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于1812年,后成为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在英国具有显著地位。先期卢梭的浪漫主义在狄更斯作品《双城记》有很好的体现。《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显著代表作,又是一部基于法国革命背景而诞生的浪漫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思想浪漫精妙,感情激动澎湃。本文主要分析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浪漫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狄更斯作为英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很多作品都体现了人道主义思想,其中尤以《双城记》为代表。《双城记》的写作背景是18世纪爆发的法国大革命,小说主要通过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封建阶级的残酷统治,表达对劳苦百姓的同情和怜悯,倡导人道主义精神。本文主要从小说的人物形象角度,来分析狄更斯在《双城记》中体现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双城记》,是他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作家以这部小说来宣扬人道主义,褒扬和歌颂人道主义的精髓———博爱。博爱是狄更斯自身的精神追求,也是《双城记》的核心思想。西德尼.卡顿不仅仅要拯救露西,拯救曼内特一家,而且要抗衡杀戮的逆流,呼唤人类的良知。一个被社会排挤、遗弃的青年,却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以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来救赎社会。卡顿的救赎,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所重点刻画的。狄更斯如实地以无限的深情描述了卡顿赴刑的场面,完成了卡顿由死颂生,由死到生的辩证转化。  相似文献   

4.
当前欧美许多国家的人民仍然热爱狄更斯的作品,有人统计,在世界名著中除列夫·托尔斯泰外,要算狄更斯的作品被搬上银幕次数最多了。如电影《雾都孤儿》(根据《奥列佛尔》改编)、《孤星血泪》(根据《远大前程》改编)、电视连续剧如《大卫·考坡菲》、《老古玩店》、《双城记》等等,已经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国外有的批评家论述当前流行“狄更斯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他的作品对当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作了尖锐的批评;二是他的作品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三是他的作品“塑造了叹为观止的众多人物”。  相似文献   

5.
段风华 《神州学人》2005,(11):14-15
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点评处于改革开放的当今中国时,曾引用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开头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如果狄更斯见证了当今中国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发展,他或许还会加上一句更令人兴奋的话:“这是一个加速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是一位深受圣经文化影响的英国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圣经原型。文章主要以原型批评理论为支撑点,以《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我们共同的朋友》为考察对象,分别对小说中的死亡与复活模式、伊甸园意象、水原型进行解码,进而探寻圣经文化在狄更斯小说中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查理·狄更斯这个名字,中国人民并不陌生。他的小说在中国读者中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由他的小说改编的许多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如《雾都孤儿》、《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我们共同的朋友》等等,也受到了中国观众的普遍欢迎。他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马克思曾经说过:“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他们在自己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恩全集》第10卷,第686页)狄更斯便是这批杰出小说家中最杰出的代  相似文献   

8.
《双城记》作为狄更斯的代表作品,主要展现了19世纪伦敦和巴黎的社会状况及其存在的社会矛盾。本篇论文从双城之一的伦敦出发,通过对书中伦敦意向的梳理,同时分析现实中的伦敦对于狄更斯的影响,并将其和作品中的伦敦进行比较,从而探索出伦敦对于辅助呈现人物形象,推动整篇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展现作品主题思想这三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流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双城记》也反映了当时伦敦社会所出现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作品中有关伦敦的描写更是从侧面表达了狄更斯对于当时社会问题的看法,同时也凸显了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关怀。因此,这部以法国大革命为时代背景的小说对于伦敦也具有同样的深远影响。对于19世纪的英国统治阶级,这部小说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紧迫性。对于后世的伦敦人民,这部作品也让他们逐步认识到当时伦敦社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狄更斯创造了19世纪的“文学伦敦”,《双城记》中的伦敦意象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狄更斯深刻的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狄更斯的著名小说《双城记》进行简要介绍,从《双城记》的相关评论入手,说明从叙事视角对小说进行解析的审美价值,并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对《双城记》的叙事视角进行讨论,总结狄更斯的小说叙事手法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双城记》中开篇有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期,也是最坏的时期;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  相似文献   

11.
李淼 《文教资料》2009,(35):20-22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查尔斯·狄更斯以极大的激情猛烈抨击了同时代的社会阴暗面,并希望以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而改善人民生活。他的人道主义思想正是通过其作品得以体现。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狄更斯的巨著《双城记》来进一步剖析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是英国19世纪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从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经过刻苦自学,深人社会生活,创作出《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奥列佛·退斯特》《老古玩店》《双城记》等惊世之作。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大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的成功之路本身就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3.
外国文学史的编写是对异域经典的一次跨文化重构,在这个重构的过程中,异域经典的价值和面貌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双城记》被誉为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自译介到中国以来便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其文学史地位超然。对比英国本土文学史,《双城记》的经典地位却迥然有异。《双城记》在中国的经典化与中国评论界的跨文化阐释密切相连,正是权威评论家的重新阐释,发掘了《双城记》的经典意义,为其再经典化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真挚地同情深受封建统治的受剥削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愤怒地谴责统治者令人发指的恶行。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小说的指导思想,尤以《双城记》最为典型。文章详细阐述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在《双城记》中的体现并对之加以剖析,指出其进步性及局限性极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文题:阅读材料,接要求作文.“……想到这里,他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头一篇习作塞进了邮筒.”不久,他的这篇处女作《我们的教区》发表在一家杂志上,他竟跑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哭起来,这一年他22岁.上文中的他,就是后来先后出版《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等一系列名著的蜚声世界文坛的大文豪狄更斯。(一)上述材料的开头是省略号,省略部分是狄更斯的心理描写。请用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的《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腐朽社会的阶级矛盾及社会昏暗。在他所描述的三类人物即“贫民社会”的压榨者、"以暴抗暴"的革命者和"倍受伤害"的仁爱者中,狄更斯为我们极力宣扬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即仁爱精神。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精华之处。  相似文献   

17.
狄更斯的《双城记》刻画的人物形象中马奈特医生形象是最为典型的一个,在狄更斯的笔下看似悲惨的遭遇、看似可恨的人都为他的英雄般的形象做了伏笔,本文将对马奈特医生形象的构建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最好的年代     
11月1日 晴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狄更斯在他的《双城记》中开篇就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9.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一生著作颇丰,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每一部都堪称精品。狄更斯对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王”。1837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中,作者以细致、幽默而又深刻的笔触刻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揭露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丑恶,尤其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和司法制度以及监狱等上层建筑的阴暗面。狄更斯怀着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真实地描述了广大人民的苦难人生,反映了极其广阔的生活画面,对19世纪上半叶英国社会和世态民俗做了细致入微、全面深刻的描绘。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双城记》中德法日太太、马内特医生、律师卡顿三个人物形象典型,最具有代表性,从他们身上能折射出狄更斯的道德观。德法日太太是复仇女神的形象,是反对暴力、反对人性扭曲、反对以暴制暴的代表者;马奈特医生则是仁爱与宽恕的化身,律师卡顿则是一个爱与救赎的自我牺牲者。道德中体现了基督教教义式的爱与救赎和自我牺牲,这三层人道主义思想是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道德观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