循环伏安与方波伏安电化学方法,在1073 K,SmF_3-LiF-Sm_2O_3熔盐体系中对Sm(Ⅲ)在钨电极与镍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钨电极上电化学测试仅能观察到Sm(3+)/Sm(3+)/Sm(2+)氧化还原反应信号,其反应为准可逆反应且扩散系数为2.0×10(2+)氧化还原反应信号,其反应为准可逆反应且扩散系数为2.0×10(-4)cm(-4)cm2·s2·s(-1).与惰性钨电极上电化学测定相比,Ni电极上新增一对氧化还原信号,对应为镍钐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与溶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能源在现代社会的作用日益凸显,储能电极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新型电极材料显示出既不是纯电容性(超级电容器,表面电容控制)也不是纯法拉第性(电池,扩散控制)的电化学特性。为了阐明电极的这2种电化学储能行为差异,该文采用在实验课堂上就可以进行的简单快速的方法制得Co(OH)_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电极。在1 mol/L KOH水溶液体系中,对该电极进行了不同小扫速下的循环伏安测试(CV)。根据电流i与扫速v的幂律关系对电极反应的表面控制与扩散控制贡献进行定量计算,并探讨其与Co(OH)_2电极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的电化学行为差异。该实验将当前的储能研究热点整合成一个物理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学会电池材料、超级电容器材料及其储能原理等相关概念,掌握电极材料储能动力学分析方法和原理,学习一种储能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由此激发学生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法合成xLiMnPO4·yLi3V2(PO4)3(x/y=1:0、2:1、1:1和1:2)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恒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对材料物相、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LiMnPO4和Li3V2(PO4)3两相共存;在2.4~4.8V电压范围,随着Li3V2(PO4)3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放电容量逐渐增大.0.1C倍率下LiMnPO4·2Li3V2(PO4)3/C的放电容量达到147mAhg-1.复合Li3V2(PO4)3能显著改善LiMnPO4充放电可逆性.  相似文献   

8.
采取三种方法合成了镍钴酸锂电极材料Lia Ni0.7Co0.3O2,用电化学实验方法研究了合成方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材料用XRD表征.结果表明:通过预处理后合成的电极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化学性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可达到196.5和167.9 mAh·g-1.  相似文献   

9.
以PVDF为碳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Li1.2Mn0.54Ni0.13Co0.13O2/C正极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同步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合成材料的结构,利用充放电测试、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系统地研究了碳包覆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合成的材料具有a-Na Fe O2层状结构且碳均匀包覆在Li1.2Mn0.54Ni0.13Co0.13O2颗粒表面.相比于Li1.2Mn0.54Ni0.13Co0.13O2,Li1.2Mn0.54Ni0.13Co0.13O2/C表现出更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碳表面修饰层增强了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电导性能,有效缓解电解液中HF对活性材料的腐蚀,降低电荷跃迁电阻(Rct),从而有效提高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P123(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铁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SBA-15负载γ-Fe2O3(Fe和Si摩尔比为0.3)的有序介孔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ED)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此合成材料具有类似于SBA-15的结构,铁以高分散的γ-Fe2O3纳米晶的形式分布在介孔氧化硅基体中.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实验结果显示,γ-Fe2O3/SBA-15催化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量由纯SBA-15的420.5 J/g提高到1125.8 J∕g,说明纳米γ-Fe2O3能够有效促进高氯酸铵的分解.  相似文献   

11.
3个3个地数     
在学习计数时,老师要求小朋友先拿出10根小棒摆在课桌上,进行探究式操作: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还可以5个5个地数,看各需几次才能数完,比一比哪种数法最快。这时,佳佳小朋友忽然站起来,说:“老师,我想3个3个地数,行吗?”3个3个地数$湖北省当阳市实验小学@郭珣!老师  相似文献   

12.
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朋友为话题展开描述。学生在学完该单元后要能够简单地描述自己的朋友;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熟悉的人;还要能够听懂并描述人物特征。此课时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单词、词组和句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不定方程F(x,y)=0的整数解问题,在多种数论的论中都有讨论,本初步给出了x^3 y^3 z^3=D^3的整数解的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15.
The new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3Cu3Bi4 was synthesized by arc melting method followed by annealing.The crystal structure refined using the Rietveld method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data showed to be Y3Au3Sb4 structure type with space group I43D(No.220).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were a = 0.997 797(7) nm and V = 0.993 41(2) nm3.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covalent Cu-Bi4 tetrahedron, which formed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by sharing corners and La atoms separated in the space of Cu-Bi4 tetragon.The expansion of La3Cu3Bi4 studied by using low temperature X-ray di?raction showed to be positive expansion and diminish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相似文献   

16.
17.
The new intermetallic compound La3Cu3Bi4 was synthesized by arc melting method followed by anneal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 refined using the Rietveld method an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data showed to be Y3Au3Sb4 structure type with space group I-^43D (No.220). The unit cell parameters were a = 0.997 797(7) nm and V = 0.993 41(2) nm^3. The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covalent Cu-Bi4 tetrahedron, which formed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 by sharing corners and La atoms separated in the space of Cu-Bi4 tetragon. The expansion of La3Cu3Bi4 studied by using low temperature X-ray diffraction showed to be positive expansion and diminished with the temperature rising.  相似文献   

18.
教后反思     
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我讲的是第三册第三模块——TheViolenceofNa-ture.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亮点,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几点不足。我在课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动机、兴趣等,这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