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连词作为一种衔接机制,不仅能保持主从句在意义上的连贯,而且在语篇连贯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连接作用。中国学生因为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在英语写作中,对英语连词的使用普遍存在着连词误用和连词缺省两类问题,尤其是差作文大量连词的缺省,导致文章缺乏连贯,逻辑性差,随之文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也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岳本杰 《考试周刊》2009,(13):95-96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比较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作文语料库和英语本族语料库之间的转折连词使用差别。研究发现:第一,国内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作文中受母语负迁移影响,连词使用频率低,但由于过度依赖转折连词的意义衔接作用,转折连词的使用频率又偏高。第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某些转折连词的使用上呈现出过多或过少的现象。第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转折连词的使用中缺乏文体意识,使用位置单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议论文写作中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情况,研究基于“中国学生英语1:7笔语语料库”(SWECCL)和研究者自己建立的一个小型英语母语者参照语料库。参考Halliday&Hasanf1976)对连接副词的分类和Crystal(1996)对连词的描述,研究者把研究对象确定为and—moreover(并列关系),but—however(转折关系),和so—therefore(因果关系)三组连接词。比较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之间以及和母语者之间使用连接词的语境的差异。通过分析数据,研究者发现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连词和连接副词的一些特点和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97):78-79
本文运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对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英语写作中并列连词的误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和本族语学生在并列连词使用上存在较大差异;(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并列连词时会省略必要的连接词或不能恰当使用并列连词;(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误用并列联系现象大致可归为:多余的并列连词,误用的并列连词,并列连词连接的不合语法的句子结构及并列连词的缺失四类。  相似文献   

5.
连接性词语的使用是语篇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到英语写作的质量。实证研究样本表明,中国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中出现了较多语句不自然、语义不连贯的中式英语,在如何通过连接词的使用实现语篇衔接技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写作教学应重视连接词使用的学习策略和训练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语篇感知与衔接技巧。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和语法层面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但在语篇衔接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以Quirk等人对英语连接词的分类为基础,将所要研究的连接词分为7类。从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和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中选取部分语料进行对比,探讨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连接手段使用的情况。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和英语本族语者在7大类连接词使用频数上存在着差异,中国大学生倾向于过多使用连接词,但在连接词的类型上较单一。  相似文献   

7.
周海波 《英语辅导》2010,(2):37-40,109
中国式英语是中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由汉语的负迁移作用所导致的。本文结合母语迁移理论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国式英语进行分析并查找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帮助中国大学生逐步克服汉语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研究背景在中学阶段,转折连接词在英语写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学生在使用转折连接词时往往出现多用、少用、甚至误用的现象。然而,转折连接词作为语篇衔接的手段之一,许多学者和教师将转折连接词作为衡量写作质量的一个因素,但是关于衔接手段与写作质量方面的各种研究结果经常矛盾。HallidayHasan在1976年出版的《英语的衔接》一书,标志着衔接理论系统研究的开始。基于此,国内许多学者运用语料库及其他方法对中国不同水平学习者在各种体裁写作中衔接手段运  相似文献   

9.
以FoxPro程序为手段,基于语料库对比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副词性连接语的两种密度(按句数以及形符数计算)分布。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议论文中使用的列举类、结果类、强调类副词性连接语密度明显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且100篇作文的连接语密度分布较为分散,各密度段分布较为平均,而英语本族语者的密度(按句数)分布却主要集中在0.1-0.4之间。另外,英语本族语者议论文中副词性连接语的密度基本随形符数或句子数的增长而增长,而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却呈下降态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语篇写作技能是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语篇意识、语篇知识和技能普遍比较薄弱。本文从语篇写作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语篇错误:词汇不当、主题不明确、缺乏连贯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语篇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汉英思维模式差异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组织造成的影响,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输入汉英思维模式差异的有关知识作必要介绍,以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文章结构,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作文语料库,对位于句首的语篇逻辑连接词And的语义关系进行分类研究.通过比较中国大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And不同语义关系的频率,试图发现中国大学生使用语篇连接语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大学生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And的语义关系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语类分析是篇章语言学重要的研究内容,而迄今为止对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语类的研究较少。作者通过对六十篇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语类进行分类和语步分析,发现中医药学术论文摘要并不完全遵循Swales(1990)的CARS论文英语摘要写作模式:中医药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摘要、中医药博士论文英语摘要、中医药期刊论文英语摘要在语篇模式上存在差异。该研究对中医药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和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章清月 《海外英语》2023,(23):86-89
英语学术写作中应具备的语法特征之一——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是当代大学生在学术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生对学术写作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不具备系统性的认知,导致了模糊限制语使用出错或过度使用等问题。大学生应知悉英语学术写作所需要的语法特征,尤其是在学术写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技能。因此,文章通过案例研究,为大学生和教师提供学术英语写作中模糊限制语的学习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篇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语篇的组织、结构,揭示了语篇的谋篇布局策略.本研究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引入语篇的谋篇布局内容,开展教学试验,探讨语篇知识对于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同其他语言能力相比,英语写作能力是中国大学生的弱项,英语教师和教学法的研究人员尝试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但是在语篇方面意识的培养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了。因为语篇模式更容易被认为是语言中立部分,更可能被学习者迁移到其目标语写作中。语篇迁移,作为众多因素中的一种,影响着作文的风格,引起理解等问题。文章从主题发展模式和段落划分模式等两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大学生英语议论文在语篇层面上的母语迁移现象,以期帮助学生克服来自汉语语篇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为大学英语写作提供教学法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实例进行分析,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篇分析,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词义的融会贯通,以及加强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经常性练习,从而达到英语写作语义连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错误不仅存在于词汇、语法、句子,还有语篇。在列举英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语篇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英汉文化和思维模式差异、篇章结构差异、语篇策略差异,来探讨汉语语篇思维模式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范嘉 《海外英语》2011,(2):46-47
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给大学生的英语写作造成了诸多困难。文章以英汉语篇差异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语篇衔接之形合与意合和语篇结构之开门见山与含蓄曲折为切入点,详细分析英汉语篇的差异,并从差异中总结出有益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人称指代是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使用最多的一种衔接手段.本文通过利用统计和语料库方法对比分析了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OLEC)和本族语学习者语料库(LOCNESS)中人称指代的使用情况,发现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人称指代的使用与本族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过多使用衔接能力很弱的第一、二人称代词, 而过少使用衔接能力很强的第三人称代词.造成差异的原因与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中语篇意识和文体意识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母语的影响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