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报报纸质量如何,与编辑的素质有直接关系,而树立宏观意识,对于提高编辑素质至关重要。作为版面的编辑,一些人认为,只要把好稿件的政策关、事实关、文字关就行,用不着从宏观上把握,因为上边还有总编辑负责。正是由于编辑有这种偏见,对记者(通讯员)的采访报道指导不力,报纸的质量也直接受到影响。在实际编采工作中常会碰上这样的事情:两位记者采访同一新闻线索,写出来的新闻作品却差异很大。这在综合性报刊记者和企业报记者  相似文献   

2.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3.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4.
企业报要想创出一流精品报纸,新闻编辑的素质是关键。一.强化编辑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提升报纸质量“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论点。这里要强调的是,导向问题实质上也是人的问题,是新闻队伍的素质问题。一张报纸的导向体现在具体的新闻报道之中,体  相似文献   

5.
艾风 《新闻界》2001,(1):35-36
许川离开我们已有 10年了,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川报老报人心中。大家平时有一句口头禅:“以后我要到许川那里报到 !”可见他很得人心。   我与许川相识相知已几十年了,但真正在新闻业务上有交往的,还是只有 80年代初几年。我在 1979年平反重返川报后,许川就我的工作安排,找我谈了两次话。他说:你离开新闻岗位已有 20多年,新闻业务不太熟悉了,是否先在编辑部当一段时间编辑,这样,熟悉政策、熟悉业务要快一些。我坚持要当记者,并且要到自贡去,我说: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第二次谈话,他同意我当记者,但劝我不要到自贡…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有的综合性新闻媒体,大多有专职报道科技新闻的记者和编辑,设置了科技专版专栏。一些专门的产业报,也常常把科技新闻放在重要的位置。专职的科技记者、编辑队伍,成为我国新闻战线的一支生力军。这是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小视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事企业报新闻工作已近六年,深深体会到企业报记者除了要具备应有的政治素质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观察和理解能力以及熟悉和了饵本企业知识的“内行”功底。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一、企业报记者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企业报的特点决  相似文献   

8.
胡羽 《新闻采编》2003,(6):24-25
党 报要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新一届党中央的这一倡导 ,不仅指明了党报新闻改革的方向 ,也向党报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都是人来做的。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来做 ,就有高下之分 ,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 ,语言文字怎样 ,群众是否爱看 ,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或编辑的能力和功夫 ;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在于这张报纸的编辑记者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作风的优劣。“三贴近”要求党报…  相似文献   

9.
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郑熙亭2月9日在河北省好新闻复评会议上说:近来,新闻单位从事业型管理转向企业型管理,以报养报,以刊养刊,以文补文,这件事情也受到新的不正之风的冲击。有的报社拿出很大的力量去搞这个,报纸怎么能办好?我们要重申:编辑、记者不能经商,个人不得牟利。省报、地报是两级党报。编辑、记者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10.
新闻工作者每天都和新闻稿件、新闻线索打交道。编辑要安排版面,哪篇稿子做头条,哪个新闻应突出,哪条要配篇言论,哪条放报尾就行,所有稿子摆到面前,上版前心中必须有数。那么作为编辑,他是凭什么做出决定的呢?当然要凭稿件本身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而对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判定,每个编辑却是不尽相同的,这里面就有编辑对新闻的分量掂量得是否准确的问题。记者也是如此,得到线索或采访前后,一般心中要有一个初步的判定,这样的内容适合写消息  相似文献   

11.
编辑记者的能力决定了新闻报道的价值和影响力,是新闻得以传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闻报道中要不断提高编辑记者的各项素质,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及时性、科学性和公平性,那么如何提高新闻编辑记者的素质能力呢?本文将从七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技术编辑”是随着资讯产业兴起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行业。新闻媒体的技术编辑,既要懂得信息技术,又要熟悉新闻业务;他要把新闻业务的需求转化勾对技术的需求,并负责骗写成业务技术文件;他是编辑、记者与技术人员之闾不可或缺的联系纽带。《纽约时报》的高级技术编辑沃特’巴瑞格先生在交流会上作了《2008业界动态》的发言,会后我们又对他作了专访,请他谈谈《纽约时报》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戈 《新闻传播》2009,(10):29-29
新闻敏感是记者职业素质的集中表现。它表现为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它的核心是要具备准确的新闻辨别能力。新闻敏感来自新闻实践.但是并不因为记者有一定的新闻实践就自然有了一定的新闻敏感.它需要记者在新闻实践中有意识地不断总结积累。要广泛积累知识,深刻分析了解形势,全面熟悉各方面情况:努力学习成功记者的新闻业务经验,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坚持不懈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事实进行追踪和规律性的探索。这是提高记者“准确的新闻辨别能力”,培养新闻敏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媒体中,编辑起着新闻"把关人"的角色。然而,在报网互动环境下,新闻编辑不仅仅是一个"把关人",更是一个"引路人"。面对网络的海量信息和众说纷纭的意见,编辑要善于选择、鉴别、把关,还应为网民提供一个交流平台。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既要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又要掌握网络传播技能。  相似文献   

15.
总编辑不仅是记者、记者头子,也是编辑、编辑头子,是整个新闻活动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在新闻批评这个系统工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家新闻媒介对新闻批评的部署、决心和采写、编辑的艺术等等,是总编辑综合素质的反映,也是对总编辑综合素质的检验。新闻批评的重要性和困难度,以及一些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的经验教训,要求总编辑在新闻批评中至少应当注意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报编辑记者要讲“地方话”。这里所说的“地方话”并非地域性的方言、土语,而是深入新闻现场认真调查、发掘出典型素材,继而经过精心整合的符合“三贴近”且有深度的新闻报道。与“地方话”相对的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活的“假大空”式新闻。对编辑记者来说,是否会讲“地方话”也是业务水平高低的一个体现。  相似文献   

17.
记者最怕的是没有新闻可报,面对每天的任务.没有比无新闻可报更让记者头痛的了;新闻媒体的编辑、总编辑们也一样常常为缺乏有价值的新闻而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兴化报现有编辑、记者13人,过去大都没有受过新闻专业的训练。小报如何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呢?只能从实际出发,边干边学,在实践中培训和提高。几年来,兴化报采取了不少措施,从调动编辑、记者刻苦学习业务的积极性做起,鼓励大家走自学成才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张霞 《河北广播》2006,(5):102-103
广播电视是受众接受信息最主要的渠道。每天,记者都要拍摄大量的新闻素材、撰写大量新闻稿件,但这些都要经过广播电视编辑的加工才能成为成品。将记者采回的原料做成一道道可口的“饭菜”,奉献给听众观众,是广播电视编辑的职责。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辑呢?在此,笔者谈谈广播电视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并不是一种古老的职业。“犹如新闻大致是19世纪30年代的产物,记者是19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的社会创造。”随着新闻事业的组织化和规模化发展,新闻工作者成为“组织化的个人”,新闻报道才由此成为一种职业。①从那时开始,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新闻从业者也一直在学习新的技能,并不断分化出新的工种。但数字时代的来临,全面颠覆了人们熟悉的信息环境和媒介生态,编辑部的样貌自然也会相应发生变化。一方面,新的技能成为必备,编辑记者会发现要学的东西更多更难;另一方面,新的岗位不断涌现,社交媒体编辑等成为编辑部新角色,需要拥有崭新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