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峰  冀潜 《精武》2008,(7):45-45
丁长汉生于1913年,回族,河南南阳河街人,1988年归真,为南阳地区心意六合拳重要传人。丁长汉自幼习武,曾先后向唐万仪一脉的孙春元、水家心意拳一脉的马五顺、买壮图一脉的买学礼和丁兆祥四位名师学习心意六合拳。丁长汉练功刻苦,功力深厚,拳可透壁。过去,心意六合拳十分保守,不轻易教徒弟,  相似文献   

2.
八步紧缠身是唐氏心意六合拳中的一个阵中单把之一,是由河南洛阳心意六合拳师马兴之高徒刘万义传于南阳水、唐两脉的心意六合拳单把阵中盘法,以前极为保守,鲜见盘习者。八步,是此势走四正四隅八方阵中盘练法。如开始先盘左脚走东,右脚走西,左脚南,右脚北,四正盘完接着再盘四隅,八步一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7,(8)
丁长汉(1913年~1988年),回族,河南南阳河街人,为南阳唐万仪一脉心意六合拳传人。丁自幼习武,曾先后师承马五顺、孙春元、买学礼、丁兆祥四位老师学习心意六合拳。1982年5月10日,河南省首  相似文献   

4.
分析南阳心意六合拳"非遗"项目的发展现状:传承分布,开展情况,"非遗"项目的申报现状,理论研究现状;剖析制约心意六合拳发展的因素;探索南阳心意六合拳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旨在使南阳心意六合拳能够有序传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心意六合拳是祖国的瑰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修身养性之道和奥妙无穷的技击防身之神用。唐万义一脉的心意六合拳为河南心意六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保守及历史原因,外人知之者甚少。唐氏心意六合拳是由清季河  相似文献   

6.
伟奇 《精武》2006,(2):1-1
心意六合拳历代名手辈出,人才济济,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步形成许多流派: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杨氏心意六合拳属于河南派心意六合拳。杨殿卿前辈早年从师于心意六合拳大师袁凤仪,因其天资聪慧,又肯吃苦,深得袁凤仪大师真功秘旨,技艺精妙。杨殿卿与尚学礼、卢篙高并称为心意六合拳河南派三雄,仍虚心向同门拳师学习,并在继承先师拳法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了杨氏心意六合拳法体系。  相似文献   

7.
搊领为唐氏心意六合拳的一势单把。搊领在大形上和挑领相似,而其劲力及劲意又有区别,是唐万义一脉的唐氏心意六合拳中所特有的一个单把。搊领,劲在于"搊"字诀。"搊",为河南方言,意为从下向斜上推举之力。  相似文献   

8.
庐州客 《精武》2009,(6):56-56
在上海卢嵩高大师的心意六合拳传系中,白恒祥老师是其关门弟子,深得拳法技艺精髓,由于其十分珍惜得来之拳法,极少外露,传人也少,在上海心意圈里皆知其“保守”,在他的传人中有一位弟子深得其喜爱,较全面地继承了白恒祥老师的技艺,他就是安徽合肥的张宁卫先生。  相似文献   

9.
正祖家玉先生,自六岁开始习武以来,跟随当代中国武术大师安徽三老王新坤、赵兴旺、平宝根老师,习练中国传统武术内家拳、外家拳、三指神功、中国十八般兵器等百余拳种。还曾得到了中国武术大师马金标老师的全力指导,后来跟随心意六合拳大师吴英华老师全心钻研心意六合拳。机缘巧合,来到江苏省无锡市,得到  相似文献   

10.
文治禄 《武当》2013,(2):22-22
混元太极拳全称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成形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著名武术家、中国武术九段,已故太极宗师冯志强先生开创。冯先生是近代著名武术家陈发科和胡耀贞两位先师的入室弟子,深得两位先师之真传,他在其武功练达化境之后,遂将心意六合拳内功之精髓和陈式太极缠丝内功有机地融为一拳,使  相似文献   

11.
龙立海 《武当》2005,(9):22-22
吾自幼习武,先后拜在武当内家拳功(金元功)二十二代传人赵震宇恩师门下,中国董海川尹派宫氏八卦门第四代传人王东升恩师门下,心意六合拳张景根(小名老格儿)之六世孔张守斌阿訇门下,并有幸向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八世传人马雷石老师讨教,亦师亦友,获益非浅。曾有传闻心意六合拳大师张聚学艺成后,传其子小字老格儿,年十五即大成。惜仅弱冠,不幸夭折。作  相似文献   

