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号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2、...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修订后的《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规定,通过从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彻底废除类推制度、从旧兼从轻原则、限制法院自由裁量权、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要件科学化、“责之法定”、“刑之法定”等七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与厦门“远华”走私案密切相关,颇受海内外关注达3年之久的李纪周案已经尘埃落定。2001年10月22日,中国司法机关对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做出一审判决:死刑,缓期二年执行。那么,李纪周缘何逃脱一死?这要从刑法从旧从轻原则的法律适用认真加以分析和理解。一、李纪周一审如何逃脱  相似文献   

4.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不适用死刑;刑法第49条未排除未成年犯适用无期徒刑的可能,而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未成年犯则不宜适用无期徒刑;未成年犯能够适用管制刑,但在实践中应当严格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国修订后的<刑法>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规定,通过从罪刑法定原则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彻底废除类推制度、从旧兼从轻原则、限制法院自由裁量权、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要件科学化、"责之法定"、"刑之法定"等七个方面对此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于死刑的适用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并首次规定对部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罪犯的限制减刑制度。对于这些新规定的理解与具体适用,司法实务界以及理论界目前存在着一些分歧,包括对于不适用死刑的条件、限制减刑制度的具体使用等。对于这些规定理解使用上的分歧,要从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解释出发,结合相关的刑法基本理论,坚持刑法的基本原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在法条竞合的情况下,法律适用采用"重法优于轻法",类似民法上的"向一般条款逃避"。从民刑比较而言,刑法的形式理性更高,刑法适用更应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避";从法律解释看,格式合同尚且作出对提供文本一方不利的解释,刑法犹如国家与国民订立的格式合同,亦应作出对国民有利的解释;从罪刑法定原则看,犯罪构成要件明确性要求刑法适用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避",亦是明确性原则的题中应有之意;可见,禁止"向一般条款逃避"亦是刑法的适用铁则。为此,刑法立法上,普通法条应配置较轻的法定刑;司法上,应杜绝随意将普通法条扩大解释,严格普通法条的适用条件,即便例外适用"重法优于轻法",也应当以刑法的注意规定为限。  相似文献   

8.
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一种严重的涉税经济犯罪,犯罪行为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导致的偷逃应缴税款"数额较大"、"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是该罪定性量罚的核心因素。对于偷逃应缴税款的计核,应当以走私行为发生日为标准,对于原产地不明的货物应当适用优惠税率,而且对于办案期间税率和税种发生变化的不能适用"从旧兼从轻"的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9.
罪刑法定原则的提出体现了法治的进步,其价值蕴涵与刑事法治的理念相契合。我国1997年《刑法》不仅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同时也彻底废除了类推制度,确立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使罪刑法定的基本要求得以真正体现,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刑事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中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能够使罪与刑在法律上明确化、法定化.在刑法中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真正落实“有法可依”的法制指导方针;废止现行刑法中的类推制度;罪与刑规定应明确化,取消刑法溯及力的从新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传统量刑方法的弊端 在审判实践中,传统的量刑方法多采用综合估量式的量刑方法。这种量刑方法就是审判人员首先审理案件,掌握案情。在法定刑范围内,参照过去司法实践的经验,大致估量出对现在案件应判的刑罚。接着再考虑案件中存在的加重、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的情节,最后综合地估量出对被告人应当执行的刑罚或先不估量大致应判的刑罚,而是先考虑案件情节,一次性的估量出被告人应当执行的刑罚。这种量刑方法虽说简便、灵活,已为我国多数审判人员所掌握和实际运用,但也应看到这种方法的弊端。因为犯罪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刑法条文只作原则的抽象的规定,不可能详细规定,尤其是对量刑情节的表述多为“从重”、“加重”、“减轻”等,但在量刑基准点上究  相似文献   

12.
杨毅 《当代电大》2002,(4):60-61
3 简答题1)试述刑法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2 )试述刑法的概念和性质。3)试述刑法解释的含义和种类。4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6 )怎样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与基本要求 ?7)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的规定 ?8)如何理解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 ?9)怎样认识犯罪的基本特征 ?10 )什么是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的关系怎样 ?11)怎样把握犯罪构成的特征 ?12 )什么是犯罪客体 ?研究犯罪客体有什么意义 ?13)犯罪客体是怎样分类的 ?其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14 )犯罪客体与犯…  相似文献   

13.
刑法谦抑性原则的要义就是缩小刑事处罚的范围和减轻刑事处罚的程度。我国刑法第2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这表明我国刑法对教唆未遂采必罚主义,这种做法有违谦抑性原则,且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该条款应修改为:“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如果此罪的法定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对于教唆犯,可以比照所教唆之罪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相似文献   

14.
一、逐级分块 逐块掌握《刑法学》从教材总体编排上 ,分刑法总论、刑法各论两大部分 ,分别讲述了刑法总则和分则的条文内容。总则讲的是刑法的概念、犯罪及刑罚的基本理论 ,分则部分是十大类具体犯罪的罪名罪状认定及处刑的具体分析。在此两大块的基础上细分出各小块 ,一块一块内容进行学习。以总论部分为例。学习时可以把教材总论部分划分为刑法、犯罪、刑罚三大块。刑法一块内容较少 ,不必再细分了 ,重点掌握关于刑法的概念、性质、刑法的解释、刑法体系、刑法的三大原则、刑法的效力范围及刑法的溯及力问题 ,这些问题学懂了 ,关于刑法这…  相似文献   

15.
牵连犯构成实盾的教罪.若按从一重处断原则处罚,则会造成司法实践上处刑的不统一.且违背刑法基本原则,甚至会出现难于科刑的尴尬局面。因此,对牵连犯进行教罪并罚具有必要性。但鉴于牵连犯的社会危害性和主观恶性要小于无牵连关系的教罪.故处罚时应酌定从轻。  相似文献   

16.
一、名词解释刑法 刑法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溯及力 犯罪 犯罪构成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的故意 犯罪的过失 正当防卫 紧急避险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 想象竞合犯 牵连犯 刑事责任 刑罚 主刑 刑罚裁量 累犯 自首 数罪并罚 限制加重原则 缓刑 减刑 假释 时效二、选择题1.刑法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里的“但书”表示的是。A .对前段的补充 B .对前段的限制C .对前段的强…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规定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规定宣告了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法典化,表明我国刑法由偏重于对社会利益的保护向保护社会与保障人权并重转变的价值取向,标志着我国刑事与法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于刑法溯及力和既判力的关系,理论界存在不同认识,各国立法也有不同规定。不同的认识和立法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二者关系采取有限的相关原则,能够在兼顾可实行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刑法人权保障的价值追求。我国的相关立法规定也应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刑法的任务、目的、基本原则和正当防卫的性质及“绝对”正当防卫的具体规定,阐述对“绝对”正当防卫制度不能作绝对化地理解与适用,即“绝对”正当防卫仍需适度。  相似文献   

20.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相互关系,在确定法条竞合的分类及法条选择原则时。首先应根据立法效用原则和全面评价原则判断,判断无结果时,则选用重法,但无轻重法之分时,应选用狭义法。对从属关系的法条竞合,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对交互竞合,法定刑不同时,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法定刑相同时,适用狭义法优于广义法原则;对偏一竞合,适用复杂法优于简单法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