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术作品个性语言欣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个性语言在美术作品中是整个作品的形式实质 ,是作品风格的全部载体。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 ,实际是在欣赏美术作品的个性化语言 ,欣赏美术作品中个性化语言的成熟表现 ,更是欣赏整个美术创作实践以及美术发展全过程的关键 ,因为个性语言是承载美术样式发展、变迁的最根本的形式主题。  相似文献   

2.
兴趣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教学中应突出美术欣赏的趣味性,充分发挥美术欣赏特有的魅力,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美术作品是人类精神与文化的造型载体。通过对艺术品的欣赏,受艺术的感染、陶冶,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大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构大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积极地意义。  相似文献   

4.
美术欣赏就是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逐步提高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并运用语言、字和形体等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美术学习方法。美术欣赏的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然而美术欣赏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地认识其内涵的目的呢?本拟从评论、诗词、想象、网络四个方面谈谈高中美术课教学中,作品欣赏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观察我国各级美术教育中关术教学的现状后,试图找到符合我国美术学习特点,符合美术教学规律的一种科学的美术教育模式,进一步提高、优化我国美术教学,在现代美术教育制度下设立一种科学的美术教育模式。笔者为此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想:应用现代化的美术教育方法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使我们的各级美术教学真正做到丰富又多彩、短时而高效。注重美术作品的欣赏,用优秀的美术作品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借鉴和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美术教育手段、途径多维化,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因材施教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树立学生的现代形态的美术教育观,以建立一种审美的文化为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6.
美术欣赏与美术创作是两个相反的认识过程,作为欣赏者该如何去面对美术作品如何去判断作者本来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绘画艺术史,显示了人类智慧的进程。这座艺术宝库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在美术史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审美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多接触艺术,学生在熟悉和了解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的美术作品、培养艺术趣味和审美素质的过程中,也就丰富着自己的内心世界,确立评价当代文化艺术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8.
美术欣赏是一种纯粹化、集中化的审美活动。通过合适的欣赏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具有更好的接受、理解和创造能力,同时也逐步形成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情操,提高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9.
幼儿美术表现力的提高取决于他们对美术创作的直接兴趣、愿望以及积极的审美情趣,名画欣赏对于提高幼儿美术表现力、 美术技巧的运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通过对名画作品的欣赏,幼儿能够直接感知艺术家的作画方式、线条造型、色彩运用等,其中的某些艺术语言也潜移默化地丰富幼儿的艺术感觉.因此,名画欣赏对于提高幼儿的美术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绘画艺术是供人欣赏的,而绘画欣赏不仅涉及美学范畴,同时也是一种创造,但智见智,仁见仁,因而形成不同的爱好和欣赏水平。然而,绘画欣赏毕竟是直观的、科学的、遵循美学规律的。本着重阐述绘画欣赏中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对提高绘画欣赏的层次和精神明的素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切美术创作都是美术家的情感渲泄和技能的表现,而美术作品又是用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艺术语言。音乐通过听觉形式来表现。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的节奏快慢都能反映一定的生活情绪和音乐家的思想情感,文学依赖于一些最基本的字、词、句;美术作品依赖于艺术语言之一的视觉语言,亦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绘画语言。这些造就出伟大艺术作品的最基本的绘画、音乐、文学等语言,我们不妨称其为基础语言。  相似文献   

12.
舞蹈是一门高雅的形体艺术,舞蹈实践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舞蹈实践的参与面是有限的,对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只有通过舞蹈欣赏才能感受到舞蹈之美,体会到舞蹈带给人们的愉悦。因此,舞蹈欣赏应是舞蹈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读者与作者之间以语言符号为媒介进行的思想交流,是一种有目的的、积极的、并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且只有在语篇层面上批判性的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其中,冗余信息对提高阅读理解与欣赏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立足于信息冗余理论,分析冗余信息在词汇、句子和段落三个层次的表现形式,之后再说明信息传递的两个平面与受众的信道接受力,并进一步具体论述如何分辨和利用冗余信息并提高阅读理解和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潘雨譞 《美育学刊》2021,(2):I0006-I0006
艺术从本质上看是人类利用不同的介质和方式自己创造出来的"幻相",而真理则存在于现象和意识的领域中,偏偏两者却互相夹缠,从而引发了哲学家、美学家、艺术史家去探寻该问题的答案。这个回答无疑是没有尽头的,艺术与真理之间的缠绵纠葛,艺术在文明长河中的沉浮,如一首史诗般曲折动荡,曾经艺术要借助与真理搭上关系,才能够获得存在的合理性,而今时移世易,艺术却成了真理的庇护所。唯有认识到一个时代之艺术的真理性,才能真正欣赏那个时代的艺术。刘旭光的《艺术与真理》一书就展示了美学在过去和当代以什么样的方式切入艺术。  相似文献   

15.
悠悠华夏千年路,巍巍红大五十五。培德启智传薪火,春风化雨盈肺腑。师长敬业严教学,弟子潜心苦攻读。桃李不言自成蹊,美誉广闻满京都。团队是一个有激情的群体,各自坚守着专业的精髓,培养着艺术的新生代。2008年至今,艺术系组织大小展览7次,出版专集2部,教材9部,发表美术作品和论文数十篇。学生们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园林精妙绝伦,整个园林充满诗情画意,文人气息浓郁。苏州园林实为个中翘楚。因此要真正欣赏到苏州园林艺术的美妙,欣赏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学素养,因为古典园林是文学艺术的栽体,是空间的诗,立体的画。  相似文献   

17.
从初中进入中专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不识音符的“音盲”。对于他们的音乐学习,应将补课和提高结合在一起。补音乐理论知识和基本常规知识,提高音乐历史、音乐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知识。使学生真正认识、了解、欣赏音乐。从根本解决学生大脑中的音乐空白,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我们将音乐教育分两个部分进行:1、课堂教学。2、音乐实践活  相似文献   

18.
书法欣赏是整个书法创作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欣赏者面对书法作品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感受活动.相对于其它艺术门类的欣赏来说,书法欣赏又表现出自身的审美特点,具有再创造与再评价、抽象性、情感性、模糊性、共同美等重要特征.只有把握了这些艺术特征,欣赏主体的创造性才能在书法作品欣赏过程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理想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9.
器乐曲是抽象艺术之一。虽然大多数人都喜欢听器乐曲的动听音乐,但是真正领悟其中乐曲含义的人几乎寥寥无几。如今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流行音乐,喜欢刘德华和周杰伦的歌曲,但是往往不知道刘天华和贝多芬。只要是古典音乐,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们了解的都是少之又少。因此要提高学习者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以及欣赏方面的品位。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具体化,把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有活力,才能让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水平,以及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0.
民间美术资源融入小学美术教学,既能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继承和发扬中国的民间传统文化,又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收集并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把民间艺人请到学校上课或者作为课外辅导员;让学生深入民间进行体验和实践,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创作;在教材中融入民间美术的内容;加强对小学教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