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贤德“评不惊人不罢休”陈贤德,1961年7月入伍。1967年5月调解放军报,历任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参加过1976年唐山抗震救灾和1979年边境自卫还击战的随军采访。投笔从戎41年,当编辑整整36载,其间当夜班编辑7年。先后荣立三等功3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暨“十佳”评论员。“评不惊人不罢休。”在评论工作中,他用这一信条要求自己,坚持在求实、求深、求新上认真探索。每逢重大节日,每逢宣传重大典型,每逢重要会议以及军队重大活动、重大改革出台,需军报配发社论或评论,陈贤德往往都是…  相似文献   

2.
《“四季歌”还得唱》; 《“一锤子买卖”做不得》; 《莫玩“回扣术”》……我写的这几篇小论坛在省报发表后,有些热心的读者登门来问我:“你的那些评论题目是咋想起来的?”这个问题,我确实没有怎么考虑过。实际上,这些都是采访中的副产品,是信手拈来的东西。可这样讲,人们往往不大相信,觉得有点“打官腔儿”。这就迫使我不得不围绕着“论坛题目上哪找”的问题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在寻找论坛题目方面,过去我作过多种尝试。一是去上头找,捕捉新提法,借题来发挥;二是去外边找,横向引鉴外地报刊,凑凑乎乎就是一篇;三是去古代找,引经据典,从历史典故说开去,追古抚今评论一番。结果呢,都不大成功。经过反复实践,终于找到了产生论坛题目的第一源泉——群众的斗争实践。  相似文献   

3.
批评难,难批评。占有同读者近、同生活近、同社会近等优势的县市报,在开展批评,实行舆论监督上,“近”的优势常常变成劣势。调查、核对刚刚开始,稿件还未见报,上门打招呼者有之,打电话来表示关切者有之,找总编说情者也有之,常常令你的批评报道不得见报;即便搞件见了报,也还有人以它的语气不对,措词不准为由,同你纠缠,少则半天,多则好几个回合才肯罢休,搞得你精疲力竭。县市报怎样搞好批评报道,提高报纸的战斗力?几年来的实践,使我感到,除了坚持原则,顶住说情者;核准  相似文献   

4.
评论的选题,主要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是评论写作的第一步。从事评论写作的同志,都有这样的体会:“选定一个好题目,文章差不多就成功了一半”。因为不首先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就谈不上怎样写,更谈不上怎样写好的问题。选择评论题目看似平常,实际上大有研究。在选择具体评论题目的时候,有的同志往往图  相似文献   

5.
初学写稿的通讯员,头一个伤脑筋的是发现不了新闻线索,选不好题目,感到被报纸采用一篇稿件太难.殊不知,编辑也常常面对众多稿件,为选不出适合编用的稿而犯愁:有些稿件内容充实,文字通顺,但不符合报道中心;有些稿适合当前宣传要求,而内容却单薄,写得又一般。一篇稿件能否见报因素颇多,见报的标准首先一条,得与当前报道精神相吻合.有经验的通讯员,在发现一条新回线索之后,先要动脑筋琢磨一番:要撰写的稿是否有针对性,会引起什么社会效果。经过思索确定的题目,写成稿件刊用率就高。反之,盲目地写,靠“撞大运”,结果常常是“无效劳动”。提到选题要有针对性,有的通讯员可能说,这个问题我们考虑到了。甭说给报纸、电台投稿,就是为厂里的广播、板报写稿也得有的放矢呀!此话有理,搞宣传工作都懂得这个道理。但针对性不强且先不说,针对面如何就值得研究了。在通讯员的来稿中,不是站在全局而是站在局部说话,是不能采用的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这不是一个准确的结论,但它有一定道理。能不能这样认为:如果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一样,那是一篇平庸的评论;如果同大家不一样,那有可能是最好的或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这不是一个准确的结论,但它有一定道理。能不能这样认为:如果你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一样,那是一篇平庸的评论;如果同大家不一样,那有可能是最好的或最差的评论。只有不一样,才有可能是最好的评论,这是一个前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的名句,“二月花”就同“五月花”不一样,五月的鲜花开遍大地,当然也是美丽的,而二月的鲜花,领异标新,别具魅力。“意思不大”,“还是那几句老话”,这是读  相似文献   

9.
题目在哪里     
给报刊写稿,或写新闻报道,或写文章评论,都得有个题目。就是说,写稿首先总会遇到一个写什么的问题。而初学写作的人,往往不知道题目在哪里。从前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人给一个秀才出了个文章的题目,秀才三天三夜没写出来,苦得要命。他老婆说:“你写文章好像比我们女人生孩子还要痛苦。”秀才说:“你们女人生孩子,肚子里还有一个孩子,我肚子里却是什么也没有。”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写文章必须有东西,如果脑子里空空,谈何文章报道,谈何题目?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通讯员朋友,你经常给报纸杂志写稿子,有的很少见报,有的虽然见报,但已被编辑改得面目全非了。请问,稿子写完后,你自己可曾改过一遍、两遍、还是好几遍?重视修改自己的稿子,是提高写作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修改”是写作的重要步骤。古人说:“文不厌改”、“不改不工”;“世人着述,不能无病”(引自《写作述要》曹植语)。许多作家、名记者、编辑都十分讲究文章的修改,有人说好稿子是改出来的,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谁写稿子能一挥而就、一字不改呢?懒得修改自己的稿子是通讯员的一种不好的毛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相似文献   

