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月的天气确实酷热似火。然而用“七月流火”来形容7月的炎热则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一些望文生义者以为“七月流火”是个极为文雅的形容天气炎热的词。写作时便信手拈来,编辑又不详察,于是媒体频频使用。比如:“七月流火,何处觅清凉?”、“小城熬过了七月流火”等。就连气象预报员也反复说“七月流火,持续保持高温天气”、“七月流火,酷热难耐”。  相似文献   

2.
七月的天气火样热,这是事实,用“七月流火”来形容七月的炎热,则属南辕北辙了。其实,“七月流火”不是表示天气炎热,而是表示天气变凉。“七月流火”一语见于《诗经》中的《七月》,诗的开头便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这里的“火”是星名,即“心宿二”,又称“大火”。每年夏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心宿二”在中天,方向最正,位置最高。而到了七月,这颗星就逐渐偏西向下运行,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凉起来了。这个意思如果和下文的“九月授衣”联系起来理解,就更明显了。“九月授衣”是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2002,(4)
近读《经济新报》,发现该报的有些文章形容天气炎热时,5月份使用了“五月流火”,6月份使用了“六月流火”,7月份更出现了“七月流火”。其实,“流火”一词是不能用来形容天气炎热的。  相似文献   

4.
“流火”不能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读《经济新报》,发现该报的有些章形容天气炎热时,5月份使用了“五月流火”,6月份使用了“六月流火”,7月份更出现了“七月流火”。其实,“流火”一词是不能用来形容天气炎热的。  相似文献   

5.
<正>"七月流火"一语出自《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诗中的原义是"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即"天气转凉"。但在现代汉语中,"七月流火"频频被用来表示"天气酷热"。试举二例:"七月流火,武警杭州特警处女子特警班正在烫人的烈日下进行军姿训练。"(CCL语料库)"流火七月,我们来到湘潭市,从上到下都听到同样的反映与呼声,资金太紧了。"(同上)  相似文献   

6.
成语以其言简意赅的特点被人们广泛使用,但是成语的含义相对固定,其用法也是约定俗成的,如果望文生义地乱用,反而会弄巧成拙。下面仅举三例:“七月流火”不是言热而是说变冷《中国保安》杂志2000年第7期上有一篇文章《七月流火搞军训》,文中说:“七月流火,全体队员的训练热情也像这火热的天气一样一天天地升温。”七月流火,语出自《诗经·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即心宿,是指一颗古时被称作“火”的星,也称作大火星。流,在这里是动的意思。在夏历五月黄昏,“火”星见于正南方天空,方向最正而且位置最高…  相似文献   

7.
天气最炎热的时候,笔者总能在一些报刊上见到“七月流火”一词,大都把“流火”理解为天气极热。如武汉某报就曾在去年盛夏发表《七月流火空调销售看好》的消息…… “七月流火”语见于《诗经》中的《七月》一文:“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指夏历七月;“流”是“下行”的意思;“火”则是星宿名,或称“大火”,也就  相似文献   

8.
郑雨 《新闻前哨》2012,(8):98-100
笔者在近几年的文字校对工作中发现,在报刊、电视及网络媒体上,有一部分词语,由于含义比较特殊,不少人对这些词语望文生义,产生了错误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误用较多。本文对其中20个比较常用又容易误用的词语进行整理,逐一进行辨析,供大家参考。1,"七月流火"天气凉2005年7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团访问大陆,并于7月12日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发表演讲。人大校长纪宝成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词:"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纪校长想用"七月流火"来形容当时天气的酷热,但他的这一用典出现了错误。"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  相似文献   

9.
《新闻三昧》1994年第9期刊登的《情洒京九路》“浓笔重墨写精神”一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在武汉铁四院采访时,正是七月流火的季节,有‘四大火炉’之称的武汉市酷暑热得人喘不出气来,……。”看完这段文字使我感到把“七月流火”和“四大火炉”并用起来,是不妥当的。诚然,作者本意是用“七月流火”描述夏天气温很高,酷热难耐的情景,但引用了并非形容炎热的诗句。  相似文献   

10.
据说是太阳发生了爆炸,释放出那么一点点能量,热浪冲击地球,怪不得今年夏末秋初的天气这么炎热。于是,不少温文尔雅之士想到了“七月流火”: △“《邵阳公关》周末专栏在流火七月向您款款走来”(《邵阳日报》7月29日中缝) △“流火的7月,我和中国地质报记者……到405队采访”(《湖南日报》8月12日二版) △某报每月有一次由读者出题的命题诗征文,公  相似文献   

11.
近读4月12日《信息日报》《宿松:越狱静悄悄的背后》一文(摘自4月1日《浙江工人日报》),见“8月流火,监房里依然是难耐的燥热”一段文字,不禁愕然。 记得1994年第4期《新闻学苑》曾刊发笔者的《“七月流火”误用论列》一文,指出一些报刊文章常误用“七月流火”一词来形容暑热。其实“火”是星名,如孔颖达  相似文献   

12.
某杂志中有一篇文章,谈及作者参与发展新华社电视报道的事。文章最后写道:前路漫漫,我们期待着“蓦然回首”时,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一片“灯火阑珊”!这里的“阑珊”,与作者的本意正好相反。作者的本意,是祝愿新华社电视音像事业的前景辉煌灿烂,而“阑珊”是“衰落、稀少”的意思,岂不是大相径庭!像此类意与愿违的用词,在新闻作品中屡有出现,盖因作者或编者对词义的误解或不求甚解。如,“七月流火”的本意是暑热开始消退,但是常被人用来形容天气酷热。又如,“差强人意”本指大体上还能够令人满意,但常被人误用为“不太行”…  相似文献   

