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唱练耳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技术理论课,它融音乐基本技术技能、基本理论、音乐审美和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为一体,是一门技术性、艺术性和师范性都很强的学科课程。它担负着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开发音乐潜能,发展音乐才能,促进音乐全方位能力发展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视唱练耳课学习感到困难,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存在紧张、畏惧、自卑心理,从而影响了其音乐能力及音乐活动行为的拓宽和发展。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排除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开发音乐潜能,促进音乐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  相似文献   

2.
视唱练耳课是所有学习音乐专业者必修的基本课程。开展多形式教学的探索与实验,变传统式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视唱练耳教学为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伴的开放式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创造力,无疑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音乐是人类社会的反映,同时,音乐的内容又充满了情感和意志。在视唱练耳课教学中,如果我们只注重音乐知识与技能的  相似文献   

3.
郭扬 《林区教学》2009,(2):104-105
视唱练耳课作为音乐基础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音乐院校都受到普遍重视。这门课程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读谱能力、音乐听觉能力、记谱能力等一系列基本练习,从而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基本的视唱能力,并能听辨音乐作品的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音程、和弦等音乐要素。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基石。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音乐基础技能课,视唱练耳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紧密结合,对提升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增强学生的音乐认知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视唱练耳课是学生音乐教学课程中的一门必修课,其中始终都掺杂着声乐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通过把视唱练耳课与声乐课进行交叉渗透式的教学,进而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充实完善。在对学生的声乐教学进行视唱练耳课的培训,以及对学生声乐课中发声技巧的训练中,将两门课程的内容相互融合,进而提高学生音乐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罗华 《考试周刊》2015,(1):163-164
视唱练耳课是一门具有较强训练特点和实践性的基础课程。根据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对幼儿教师音乐技能的需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视唱练耳教学不同于音乐艺术专业教学。需要通过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全面训练,使学生掌握音乐中常用的诸多要素,为学生今后能够在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中熟练地、自如地运用音乐技能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师音乐理论课通常分为三个部分:一是音乐基础理论课。包括基本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基本乐理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理论课,它主要讲授音乐基本概念、定义和基础知识等,结合其它音乐理论课,用大量的音响实例来解释“乐理现象”。视唱练耳是音乐理论课中技能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它要通过听觉分析、视唱、听写等教学环节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内在音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视唱练耳对所有音乐专业课的学习都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认真学好视唱练耳这门基础理论课,能够更好地为音乐教学和音乐实践服务。二是技术理…  相似文献   

7.
视唱练耳是视唱与练耳两大项内容的总称。二者在学习时紧密联系、不能分开。它是一门音乐基础课,是理论与技能相结合的产物。既具备音乐理论课程中的理论基础性质,同时又涵盖了音乐听觉技能技巧,是音乐教育专业或业余音乐工作者必修的课程。学习《视唱练耳》课有助于学生练习节奏感,有助于形成绝对音准观念和相对音准概念,有助于巩固已学过的乐理知识和和声等课程。其重要性决定了《视唱练耳》课必须具备的教学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将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合成为一门课程,把音乐基本理论与识谱、视唱技能和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溶于一炉,更加有效地建构构与发展学生的音乐认知、表现和审美能力。创新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推进与同步教学,是提高《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视唱练耳课是一门比较综合的音乐基础课程,其中涉及多方面综合能力,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感为主要教学任务。它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包括视唱、练耳等基本知识和技能。本文主要从视唱练耳与乐理、和声、曲式以及欣赏等几个方面的渗透,旨在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效果,使其在专业的音乐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一,在实际学习中.学生很容易产生对学习态度的不重视心理 在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课。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程度.从而更好地为音乐实践服务。然而.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实际学习中,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往往要付出很多努力。因为视唱练耳就像英语听力一样,具有积累时间长、出成绩效果慢的特点,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同时,它与其他音乐课程联系比较紧,想在短时间内出成绩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让学生加强对视唱练耳课的全面认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11.
视唱练耳课是中等职业学校幼师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程,视唱练耳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幼师专业学生基本的音乐能力,其中包括训练学生迅速准确的读谱、唱谱能力,良好的节奏感觉,敏感的音乐听辨能力等,这些基本音乐素养将为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的音乐类课程中,视唱练耳课在幼师班的专业课中占有非常重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2.
视唱练耳课是训练学生听觉的一门音乐基础课,而良好的视唱能力是音乐智能形成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音乐视唱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注意解决视唱中的“音准”、“节奏”、“兴趣”问题,并开展音乐欣赏,学习其它音乐知识与进行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视唱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为深度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声乐与器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淑云 《海南教育》2009,(12):52-52
一、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性和关联性 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课程.其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为深度学习音乐理论、作曲、声乐与器乐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关婷婷  刘兴可 《文教资料》2009,(22):126-127
"乐理"又称"音乐基本理论",是学习专业技能课及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而"视唱练耳"则是培养学生音乐素质和才能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们是两门最基本的音乐基础课程,关系尤为密切.本文旨在分析两门学科之关联,为进一步学习好视唱练耳课程提供成功的参考教学.  相似文献   

16.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技能理论课。从内容上讲,它主要通过视唱和音乐听记来训练学生的音乐听觉,发展音乐思维能力,培养音乐感受力,积累音乐的感性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同时,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的不了解,容易产生听觉惰性,因此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下面,本人就视唱练耳教学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视唱练耳课程在音乐专业中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它是兼具技能训练与基础理论学习为一体的知识技能课。在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会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或是相互渗透。本文中所探讨的是在视唱练耳课程中加入钢琴伴奏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视唱练耳教学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会浦 《成才之路》2009,(19):65-65
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视唱练耳课是一门基础课程。本文通过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使大家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视唱练耳这门课程,为今后更好地进行音乐实践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视唱练耳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基础课。在学习音乐各个专业的必修课中,视唱练耳是最基本的音乐课程,同时,不论在任何音乐工作中,视唱练耳也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素质。可以说声乐的学习中离不开视唱练耳,为了发挥出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经过探索和教学实践,研究视唱练耳与声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完善视唱练耳教学,从声乐教学的方面,利用发声的方法和技巧,使两者相辅相成,最终达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视唱练耳课是作为音乐专业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一门综合性、基础性的学科,是所有音乐专业学子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努力练习和掌握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围绕着听、写、唱、分析等方面进行训练,用以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视唱技能和音乐基本素质,它的存在价值在于为学生系统的提供了培养音乐听觉能力的空间,最终形成完整的单声部及多声部音乐感觉体系和审美取向,扎实的视唱练耳基础为铺平未来辉煌音乐道路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而声乐专业学生多数都是进入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音乐的,学过很短时间的钢琴或者没有钢琴基础,听觉系统还未建立起来,对听音部分会感到吃力,视唱方面对于唱名法的现状是固定和首调皆有,在音乐表达和处理上,能做到基本完成要求.因此,声乐专业不能够像音乐理论专业、键盘类、管弦类等音乐专业更好的找到音准和力度,恰恰需要在视唱练耳方面具备更高的技术和能力,推动了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本文将对声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