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以上海自然手语为语料,根据当代手语音系学理论,对上海手语的音系结构进行分析.文章认为上海手语的“手势”首先是音系结构中的音节单位,大多数也是最小语义单位,并能独立运用,即上海手语的单词以单音节单语素为主体.但上海手语也有单音节双语素或双音节单语素结构.文章认为手势的运动和位置是上海手语中的两种基本音段,运动是音节的音核;位置在其前后不与运动相邻的情况下也可以成为音核.音核是手语中承载手形变化、方向变化和次要运动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
早期的生成音系学理论认为音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音系单位 ,而后SPE音系学理论则把音节看成一个重要的音系单位 ,本文从音位配列限制及超切分音系过程等方面分析了音节的重要作用并阐述了音节的内部结构及其划分  相似文献   

3.
象似性存在于英语汉语之中,以往的研究认为任意性占据主导地位。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结合互构语言文化学以及粒子音系学原理,区分词汇的音义,阐述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的推论是,在任意性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象似性是较大的有待于开拓的认知概念。  相似文献   

4.
象似性存在于英语汉语之中,以往的研究认为任意性占据主导地位。用认知语言学的方法,结合互构语言文化学以及粒子音系学原理,区分词汇的音义,阐述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出的推论是,在任意性占主导地位的同时,象似性是较大的有待于开拓的认知概念。  相似文献   

5.
1.0 “区别性特征”这一概念是布拉格学派语言学家首先提出的。自从这个新学说问世以来,它对现代语言学、尤其是音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早在1939年,布拉格学派的主要成员特鲁别茨柯依就对音位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把音位看作若干区别性特征的复合体。50年代初,雅可布逊、方特和哈勒在他们合写的《语音分析初探》(Preliminaries to SpeechAnalysis)中,把世界诸语言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减少到十二对的二元对立,正式提出了区别性特征理论。到了60年代末,乔姆斯基和哈勒发现这些对立面仍不充足,便对区别性特征理论进行了修订,列出36个特征,认为它们足以描述人们可能发出的所有语音。他们  相似文献   

6.
赵元任先生曾提出归纳音位的三个主要条件和三个附属条件,为诸多学者所认同,但在具体划分时,前贤时彦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本文试谈论影响音位划分的其他方面的因素.我们认为,影响音位划分的因素还有:经济原则、语音的社会属性、音义结合的任意性和理据性原则.  相似文献   

7.
音系规则是生成音系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它们主要用来进行具体的语音描述。这些众多不同的规则大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语境敏感性 ,对各种音位变化程序的公式化和概括化。在具体的运用中 ,音系规则一方面吸收合并区别性特征分析和音位配列 ,使得音位变化的描述更显精炼简洁 ,更具概括性 ;一方面具体说明各种音位变体的出现 ,同根词的发音变化和超音段特征这些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8.
音系规则是生成音系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它们主要用来进行具体的语音描述。这些众多不同的规则大都拥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语境敏感性,对各种音位变化程序的公式化和概括化。在具体的运用中,音系规则一方面吸收合并区别性特征分析和音位配列,使得音位变化的描述更显精炼简洁,更具概括性;一方面具体说明各种音位变体的出现,同根词的发音化和超音段特征这些语音现象。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了不同的区别特征学说,在此基础上初步地描述了维吾尔语的音位。通过对维吾尔语音位系统的研究,认为对维吾尔语音位系统起作用的区别特征项总共有13对,这13对区别特征项目综合起来构成了现代维吾尔语音位的基本框架。凡是负荷量大的特征就是在某种语言的音系中真正起作用的区别特征;而负荷量小的特征是属于羡余特征,且和这种语言的自然类和音系格局无关。由此可知,前后、清浊是维吾尔语辅音的显著区别特征,而送气、不送气是羡余特征;前后、圆唇性以及音节性等特点是维吾尔语元音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0.
王茹 《考试周刊》2014,(60):77-79
音系学分为音段音系学(segmental phonology)和超音段音系学(suprasegmental phonology)。超音段音系学的研究涉及音节、重音、声调和语调等超音段特征。超音段特征涉及语音中除音质之外的音高(pitch)、音长(length)和音强(loudness)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长短音、声调、轻重音和语调等超音段特征的要素。本文将从对这些超音段特征的构成要素的分析入手,阐述超音段特征在语音学和音系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在英汉语中对句意理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东汉碑刻通假字考订东汉语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出45方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确定这些通假字以及它们的本字在扩韵》中的声韵调以及其上古音所属韵部,并据此考订东汉语音。从东汉碑刻中的通假字来看,东汉时期语音与衔经》韵文为代表的上古音大体上相近,同时也存在一些特点:声母方面,清浊音的分别、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和中古音相比不甚明显;匣母与见组声母同属一类;邪母与喻四、定母的关系十分密切。韵部方面,个别韵由上古音到《广韵》音系的演变在东汉已经显露出开始的迹象;东部和冬部相通等等。  相似文献   

