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安石变法是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中的新增内容.教材从背景、内容、目的、结果等方面介绍了王安石变法.学界从肯定或否定王安石变法,背景、失败原因、王安石和司马光的政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地引入学界的研究成果,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人们对王安石变法一直是见仁见智,褒贬不一,在今天的主流认识中,人们仍然认为王安石变法图强,代表的是社会进步力量,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是由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顽固势力的阻挠与反对。对司马光与王安石的评价众说纷纭,是因为评者所持的角度与价值取向不同所造成,但从国家干预主义这一角度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王安石变法中,国家干预经济成本太大,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所以,司马光对王安石变法的批评虽不是从国家干预主义角度出发,但却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3.
过去史学界的定论,把司马光当作“顽固派”、“反动势力的代表”,主要理由就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近几年来不少历史学者主张应对司马光进行重新评价,还其本来面目。本文拟对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变法问题上的分歧和对立加以分析探讨,以期对司马光作出公允评价。  相似文献   

4.
《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为了反驳变法反对者司马光对自己的指责而写的一封回信。王安石在这封信中指出,在司马光看来,当时“天下怨谤”,皆是由于王安石搞的变法运动“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所造成的。司马光罗织这“四大罪状”,是企图以此否定变法。因而文章反驳首先向强加于自己的“四大罪状”开刀。反驳过程中,严密地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大前提是:“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认为讨论任何事情都必须名实相符,名称和事实清楚了,天下的事理才能弄清楚。在确定了大前提之后,便针对  相似文献   

5.
司马光这一生孜孜不倦做了两件事,一是反对王安石变法。二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1068年,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而司马光则表示坚决的反对,因而一个成为变法派的领袖,另一个则成为保守派的元首,双方围绕着变法与不变法展开激烈的斗争。王安石要变法,司马光反对变法,自然都要有一定的法律思想作指导。因此,对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法律思想作比较研究无疑会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围绕熙宁变法而进行的变法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一定的思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总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通过思维机器对客观存在进行加工的结果。马克思曾经说过:“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思想意识与客观存在的关系上,是客观存在决定思想意识。因此,在一定  相似文献   

7.
北宋中期,我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当时,围绕着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次变法,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了一场尖锐、激烈的斗争。变法派以王安石为首,得到宋神宗的支持;反变法派以司马光为头目,后台是曹氏(仁宗后)和高氏(英宗后)两个太后。王安石说,他与司马光的斗争,是由于“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即由于所执行的路线不同。司  相似文献   

8.
司马光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人物。他是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式的正派人。以前,因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革命的,司马光反对变法就成了顽固派;王安石变法是唯物的,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就是唯心的。这种看法明显地具有偏颇之处。他既忠君又忧民,和范仲淹等封建“良相”很相像,他具有突出的封建正统历史观,他借历史宣扬封建礼教,把“孝慈仁义、忠信礼乐”等封建道德作为百世不易之“道”,他的一生堪称封建伦理、政治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与司马光,都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他们二人在如何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上,都各有一套政治主张,各有一番政治实践。各自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政见和力量。他们在变法与反变法上的争论,对于宋代乃至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有较为深广的影响。他们本是好友,相互仰慕;所受教育和仕途经历也大体相仿,但何以在熙宁、元丰变法期间,一变而为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的政治对手?历来论者有村种说法: 其一是说,他们二人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所谓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和下层民众的利益,而司马光代表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这一论点,显然忘却了下列基本史实。就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旨在富国强兵,巩固封建  相似文献   

10.
司马光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史学家。对于司马光的史学成就,没有人怀疑与否定。但是,一说到政治思想方面,历来论定他是“守旧派”、“顽固派”。其原因,大都由于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从具体分析司马光一生的政治思想出发,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司马光究竟是否守旧与顽固。假如读者能从中看出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的真正原因,笔者将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史学家司马光,由于反对王安石变法,被人目为顽固派与守旧派,那是不恰当的。就司马光的人才思想而言,不但不比王安石守旧,而且在某些方面,比王安石更开放,更全面。本文略述司马光为什么强调人才与用人?如何用人?用什么样的人?如果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中,读者能够了解可马光的一个侧面,从而得出司马光不是顽固守旧派的印像,笔者将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2.
北宋时期,以王安石为首代表无特权的地主阶级下层的“新党”,同以司马光为首代表有特权的大官僚大地主集团的“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展开了一场激烈论战。王安石的“新学”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变法精神,主张改革;司马光的“旧  相似文献   