13.
《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户。”又《东山》:“洒扫穹窒,我征聿至。”两句中的“穹窒”是什么意思,历来费解。郑玄注《东山》:“穹,穷。窒,塞。……穹窒,鼠穴也。”孔颖达疏《七月》:“言穷尽塞其窟穴也。”朱熹《诗集传·七月》则说:“穹,空隙也。窒,塞也。”言穹窒即窒穹,堵上空隙。今天的学人把三家之说糅合起来讲。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七月》:“穹窒,尽塞室中空隙。”郭锡良先生主编的自考教材《古代汉语》注《七月》:“穹,穷尽,指把鼠穴都找到。窒,堵塞,指把鼠穴堵起来。”向烹…  相似文献   

14.
速读     
政事········陈水扁之婿被求刑8年陈水扁之婿赵建铭涉及的“台开内线交易案”7月10日侦查终结,台北“地方检察署”起诉赵建铭等七名被告,其中赵建铭被要求判刑8年,其父赵玉柱被求刑10年。宽带房讯总经理游世一被求刑10年、前台开公司董事长苏德建被求刑8年。当晚,赵建铭被获准以新台币1000万保释。度过了47天被羁押的生活后,赵建铭走出台北“地方法院”,向社会大众、民进党、陈水扁夫妇及妻子陈幸妤三鞠躬道歉,但仍坚称自己无罪,认为司法会还他清白。对于赵建铭的被起诉,国民党部分人士表示了他们的质疑。国民党团书记长潘维刚就表…  相似文献   

15.
任何文学创作都少不了夸张。“夸张”二字,最早见于《列子·天端》:“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己者,亦何人哉?”意思是说,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的人不可信。夸张又称铺张、夸饰、饰言等。《晏子·问下》:“夸言愧言”中的“夸言”;《史记·刘敬列传》:“两军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中的“夸矜”;《风俗通·声音》:“乐官所增饰”,及曹植《魏德论》:“宪度增饰”中的“增饰”;王充《论衡》中的“语增”、“增言”;李纯甫《雪诗》“千奇万巧难形容”中的“形容”等,用于修辞,皆为夸张之意。  相似文献   

16.
赵玉君 《图书馆论坛》2007,27(3):157-158
20年前的流火七月,随着一列东归列车低沉的呜呜声,我青春斑斓的梦便永远留在了多彩的大学校园,留在了“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泉城济南。当列车停靠在莱阳这座小城的时候,我仍然很难相信,这个四年大学往返必经的小站,将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站,我的工作单位——山东省中医药学校就坐落在这个梨花之乡。  相似文献   

17.
成语属于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所用字数和哪几个词都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必须保持正确的用祛。但是,由于同音相混造成成语的误用,这在报刊上也不少见。下面举出一些最容易造成同音相混的成语,指出正误的用法。坚忍不拔·坚韧不拔“坚忍”是坚持而不动摇的意思,“拔”是拔除。这个成语形容人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这个成语不表示“坚持而有韧劲”的意思,所以用“坚韧不拔”是不正确的。按部就班·按步就班“部、班”是指门类、次序的意思。这个成语是表示做事情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步”是脚步的…  相似文献   

18.
速读     
政事········台湾:“泛蓝”5万大游行陈水扁“终统”之后,中国国民党3月12日在台北组织了“拼生活、救台湾”的大游行。原本预计有10万民众参加,最终到场了3万~5万人。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立法院长”王金平、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都参加了活动。国民党主席马英九把游行主题定调为“人民做主拼生活、统‘独’休兵救台湾”,主张“政治退位、人民优先”,淡化政治议题,转而以民生问题为诉求。亲民党“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吕学樟3月13日表示,亲民党、无党团结联盟以及反军购大联盟计划在3月19日再…  相似文献   

19.
今年十月二十四日,是美国著名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诞辰一百周年。斯特朗从一九二五年起,先后六次访问中国,一九七○年在北京逝世。她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一九四六年七月,斯特朗从美国到莫斯科的途中,第五次来到中国。经宋庆龄的安排,她对解放区作了为期九个月的访问,其中在延安住了七个月。七月三十一日,斯特朗从北平飞抵延安,就在一个简陋而又干净的窑洞里下榻。斯特朗一安顿好,马上就找朱德总司令商谈她的采访计划。朱德表示可以满足她的采访要求。这使她实现了采访毛泽东主席的夙愿。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政府严管“9·11”事件等敏感事态的新闻报道两则关于美国政府在“9·11”事件中对新闻报道控制的消息让人深思。其一:白宫向媒体下“禁播令”华盛顿当地时间10月10日晚,美国白宫发言人当晚表示,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已经要求美国各电视台慎播本·拉登的电视讲话。因为拉登可能通过电视讲话这一形式传达他的命令与指示。白宫发言人说,政府的目的是不希望恐怖分子借助本·拉登的电视讲话接受到恐怖指令。因为“拉登的电视讲话就算不是向他的手下发布命令,也是在宣扬他的恐怖论调”。其二:白宫严管“美国之音”9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