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静 《新闻窗》2009,(3):33-34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它直接关系到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和社会评价,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近年来,随着传媒产业化特征的日益突出和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因新闻报道和在广告中因大量使用以人物为基本内容的图片而频频涉及肖像权的法律问题,因新闻报道而被有关当事人以侵犯肖像权为由提起诉讼的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周敏 《视听界》2007,(5):87-87
肖像权是公民人格权利的一种,是自然人对在自己肖像上所体现的利益为内容的具体人格权。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公民有权拥有自己的肖像,有权禁止他人恶意玷污自己的肖像,未经本人许可,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使用自己的肖像;二是有权同意他人摄制、写生本人的肖像并无偿或有偿请求司法保护。对肖像权的法律保护,各国规定不尽相同,大多数国家将它纳入版权范围内加以规定(如德国、意大利等),少数国家则将它纳入人身权编章内(如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国家的法律没有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3.
几种特殊的肖像侵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害肖像权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者利用新闻传播媒介侵害公民的肖像权益的行为。一般来说,新闻媒体未经本人同意而使用其肖像,且使用公民肖像无阻却违法事由,即构成肖像侵权。虽然法律作了这样的规定,但是在新闻实践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肖像使用情况,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些特例极易引发侵权诉讼。  相似文献   

4.
集体照片,也称集体肖像,是指多个人的肖像并存在一个载体上,构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于个体的肖像。①在网络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除了新闻报道和广告宣传常使用集体照片,新媒体传播集体照片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集体照片是否有肖像权?侵犯的是个人肖像权还是集体肖像权?如何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肖像是通过绘画、照相、雕塑、录像、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使自然人的外貌再现在物质载体上的视觉形象。在法律上,肖像为自然人人格的组成部分,所以肖像权属于人格权的一种。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是基于肖像上既有公民的精神利益,也有其派生或转化出的财产利益。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这里,公民肖像权的含义是:公民有权随时通过任何形式制作自己的肖像,他人不得干涉;有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新闻摄影所引发的侵权诉讼也呈增多的趋势。作为新闻工作者,为避免引起一些纠纷,应正确地把握好新闻摄影与新闻摄影侵权之间的界限。新闻摄影与被摄影者的肖像权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未经他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他人的肖像即为侵害他人肖像权的侵权行为。肖像权的内容有:制作专有权,即有权制作自己的肖像并许可或禁止他人制作;使用专有权,即有权以任何方式使用自己的肖像并许可或禁止他人使用;肖  相似文献   

7.
肖像权是公民一般的民事权利,不是版权。但在创作作品和使用有版权的作品过程中,常常遇到公民肖像权问题。一、什么是肖像权? 肖像是指用摄影、绘画、雕塑等形式制作的公民的形象。肖像权就是公民对自己的肖像所享有的权利。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条  相似文献   

8.
大众传媒(报刊、杂志、电视等)在叙述新闻时,都会涉及人物肖像。由于我国法律对肖像的合理使用没有作出明文规定,昕以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新闻官司。 我国《民法通则》第100条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也就是说,侵害肖像权的行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未经本人同意和以营利为目的。 在1998年,作家赵瑜发表了《马家军调查》,震动了文坛、新闻界和体育界。马俊仁方面认为,此文侵犯了马俊仁的肖像权(也侵犯了名誉权,但此文不作讨论),理由是,《中国作家》发表此文时,引用大量马俊仁的照片,这些照片是“以营利为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法     
公民的肖像权是否属于隐私权?使用公民的肖像应遵循什么规范?肖像权案件应如何处理?传播法学者魏永征教授结合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起肖像权案,对相关问题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方电视台因忽视采访对象肖像权的保护而引发的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呈上升趋势,本文从新闻实践和司法实践角度探讨电视新闻报道涉及公民肖像权问题,以及如何保护采访对象肖像权,为新闻从业人员正常开展舆论监督、规避肖像侵权行为提供一些运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2.
1986年《民法通则》颁布后,媒体在肖像权案件中最先成为侵权纠纷被告。1986年,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著名演员杨在葆起诉啄木鸟杂志社、中国广告艺术公司侵害肖像权案,后者未经肖像人同意,就在广告中使用其肖像,经法院调解被告承担一定民事责任结案。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1996,(6)
市场经济与新闻侵权(二)文/上海·周胜林3.侵犯肖像权新闻报道侵犯肖像权的问题比较复杂。一般的新闻图像提倡现场抓拍,反对“摆布”、“导演”。现场抓拍就等不得征求本人同意,一经征求意见,也就失去了现场。所谓侵犯肖像权,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当事人许可,...  相似文献   

14.
肖像权是指公民对通过造型艺术或其他形式在客观上再现自己形象所享有的专有权.它包含独占权和专用权两个层次,独占权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肖像是否允许他人通过艺术再现的权利,专用权是指公民对自己的肖像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所具有的决定权.  相似文献   

15.
新闻侵权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权与其说是一个新闻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法学问题。近年来,围绕新闻报道权产生的争议,也大多与法律问题有关,如维护媒体和记者新闻报道权的问题、新闻报道权与公民的其他权利如隐私权的关系问题。但从近年新闻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在新闻报道权上反映出来的问题远不只这些,许多情况下,新闻报道权除了与法律问题有关,还与政治、经济以及其他许多问题有关。这里关于新闻报道权的思考,主要不是从法律角度,虽然也不可能避开法律。  相似文献   

17.
赖斌 《声屏世界》2002,(9):17-19
这是一个大众传播的时代。我们需要强化我们的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力量。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挚爱,而放松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法律赋予新闻工作者以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正当权利。但是,法律同时也维护被采访报道的公民(法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姓名、肖像、名誉和隐私等不受侵犯的权利。言论、出版自由与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等权利是平等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不侵犯。新闻报道经常涉及特定的人和事,它如果不能准确真实或含有侮辱性语言,则极可能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新闻采访报道权利与公民权利的冲…  相似文献   

18.
1985年11月1日,上海市发生了全国首例新闻侵权案--杜融诉记者沈涯夫、牟春霖诽谤案.之后,新闻侵权案每年都占侵权案件的一定比例.由于名誉、隐私侵权占该类型案件的绝大多数,理论界对媒体新闻侵犯名誉、隐私权的研究较多,对媒体新闻侵犯肖像权的关注则很少.随着配图新闻、图片新闻的增多,新闻侵犯肖像权的诉讼呈上升趋势,但很多当事人以败诉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认为新闻报道再现我的肖像没经过我许可就是侵权,这是对该类侵权的片面错误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乔新生 《青年记者》2021,(2):126-126
只要是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肖像,侵犯肖像权人的肖像权,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打着培训的幌子,在街头搭讪,并且将有关视听资料传送到网络上,从中获取商业利益,此种行为是否构成违法呢?答案是肯定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行为。未经他人许可,擅自拍摄有关视听资料,并且传送到网络上,这种行为构成违法。  相似文献   

20.
徐迅 《新闻三昧》2004,(11):54-55
笔曾在一线从事法制新闻报道18年,有一个深切的体会,即准确是案件报道的灵魂。这里所说的准确,包括事实准确和法律准确两大组成部分。如果说“事实准确”是所有新闻报道所共同的基本要求,那么“法律准确”则属于案件报道或法制新闻所独有。在法律准确中,可以细分为法律术语、法律条、法律逻辑和法治精神四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