12.
“抵赖”是现今言语交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常用词语,意即“不认账,推托”。“抵赖”之“赖”本作“谰”,字形的转换是汉语“择字为音”的必然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汉字“形以表意”的能动性,而其词义的形成则是在语义组合规则的作用下,词素“抵”与“谰”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对《何典》“烊易”一词中的“易”字,通过系联同源词、清理引申义列以及分析语义特征,对其本字为何再加以考辨,说明考订方言词本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如:注重对引申义列与语义特征的清理;遵循语音、语义、文字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文献用例进行分析的原则,以及历时与共时的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4.
各种语料中的大量的例证说明,读音为huo等的“和”、“活”、“火”、“豁”、“霍”、“合”等语素的词汇意义在部分词语里已经虚化;在A+huo和V+huo式言语结构中,huo等主要承担语法意义,具有明显的后缀性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痴男怨女"怨女旷夫"等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往往望文生义,受"怨"字常用义——"哀怨、怨恨"的误导,把"怨女"理解为"哀怨、怨恨的女性",把"怨"读为"yuàn"。其实,"怨女"中的"怨"不是"哀怨、怨恨"之义,而是一个通假字,通"蕴",读为"yùn",是"蕴藏、蓄积"的意思。所以,"怨女"是指"已到婚龄而无合适配偶的女子"。  相似文献   

16.
差比句定中短语比较项的出现常常是不对称的。文章通过考察分析6种差比句式变换情况,发现:(1)差比句定中短语比较项具有“整体-部分”比较的意思,且具有语言共性;(2)定中短语是否表“整体-部分”义既受到领有标记“的”的制约,又受到定中短语语义关系的制约,还受到差比句式构式赋义的制约;(3)形容词比较结果项的语义指向会干预定中短语比较项的“整体-部分”义的判定;(4)差比句比较项的对称只存在于理想认知模型中。  相似文献   

17.
"兄弟"在现代汉语中大多以偏义复合词出现,其语义偏指向"弟";在语用上,有自谦用法。但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可以单独使用的、表不同事物的实词。它们在语言演变进程中在语言内外部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联合的短语形式,由短语转变为双音节复合词,并最终完成词汇化。  相似文献   

18.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了“任受”等六则词条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认为“任受”的书证应选用更早的例句;“信马由缰”一词缺乏构词理据,当据“信马游缰”的用例予以改正;“正寝”一词不可说“即路寝”;“渤海”的义项当据《山海经》等典籍增补;“震憾”当删,而补“震撼”;“陋巷”、“陋室”当释为“僻陋的居处”。  相似文献   

20.
范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人类理性思维的逻辑形式。“语法意义”是语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义,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形成的一些主要类型就叫做“语法范畴”或“语义范畴”。汉语中的“空间(处所)范畴”也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从主要类别上说又可以分成两种情况,即一是跟名词(作为处所本身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一是跟动词(跟动作行为相关的空间处所)有关的空间处所范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