12.
买建军 《精武》2009,(6):43-43
以六合为法,以模仿动物龙、虎、熊、鸡、蛇、猴、马、鹞、猫、燕的形态和捕食及搏击动作为基础,以心之发动为意,意之所向为拳的心意六合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名家买西山老师学习心意六合拳,至今仍感到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优秀拳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命的追求,习武健身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如何才能习练好心意六合拳呢?本人就多年习练心意六合拳的经历和感受,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买西山  张志民 《精武》2008,(11):46-47
心意六合拳中专意单把,是心意六合拳中迎面三把中的正三把之一,是心意六合拳的当门炮之一,也是生活实践中常练常用的把手。专意单把小巧玲珑,扑战迅速,动作圆活,上下呼应,前后相顾,虚实分明,刚柔相济,起能阴阳顿挫,落能奇正相生,打能阴阳相合,收能连环纵横,是心意六合拳中一把重拳。  相似文献   

14.
马雷石  陈海涛  唐文涛 《武当》2000,(12):23-25
心意六合拳亦称十大真形、外呼心意六合拳或心意拳。十大真形是姬祖师长期观察诸动物的特点、习性和运动特征,根据它们的形象并结合古代留传下来的兵器与技击法则和拳术的攻防技术精华,附以哲学思想系统创立的。  相似文献   

15.
李强 《乒乓世界》2014,(4):142-142
在河南南阳乒乓球界,经常会听人谈起一个首开先河的宗师级人物——董文治。他开创了南阳乒乓球的历史,带出了第一批乒乓人才,为今天南阳繁荣的乒乓事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冬日里一个宁静的下午,怀揣着崇拜之情,我和南阳市乒协的金晓辉、崔志兴一起拜访了董老。  相似文献   

16.
心意六合拳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史上是一个独具魅力的武术品种之一.在河南境内又分别在豫西洛阳、豫东开封与周口、豫中许昌与平顶山以及豫南南阳、驻马店等多地进一步形成的流派分支.笔者通过对于心意六合拳所生成、发展的地理、文化、民族等具体的条件与环境进行分析,将其置于具体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之中进行考察与审视,在其孕育和生成、维持它成长与发展的"文化生态系统"中,探寻其形成并传承的内在机制与动力,以达到透过传统体育文化事象来剖析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根源之目的,具体阐述文化事象与其所处"文化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徐利  水火居士 《精武》2008,(11):53-53
心意六合拳除了具有毋庸置疑的技击价值外,在养生方面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那些数不胜数的老寿星都是见证,由此可知,心意六合拳的养生作用,何其伟大乃尔!  相似文献   

18.
贾关法 《收藏》2007,(9):76-80
李可染(1907~1989年)是一位为改革中国画奋斗终生,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师。他深人生活,学贯中西,融汇古典写意和现代写实,同时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形成富有时代气派的“李派山水”,开创中国画坛一代新风。在李可染的众多作品中,那些饶有田园诗味的牧牛图,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正>据古谱记载,心意六合拳是明末清初时期,由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人氏姬际可所创立的传统内家拳术。其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心意六合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心意六合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买西山介绍,目前主流版本有三种:1)在戴龙邦攥写的《六合拳序》中记载,心意六合拳始于岳飞成于姬际可。2)第二种说法认为心意六合拳是由姬际可所创,并假借岳飞之名。3)第三种说法认为,姬际可在少林寺观两鸡争斗获得启发,看形练影,创立了心意六合拳。这三类说法虽异,但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共通之处,均是以格斗搏杀为目的,脱枪为拳,将枪法六合转化为六合拳法。  相似文献   

20.
陈同林  高飞  磊石 《武当》2000,(5):18-20
心意六合拳以六艺为本,熊膀乃其中实用秘技之一。熊膀在心意六合拳中是功法之意,就是要促使两膀下垂,两肘沉裹。膀是人体三节之中梢节之根本。心意六合拳中上三节根节中取意熊膀。拳谱云:“熊有战斗之精,熊膀发劲有千钧之力,其掌势不可挡。”雄壮有力的双膀挥之可将石碑撞碎,其意甚威,雄健威猛,又有提膀护喉,依肘护肋之顾法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