11.
在基层采访,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单位领导向我们诉苦说,现在个别媒体的记者在基层已经到了令人讨厌的地步,太有损于记者的形象了。有的到单位采访非“一把手”不见,似乎没有“一把手”出面陪同,就体现不出记者的“价值”;有的把新闻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跳板”,不给好处“不动手”;更有甚者,个别记者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动辄就用“曝光”、“见报”等手段来要挟基层,不达目的不罢休。难怪有人把记者列入了“三防”重点对象。   新闻记者有舆论监督的权利,那么谁来监督记者呢 ?这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2.
写下这个题目,妻在一旁笑了:“你这不等于是说,不进厨房不做饭,不用嘴巴不吃饭嘛!”其实,这正是我当军报驻站记者15年成长进步的一条基本“经验”。现场,按照新闻“5个W”讲义,是“产生新闻、发现新闻”的“地点”。我学当记者,学写新闻,是从现场学步的。“不知道稿子怎么写?你到现场去看看,去转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0,(39):10-11
现在的男孩子们越来越爱臭美了,他们描眉抹粉,在美容上大有像女孩子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美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  相似文献   

14.
一看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有点怪,傍“大款”不是某些年轻女子的事吗,记者也傍“大款”?不错,傍“大款”的记者确有人在。 日常生活中有些年轻女子,不嫁年貌相当的小伙子,偏要跟个差不多可以做她父亲的“阔佬”结婚,甚至宁可当个“地下夫人”,或者不清不白地做老板的所谓“秘书”。  相似文献   

15.
一看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有点怪,傍“大款”本是有的年轻女子的事,记者也傍“大款”?的确,傍“大款”的记者也有人在。在日常生活中,确实有的年轻女子,不嫁年貌相当的小伙子,偏要跟个差不多可以做她父亲的“阔佬”结婚;扔下明媒正娶的婚姻不要,偏要寄身于有钱人的花园别...  相似文献   

16.
李纪红 《大观周刊》2012,(15):173-173
新课程实施以来,品味赏析语言、提高文学素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在近几年的考试题中,这类题目出现得比较多。如“从选文中选出一句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作者刻画人物生动传神,找出你认为值得品味的一处.写几句进行赏析”;古诗词也有这类题型。如“这句诗历来广为传诵。你能说说原因吗?”……面对这些题目,有的学生不得要领,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17.
著名记者郭玲春曾谈到她对新闻写作的自我要求——“我要写得与别人不一样”。同样,“你写的评论写得同大家不一样,你的评论就是最好的评论”——新闻界前辈这样认为。这里所说的不一样,就是说要有新意。新闻要新,评论更要新。1999年8月,我撰写的评论《踢好“后三脚”》,在铜山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发表后,同年8月24日的经济日报、第10期《党的生活》杂志等报刊也先后刊出。这篇评论先后5次获奖,其中一等奖两次(获徐州市好新闻一等奖,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工作部等四单位联合举办的征文一等奖)、二等奖3次,是当…  相似文献   

18.
我写那篇《‘出租羊’富了大刘庄》稿,在河南农民报一版显着位置以《大刘庄养羊中的新鲜事:“出租母羊”》为题,加报花被刊登。我把见报稿和原稿对比,感受颇深: 一是原稿题目概念不清,内容拉杂,废话多;见报稿题目新颖、醒目,文字简洁明晰。二是我在写稿时,只把“出租羊”当作一件助人为乐的好事,而没有提高到帮贫致富政策上,而见报稿开始就点出了“出租母羊”是帮扶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许多通讯员开始写报道都是从本单位的好人好事开始的。在自己生活、工作的范围内,发现某人某事很感人,萌动了写作之心,于是,挥笔成章,投往报社,有时偶而也投中了。但这并不等于你就掌握了新闻报道的方法,也并不是你的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你报道的事实本身比较典型,有一定的新闻价值。有的通讯员,由于一篇两篇的见报刺激,积极性来了,便接二连三地再写再投。可是,十有八九命运不佳:不是“石沉大海”就是被编辑退了回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有的同志怀疑是自己的写作技巧不行,  相似文献   

20.
笑话如果仅当其为笑话,是笑话的悲哀。评论文章如果引用笑话来说理,不但发挥了笑话的作用,而且使评论马上就能增加幽默感。所谓“马上”也者,就是说假如你的文章枯燥得再没退路了,来段合适的笑话,就“立地成佛”,风趣了。笑话是幽默之神,无往而不“幽”。哪怕你满脸古板得如行将就木之态,“哪怕你铜墙铁壁,哪怕你皇亲国戚……”都能勾取出人们的阴郁的‘魂灵’幻化出诙谐的情感。鲁迅就是妙用笑话来写评论的能手。运用笑话写评论,有如下几种力法: 一、用笑话做论据,来证明论点。笑话有时是本无其事的虚构。甚至夸大到荒诞的地步。用荒诞不经的笑话做论据岂不真成了笑话了?但,不,他完全可以做,甚至较真事更胜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