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真谛。那么,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才能准确地感知它的内容和主题。那么,对初中学生来说,究竟如何理清文章的思路呢?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就是说,要求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只有弄清作者的思路,才能把握住文章的真谛,可见理清文章思路,对深入题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理,在作文教学仍要强化写作时构思的重要性,尤其是议论文的教学.只有清晰的写作思路,才能让学生脑中储存的词汇、事例源源不断地涌出来,就犹如拿着寻宝地图去寻宝一样,就能快捷迅速地达到目的地.  相似文献   

4.
陆明泉 《新高考》2011,(Z2):31-33
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所占比分大,难度高,得分低,一直是考生心头的痛。怎样才能高效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我认为理清思路是关键。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一定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明白作者的意图。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一条要求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理清作者的思路,理清文章的脉络线索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辨析文章的构架,因为构架是思路的外在形式。构架理清了,思路也就清楚了。要解决文章的构架与思路的辨析问题,首先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当然,文无定法,文章的结构形式也是千变万化的,但是,如果我们从千万篇文章中寻找它们在结构上  相似文献   

6.
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吴祖湘先生的《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是一篇新入选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的文学评论,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论文,在结构安排、阐述方式上都有独到之处。要教好这篇课文,要求教师认真揣摩教材,理清作者思路,弄清作品都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这样,才能准确地教给学生文学鉴赏知识。叶圣陶先生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认真学习语文》)但思路分析不一定都按范文自然段的先后顺序来展开。吴组油·先生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就可以从它表达的特点入手,来理清它思维的轨迹。一、厚积薄发的艺…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教材中的现代文单元,是从学生阅读现代文的规律和方法为序列来安排的.理清思路是现代文阅读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文章的思路必然以语言为载体,揣摩语言,准确感悟文中关键语句的内涵,是理清思路的基础.文章的思路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它包含了文章的主旨和基本点,学生用精要的语言概括出来,这便是"概括要点".思路是作者表达思想的轨迹,理清思路即摸作者思想的"途径".它和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思路是结构的依据,结构反映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只有理清思路,才能扫除阅读障碍,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那么,我们该怎样理清文章的思路呢?可以从文章的标题线索、过渡照应等方面入手。一、看标题理思路标题被誉为文章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怎样给课文划分段落长风子弟小学杨银良给文章划分结构段,就是根据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内容紧密相关的自然段归结在一起。这样不仅自助于我们理清文章的层次,还能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分段要准确,首先要弄清文章的体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应注意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里所说的“遵路”,也就是指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就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作者思路清晰了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纲”。不言而喻,“纲举”才能“目张”,这样我们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文章内容,进而对那一行行文字的含义一目了然,对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所寄托的思想一览无余。那么,应如何把握文章思路呢?我认为有四法可循。一、抓文章体裁特点法文章因文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结构规律,因此我们阅读时,可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  相似文献   

11.
理解课文的思路,这是阅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思路理清了,你才能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大纲中把理解思路作为一个能力点提出来,阅读测试中也时常有这方面的考查内容,因此,我们平时在语文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这种能力。文章的思路,也就是作者在写作时的思维流程,具体说就是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后来怎样,再后来又怎样。显然,作者的思路就是文章内容的逐步展现,是把握文意的牛鼻子。作者思路的体现常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按事件固有的时序去构思。例如《一面》一文,作者就是按照自己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先后过程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12.
一、背景分析(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作者的生平。②理清作者感悟生死和亲情的思路。③体会文章语言文笔优美而坦诚的特点。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准确地提炼关  相似文献   

13.
本的训练重点是“理清课文的条理”。文章的条理是不是清楚,反映了作者的思路是不是清楚。了解作者的思路,要从理清文章的条理入手,遵循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既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又是一种理解方法。因此,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教学本组课文,要紧紧围绕“理清课文的条理”这一重点训练项目,突出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理解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的训练融为一体,并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思路是作者匠心独运所在,在课文中或明或暗,或藏或隐,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精心设计、巧妙引导,把作、教、学三者思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寻找探路,理清脉路,体会情感,明理识真。一、导题探路课题往往是文章的“眼睛”,常体现作者的创作意图,反映文章的主题思想。在新课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三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对语文教学来说,教师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还要对文章整体内容和情感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近年来全国多地高考语文试卷纷纷出现了对文本思路、行文脉络考查的试题,学生要想准确且快速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就必须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文章的行文思路就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2002年4月版的新《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阅读有这样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根据这一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应该是:1、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德育目标)2、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知识目标)3、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力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通过理清思路,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利…  相似文献   

17.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中考阅读理解考查的重点,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之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阅读时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以及段落内部的层次,才能真正把握思路、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的终极能力是使学生具备敏捷深刻地读文、娴熟准确地驾驭文章的能力。但如何才能使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呢?我以为关键在于寻“根”,中“规”。张志公先生说:“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的王丽老师来信问 :小语第10册教材很强调文章条理的训练 ,那么 ,什么是文章的条理?什么是作者的思路?二者有什么关系?对小学生应从哪个年级开始强化文章条理的训练?怎样训练?教材中的《读写例话》说 :“读一篇文章 ,抓住主要内容 ,掌握中心思想还不够 ,还要看看中心思想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 ,也就是要理清文章的条理。”《教师教学用书》在有关说明里也写道 :“理清课文的条理 ,也就是把握作者的思路。”在阐述读写例话时又说 :“……还要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看看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即理清课文的条理。”综…  相似文献   

20.
【考点综述】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议论文阅读的考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准确判断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2.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