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焦点访谈》从一开播,就以其直面社会现实,赢得了社会的喝彩,栏目本身也成为牵动中国高层领导与普通百姓的焦点。各大传媒纷纷聚焦《焦点访谈》,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一位报社的记者曾对《焦点访谈》的问世给报纸带来的压力进行评论时说:有许多报纸要花很多篇幅才能讲清楚的事情,为什么电视只需要主持人提几个问题,出几个画面就让观众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惊呼:作为一个以批评报道著称的节目,《焦点访谈》至  相似文献   

2.
去年12月8日下午,《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敬一丹女士,来到中国新闻学院与一些现在和未来的记者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问:您是如何看待《焦点访谈》这个栏目的?答:中央电视台成立新闻评论部以后,发出的声音应该是旗帜性的声音。没有问题性、批评性、分析性的报道,就不可能树起自己的旗帜。观众喜欢《焦点访谈》是喜欢它的锐气。现在锐气有点下降了,比较沉稳。但与我在《经济半小时》一比,那个时候就像在报纸的二三版,到了《焦点访谈》以后,就感到经常处于头版位置,甚至头条位置。工作方式中,检拍、短兵相接的采访很多。在隐性…  相似文献   

3.
“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靠着成功的揭露性报道,《财经》在证券市场迅速走红,《焦点访谈》闻名海内外,《南方周末》也迅速崛起……有了这些成功的例子,媒体开始群起跟之。于是,出现了揭露性报道泛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与西方新闻工作者的专业主义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998年,以《焦点访谈》为代表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再度成为热门话题。是年8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为《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写下了几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总理对媒介舆论监督的鼓励在新闻界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此后,新闻揭露贪污腐败等现象的批评力度又有所增大。同时,许多报纸借助对《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及其他新闻评论类电视节目的文字报道,既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又增加了报纸的号召力,这种现象被称为媒介的“新闻联动”。尽管《焦点访谈》类栏目涉及的话题范围较广,但它最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闻真实性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松  唐天啸 《现代传播》2001,(6):128-129
1999年初,北京一家报纸登了一篇消息《中国发现160岁老寿星》,不仅登消息,有的报纸还报道了这位“老寿星”的养生经,搞得沸沸扬扬,炒遍大江南北。可过了不久,有家报纸用《99年假新闻第一案》的标题,揭露这是一则假新闻,是20年前的假新闻卷土重来,是有人借“老寿星”办班赚钱的宣传伎俩。采访者是个聘用记者,压根儿就没有见过“老寿星”本人。凡是刊登和转载此报道的报纸都被“涮”了一回,被人戏弄,无比的尴尬和遗憾。 这种无中生有的假社会新闻,只是贻害受众,败坏传媒名声,有的涉及政策、法规的造假,其危害性就…  相似文献   

6.
你在走一条什么样的路?──《焦点访谈》开播一周年访谈录高长力,王旭东,鹿敏3月31日晚,无数的电视观众在屏幕上看到了《焦点访谈》特别节目:一个浩大的车队,载着几十名《焦点访谈》的记者,带着六七部摄像机,从北京沿国道一直"扫荡"到深圳,展示了一路上的好...  相似文献   

7.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8.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名牌栏目。它不仅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注。一个专题栏目,为何受到社会上下如此程度的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焦点访谈》能够正确地开展问题报道。  相似文献   

9.
何婕 《新闻大学》2000,(1):76-77
《东视广角》是东方电视台的一栏深度报道节目,诞生于东方电视台开播之日。该栏目诞生至今在节目形式上发生过诸多变化,但是最近1999年8月31日的一次改版却体现了电视从业人员对于电视深度报道的思考和探索。 深度报道原来是报纸的强项,而电视深度报道的崛起当首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和《东方时空》的“时空报道”。这几个栏目充分运  相似文献   

10.
19□冯英子讲真话真是这样难吗?98年5月27日 ,《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内部版刊登了《山西青年报》记者高勤荣的《山西省运城搞假渗灌浪费巨额资金》的文章。其后 ,《南方周末》、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以及众多媒体在同年9月份连续作了报道 ,山西运城的假渗灌事件 ,乃轰动一时。不料高勤荣的揭露报道发表后不久 ,山西省纪委有关人员找到山西青年报社跟高“谈话” ,主要让其回答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写这份内参?二、写内参的动机是什么?三、谁提供的线索?据《南方周末》的报道 ,开头对高的“调查”还是比较一般的 ,不过想给…  相似文献   

