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上海市区7~9岁少儿的父母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家长对子女参加业余运动训练的看法及主要影响因素:(一)家长体育兴趣、职业、经济状况与态度的关系;(二)家长对运动项目的态度;(三)影响家长对运动训练态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部分业余训练单位的师资、场地器材条件,学生和家长对训练收费标准的态度,社会对运动项目设置的态度及训练的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社会调查为基本手段,于1987年2-3月对天津市3-15岁幼儿及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和专访,以IBM-Pe/xt微型电子计算机对所得数据、资料进行了统计和处理,并与198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家长们对子女从事竞技运动的态度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变化的原因和存在问题的根源。家长们的态度受职业、文化程度、对体育的喜爱程度及家长年龄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高捷 《游泳季刊》2002,(1):14-19
近一时期,体育后备人才问题已被认为是中国体育能否尽快走向世界的关键性问题,并且已被越来越多的体育人士所关注。教练员们对于现阶段选苗之难和育苗、护苗、留苗之苦的描述常常不绝于耳。为了清楚了解现今独生子女家长的心愿,进一步满足他们的要求,从而缓解北京地区竞技游泳后备人才不足的现状,1999年6月~8月期间我们对北京六城区独生子女家长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并以此为切入点,针对独生子女家长对其子女参加游泳运动训练的态度、动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待为北京地区竞技游泳运动的有序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中美少儿运动训练管理与组织形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献法与访问调查法,对中美少儿训练在管理组织模式、中小学运动训练、社区运动训练、教练员现状、家长态度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借鉴美国少儿训练之长,从而更好地发展中国少儿训练。  相似文献   

6.
本对小学课余体操训练活动开展相对较好的广州地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小学课余体操训练的基本规律,为体操后备人才合理开发和体操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研究认为:影响小学体操课余训练的因素主要有课余训练体制,学校环境,学生态度,赛制,项目特点,家庭影响等因素;采取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发挥社会力量,取得家长支持,调整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关系等措施有利于小学体操业余训练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运动归因与学生积极体育活动态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曾永忠 《体育学刊》2002,9(2):44-46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运动归因方式与体育活动情感障碍的关系做了多维分析考察,提出了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水平,克服体育活动情感障碍,使之形成积极的体育活动态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一、从建队开始要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教练在建队之初,从选拔阶段开始,就应与班主任沟通,对家长和学生做好宣传与沟通。明确告知家长和学生,某项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发展趋势,以及学校运动队在不同年级的不同训练和教育目标。并通过充分沟通,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到学校运动队在每个年龄段的训练时间、假期集训时间,需要掌握怎样的运动技能,参加什么级别的比赛,进行怎样的考核,在不同年龄段通过训练和比赛,培养其哪些方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运动训练及管理中以运动员为中心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从社会层面与个体层面来划分,现代运动训练活动体现为不同的主体作用,而以运动员为中心则是所有层面上的共同要求。运动训练的终极目标是实现运动员最高层次上的身心完善;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管理主要涉及运动员的选材、思想教育、文化学习、生活及参赛管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竞技运动系统与群众体育系统是相互区别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群众体育是竞技运动的基础。运动员是以自身的献身性运动,促使人们更广泛地参加健身性锻炼。基于同素异构原理和思想功能原理,竞技运动群体可能产生“1”+“1”2等3种情况。竞技运动系统中人与人关系不是加或乘,便是减。齐心才能协力,协力才能增力。竞技运动系统的功能与齐心(目标)协力程度成正比,与异心(目标)分力程度成反比。据此,首先全运会、省运会和年年举行的重大的全国性单项竞赛均应属于竞技运动系统。组织竞赛本身就是一种导向性政策。政策应提倡拔尖。要形成竞技各子系统各层次“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勇攀高峰,为国争光”的导向。其次,专业队应加强,同时要发挥各运动协会作用,广泛组织职业队、业余队等。第三,训练系统要开放,要兼备自然性技术与社会性技术。只有善于深入分析社会性技术,才能掌握整体性技术。竞技运动基础性层次应是中小学。业余体校应成为指导性动态性的业余训练中心。第四,优秀运动队结构宜软硬结合、软硬兼施。这样,竞技运动系统才能迸发潜力,奥运争光计划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参加业余体操训练活动幼儿的家长职业特点。主要动机、信息源以及时间和财力的投入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其职业大多为工农、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改善形体、增强体质和成为优秀运动员是幼儿家长的主要动机;家长主要通过他人介绍和教练员下学校挑选来获得幼儿体操活动信息;在“您的孩子是体操苗子”的假设条件下,大多数家长愿意长期投入精力和财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问卷调查法,对华东四城市1500余名少儿家长对其子女参加业余训练的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子女具有体育天赋的家长中,可望有70%对子女参加业训持赞成态度。(2)体育兴趣浓厚,体力劳动者对子女业训持肯定态度的比例较高。(3)家长们偏爱子女从事使身体健美、能获得安全技能,有助于智力发展的项目。(4)妥善解决业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矛盾,提高业训工作的科学性,注重学生精神素质的培养是当前业训工作必须解决的三个环节。这对于家长送子女参加业训的态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运动系统是非线性复杂系统,是以运动主体为核心建立在训练与竞技过程中的诸多因素的多样化统一。利用系统科学方法及生理学与心理学理论,对运动的一般原理与训练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运动训练中机体代谢、运动技能、心理系统作了复杂动力学的初步分析。指出运动中宏观模式的有序性,受役于相应子系统微观变量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竞技体育实施科学训练和科学管理是运动训练队伍的必然需求.通过对临汾地区体校运动员95年——98年的血色素、皮脂、肺活量系统监测,起到了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护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高校体育各项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和体育锻炼习惯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较为积极,情感因素是影响体育态度形成的主要因素;已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学生不多,运动设施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习惯的形成,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周南近四年80位有一定体育特长学生的家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示范性中学学生家长对子女报考体育院校持否定态度。旨在了解示范性中学学生家长对子女报考体育院校的态度,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培养更多的、更优秀的从事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社会体育指导工作的专门人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本质、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颂平 《体育科学》2012,32(5):3-11,33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由Л.П.马特维也夫为代表的前苏联学者们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核心是通过训练大周期的分期形成竞技状态,以便使运动员能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比赛中以最大概率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阐述了形成竞技状态的客观规律性作为训练分期的自然依据;训练大周期作为形成竞技状态的完整结构单位;"波浪型"负荷动态是形成竞技状态的必要条件;"延缓传导"现象反映了负荷量动态与竞技状态之间的联系;竞技状态在全年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次数;分析了近年来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出现某些不同的看法;同时分析了全年多周期方案的特点,阐述了现代阶段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特点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恢复性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发展运动员恢复能力的训练计划,使每一次的训练课都能让运动员通过个人的训练方案达到个人最理想的成绩。 世界上并没有成功的捷径。成功要归因于决心、创新、献身精神、积极的态度、成功的愿望和努力。 现在教练们正在运用传统的训练方法,着重点在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以确保运动员能够忍受特定时间内的训练。这种训练我们统称之为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9.
少儿对业余足球训练的参与受到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其中,少儿家长是决定少儿参与业余足球训练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少儿家长的价值观念有时会强加于子代,子代对体育选择的支撑力来自父母。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影响家长支持其孩子参加业余足球训练的诸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动训练周期理论形成至今对运动训练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几年来由于竞赛制度的重大变革,导致传统的运动训练周期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之间产生冲突,为了使运动训练周期理论更好地指导现代运动训练实践,本回顾了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形成、发展,并通过对新赛制下现代运动训练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探讨,提出了新赛下体能类主导项目及不同项群训练周期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