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由贫困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严重制约着贫困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国家、社会和高校在帮助他们摆脱贫困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随着对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认识逐渐清晰,高校应该将研究的视角放在他们人格特征的培养上,以增强他们人格当中的积极力量.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一个新的发展趋势,提出的乐商概念对于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殷切呼唤。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矫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融洽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践行感恩。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开文 《教育科学》2006,22(2):92-93
为了解贫困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更好地帮助其解决面临的问题,用16pf对辽宁师范大学2004级3389名本科大学生(包括657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格调查,并对比了贫困大学生和总体学生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周炎根 《教育探索》2011,(4):148-149
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从树立积极教育的理念、引导大学生进行积极自我教育、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创建积极校园环境、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系统等五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形成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大学生的产生主要是地域性经济落后、家庭天灾人祸疾病、个体性格素质等原因不能勤工助学等原因造成的。经济贫困是贫困大学生主要的挫折来源,在长期匮乏的物质生活环境熏陶下,他们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人格特征,并养成了应对贫困的一些独特方式。贫困对大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使他们具备了较非贫困生更加优秀的思想品质。本文就贫困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已成为大学教育关注的热点.课程教学是大学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课程教学为依托,以积极人格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究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课程教学策略,以期给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7.
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很好方法。本文把该方法运用到贫困大学生群体,以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理论、群体动力学为理论基础,帮助贫困大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改变不良认知,调节消极情绪、从而达到塑造良好行为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据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的观点,以龙岩学院100名学生为样本,以《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施测,列出前测得分最低的前五项人格,设计相关的积极人格辅导课,对学生进行分专题训练,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后测,比较前后测数据的差异,考察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积极人格训练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效果,试图探索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方法以及积极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根据积极心理学关于积极人格的观点,以龙岩学院100名学生为样本,以《大学生积极人格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施测,列出前测得分最低的前五项人格,设计相关的积极人格辅导课,对学生进行分专题训练,训练结束后对学生进行后测,比较前后测数据的差异,考察积极心理学取向的积极人格训练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效果,试图探索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的方法以及积极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幸福教育培养人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积极人格的培养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高校通过宏观认知教育、体验式活动、创设积极的校园环境等策略对大学生开展幸福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约束性,又有高校给予他们的较为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时间,他们的人格发展正处于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人格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基础要素.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某工科院校190名贫困大学生的16种人格因素的研究发现,该群体基本人格心理因素处于常态水平;在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因素上贫困大学生低于一般大学生.在乐群性、幻想性、紧张性人格因素中贫困大学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在稳定性因素上性别差异显著,男性高于女性;在乐群性和敏感性人格因素间专业差异,文史类高于于理工类;在敏感性、怀疑性和忧虑性等因素上地方差异显著,城镇类高于农村类.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未来高校教育的必经之路。高校中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人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积极心理学的实质是寻求人文关怀,本文通过探索贫困大学生的积极适应模式,搭建人格健全教育模型,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成长和获得幸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积极心理学中的人格形成理论,本文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积极人格特质及其形成做了探索。通过分析得出,研究对象有乐观进取的首要积极人格特质和自信、知足的主要积极人格特质。在类属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原生家庭爱的力量、压力事件的直面力量和自我评价的理智力量在贫困生积极人格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贫困,进入大学后,会产生各方面的不适应,表现出自卑、消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特点,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高校应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贫困大学生更要进行“心理脱贫”,积极调整心态,消除贫困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让人格朝着有益于身心、适应社会和完善自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章留 《学周刊C版》2019,(18):190-191
本文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衡水学院大学生进行了积极人格现状的调查,以此重点探究衡水学院大学生积极人格现状以及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衡水学院大学生得分较高的积极人格是爱、公正、感恩、公民权、领导能力;性别上,自律、社会智商、毅力、爱学习这几种积极人格差异显著,其他维度差异不显著;大学生积极人格在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如何提高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已经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出了应该从挖掘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就业优势、培养积极就业心理品质、构建积极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创新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拥有健全、积极、向上的人格已经成为了判断人才潜力的重要标准.然而由于我国独特的国情所致,我国不少大学生来自偏远地区或贫困家庭,他们同样有着非凡的学力和创造力,但是由于自己出身贫困,导致的自卑或内向情绪使他们不能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才华.高校辅导员作为引导高校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对于如何完善贫困大学生人格,使之得以健康快乐地生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出发,分析积极人格和道德的关系,而且浅析了积极人格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提高道德情操的命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大学生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社会环境、校园环境以及网络环境愈加复杂,大学阶段是学生人格稳定发展的关键性时期,如果不能对其予以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未来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影响。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具有先进性、实效性的心理学理论,高职院校应当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展开大学生教育活动。文中对当前高职大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积极心理学指导下高职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