11.
丁柏铨 《视听界》2013,(5):82-85
住“王府”大宅,借行医之名骗财的“神功大师”王林,能引得高官富商趋之若鸳,这一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中得到揭露。这期名为《“神功大师”的真面目》的节目赢得了有担当、敢发声、负重艰行的赞誉,但也存在缺少重要的直接采访对象、当亨双方发声平衡有所不足等欠缺之处。作为舆论监督类节目,《焦点访谈》近年来鲜有佳作,但这期揭露“神功大师”的节目让人们重温了该栏目的犀利风格。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有报纸2000多种,广播电台120多座(不包括母台兴办的系列子台),电视台1000多家(不包括母台的系列频道)。但仔细观察和比较就会发现: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那样,具有媒体特色的优秀舆论监督栏(节)目还相当少,有些媒体尤其是报纸的舆论监督栏(节)目,甚至长期靠自由撰稿人“满天飞”式的文章“维持生计”。 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出于对舆论监督的强烈要求,常以“你看看别人《焦点访谈》!”来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报纸的失望;一些媒体特别是报纸纷纷效仿《焦点访谈》但成效不大。有些报纸负责…  相似文献   

13.
娱乐报道,现在越来越成为各家报纸吸引读者的重要版面,一次再次的改版扩版,纯文学副刊不断缩减,娱乐版面却还有日渐增加之势。有的报纸甚至加办娱乐周刊。北京、上海、广州这些报业特别发达的大都市报纸,面向大众探寻市场化的道路,均把增大娱乐新闻的报道量作为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等娱乐新闻版面都在 2— 3个版面,这应该说是报纸走市场化道路改革中的新尝试。然而纵观时下有些报纸的娱乐新闻,明星绯闻满版飞,低俗调…  相似文献   

14.
柯泽  陶开府 《新闻前哨》2004,(11):72-72
在我国,隐性采访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新闻实践中,尤其是涉及舆论监督以及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电视新闻报道。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每周质量报告》、《法治在线》等栏目,就经常使用这种报道方式。各省级电视台近年来也开始配备隐形摄像机,用于隐性拍摄。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电视台、中央电台先后推出《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之后,各级广播电视先后推出一大批舆论监督类节目。如评论类、调查类、热线类等等。有的直击社会焦点,有的调查、揭示问题的原委,有的则把舆论监督与服务性、沟通性相结合,开办了《阳光热线》、《政府在线》、《行风热线》、《百姓热线》、《广播110》、《曝光台》等。电视中类似于《焦点访谈》的节目,全国就已开办了60余个,而广播中的《阳光热线》类节目省级电台已开办了20多个,地市台开办了100多个。  相似文献   

16.
二年前,《南方周末》上登过《“有关部门”》一文,批评《今日女报》1996年3月28日在批评报道《受害女被诬“卖淫”,检察官立案擒“狼”》中,对包庇色狼、诬陷受害女、敲诈勒索酒店老板、玩忽职守的公安机关,用“有关部门”一词遮遮掩掩。作者质问道:没有对“有关部门”依法治罪已是法律监督的大罪过,何以舆论监督竟也频频使用“有关部门”这块遮羞布,那么,“你监督谁?”近年来.很多报纸在批评报道中往往对批评对象指名道姓;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新闻三十分”中的批评报道更是借助电视技术上的优势,鲜货爆…  相似文献   

17.
陈云平 《新闻界》2000,(5):73-73
老年报的办报宗旨是为老年人服务,替老年人说话。要体现好这一宗旨,就要为老年人鼓与呼,对漠视老年人疾苦的人和事、对公然损害老年人权益的人和事进行揭露和批评。   然而,批评报道揭露的是社会丑恶现象或不合理的现象,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它无法回避社会现实矛盾,也决定了它是一项“难度高、麻烦多、风险大”的工作。批评报道倘若事实不准确或刊发时机不当,极易引发纠纷甚至新闻官司,使记者和报纸陷于被动。这说明一点,搞批评报道大有学问。从《云南老年报》这几年抓批评报道的实践来看,几乎没有出现大的纰漏,给领导机关添过乱…  相似文献   

18.
做精品栏目是媒体吸引受众的方法之一,就像中央电视台长期开办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名牌栏目一样,《独山子石化报》也在着力打造自己的精品栏目,以期提升报纸品位。《独山子石化报》根据报道对象和内容  相似文献   

19.
所谓“厚报”,即“成叠的报纸”。厚到什么程度?以报社的实力和实际需要而各有所厚。如今,一份报纸已经由过去4个版、8个版,转眼间发展到40个版、80个版,甚至100个版以上,如《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深圳商报》;国外的报纸如《今日美国》、《费加罗报》、《太阳报》等都是厚报的典型。 报纸越出越厚,不仅仅是一个量的问题。报纸竞争是报纸质量、报纸版面各方面因素的比拼,因此报纸版面的形式创新和厚报的版面特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作为报纸竞争的有力…  相似文献   

20.
魏珑 《新闻实践》2005,(6):45-46
如今,电视深度报道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甚至是不可动摇的牢固地位。《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一批央视的名牌栏目经久不衰即是佐证。对电视深度报道,本人比较赞同这种定义: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是凭借声、画形象,对重大的事件、有影响的社会问题、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