13.
唐宋变革后,士人成为政治参与的主力,因对“理事关系”理解的不同,形成两种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他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处理问题。以北宋中期为例,朝廷苦于国用不足和兵农不修等问题,宋神宗即位后,重用王安石发动变法,由朝廷主导,将改革焦点放在打击既有豪强对资源的垄断。分别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在汴京和洛阳聚集了两批士人,他们对如何改革时局形成了两种不同论述。在不同的学术倾向或政治态度的背后,反映了新入体制之士人协助君主和士绅阶层对资源的争夺。熙宁变法时的政策论争,大致便是源于此一背景。王安石和司马光论政的差异并不在于变革与反变革,而是变革幅度以及朝廷角色的设定不同。在“为与不为”的议题方面,王安石和司马光分别主张“主动”作为与“被动”作为;在“如何而为”的议题方面,王安石和司马光分别强调“扩张”和“节制”的行动策略。在熙宁变法的强兵政策中,两人大致维持一贯的特色。对保甲法的态度最能体现两人基于“理事关系”的思考和论政。  相似文献   

14.
司马光“一生无不可对人言者”,从不做口是心非之事,司马光不是“保守派”、“守旧派”,他的改革主张曾开北宋中期变法之先河。他强烈要求变革赵宋立朝以来的“三冗”、“两积”、“滥赏奢用”积弊,在变法的切入点与如何改的问题上与王安石政见有异。对新法颁行后出现的弊害,他力行罢废,操之过急,犯了与王安石同样的毛病,有得有失,应具体分析,不应以王安石划线,对其妄加诬罪。  相似文献   

15.
北宋中期,为解决积弱积贫的局面,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推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变法运动,激化了以王安石为首的南方地主阶级集团与以司马光为首的北方地方阶级集团之间的权力之争,这种斗争导致了王安石变法无人可用以致用人不当,本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王安石为中心的"变法",以司马光为中心的"更化",以蔡京为中心的"变质",构成了北宋晚期历史叙事的主流三部曲。"王安石变法"的本来含义是"王安石变乱祖宗法度",这种表达最早出现在元祐时期编纂的《神宗实录》之中,南宋绍兴修史继承了这一观念。元祐之政在南宋具有典范意义,"元祐更化"的说法是南宋"更化"政治理念在元祐历史上的投射。近代以来"变法"的含义转为正面,意义相当于"改革",而"更化"一词本身所具有的"善治"含义不再彰显。新法"变质"说主要是为王安石变法辩诬,其形成与近代以来的国家主义、阶级分析法、商品经济论等新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答司马谏议书》是北宋时代法家政治家王安石为了坚持变法主张,对当时顽固保守派主要代表人物司马光的谬论所进行的义正词严的驳斥。当时司马光担任右谏议大夫的职务,所以称他叫“司马谏议”。阅读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北宋时期儒法斗争的情况,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经验,古为今用,通过分析批判林彪攻击王安石的险恶用心,加深我们对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的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8.
以杰出政治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在宋神宗的有力支持下,实行过长达十余年、震撼北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熙宁、元丰变法,九百年来一直成为人们议论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皇权支持下的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呢?不少人把原因归之为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但这只是外因,还有其内因。因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王安石变法的情形是复杂的,失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质言之:王安石变法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行,“其成也神宗!”之所以会最后失败,“其败也神宗!”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期,王安石以无畏的气魄和顽强的毅力坚持变法斗争。为了给变法奠定理论基础,他向司马光和程颢、程颐的反动理学展开了毫不妥协的进攻。当时政治思想战线上的斗争触及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文字学方面的斗争也是极其激烈的。文字学上的斗争,集中表现在王安石的《字说》和杨时的《字说辨》的对立上。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考察这一斗争的实质,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李华瑞教授:按照上次课的安排,今天我们讨论王安石及其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自元秸初年高太后、司马光等人废除新法,到今天历史已走过了900多年。900多年来.有关评议和研究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仅以20世纪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研究、评议王安石的传记、变法史实的专书达90余种,发表论文约千余篇,而这些论著又是毁誉、褒扬。莫哀一是。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好象一个谜似的,为人们所不理解。封建的学者把他看做“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