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犹大(Judas),圣经中的人物,生于加略,又称"加略人犹大",被耶稣最初拣选为十二门徒之一。圣经福音书里多次提及犹大,"犹大之吻"当属最令人难忘的情节。犹大有三年半时间与耶稣同行同住、同桌同吃,最后他竟然以三十块钱(《马太福音》26:15)将耶稣出卖!他与耶稣的敌人犹太祭司长约定了一个暗号:"我与谁亲嘴,谁就是他。你们可以拿住他。"(《马太福音》26:48)犹大为何出卖自己的  相似文献   

2.
据《圣经·旧约》记载:古希伯来统一王国的第3代王所罗门在位期间(公元前977~937年),在耶路撒冷修建了一座宏伟的耶和华圣殿(简称圣殿),作为犹太教宗教活动中心。所罗门死后不久,统一王国分裂为南方的以色列王国和北方的犹大王国。公元前722年,亚述人灭亡了以色列王国;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被巴比伦所灭。犹大王国境内的耶路撒冷落于巴比伦人之手,圣殿为大火所焚。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巴比伦,统治了巴勒斯坦地区,波斯统治者对犹太民族实行了较为宽容的政策,允许被虏至巴比伦的犹太人回国重建圣殿。公元前516年,在耶路…  相似文献   

3.
马月兰 《世界文化》2013,(12):22-24
提香威契里奥(TizianoVecellio,1482—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最杰出的艺术家。其绘画《基督与法利赛人》(又名《纳税钱》)创作于1516—1518年。据记载,该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乔托《犹大之吻》壁画的启迪,情节来自《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耶稣与法利赛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以基督教传说中的一个故事为题材创作的一幅壁画。这个宗教传说故事是这样的:基督的门徒之一犹大向当时的统治者、反对基督在犹太贫民中传教的罗马当局告密,出卖了他的老师。基督后来知道了这件事,他心里明白,自己很快就要被捕。于是,在一次晚餐上,他向他的十二门徒告别,并悲愤地说:“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从画中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在基督的左边,年轻的腓力从座位上跳起来带着疑问  相似文献   

5.
“奥芬巴赫”显然是一个德国姓氏,然而奥芬巴赫·雅克却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古典轻歌剧的奠基人。的确,奥氏原姓埃伯希特,他的生父埃伯希特·犹大·伊萨克是德国科隆地方犹太人教堂的唱诗班班长。小埃伯希特因为生在科隆附近的奥芬巴赫,因而改姓奥芬巴赫。  相似文献   

6.
孔艳 《世界文化》2023,(3):27-31
<正>在梅尔·吉布森执导的电影中,基督教思想始终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耶稣受难记》表现了耶稣被犹大出卖,临刑前十二个小时中所受的磨难与挣扎,展现了耶稣非同一般的博爱与容忍。《勇敢的心》和《启示录》则以耶稣为原型,展现那些具有耶稣般情怀的英雄如何受难、赎罪和启迪民众。在电影《钢锯岭》中,他将基督教“信”“望”“爱”的思想“不合时宜”地搬进了现代战场,试图以此来驱散暴力给战争双方的心灵带来的阴霾。  相似文献   

7.
逾越节前夕,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坐下来一起用餐。桌旁一共坐着13个人,以后发生的事证明: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聚餐了。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很烦恼,他对使徒们说,他们当中有人将要出卖他。耶稣没有说出这个将要出卖他的人就是犹大,使徒们也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8.
李迪 《寻根》2003,(3):84-86
汉代科学家张衡(78~139年)曾于汉顺帝阳嘉元年(132年)造“候风地动仪”,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称赞。但是,“候风地动仪”是一件仪器还是两件仪器?看法并不统一。主张是两件仪器者,通常是把“候风”和“地动”分开,前者为“候风仪”,是气象仪器;后者为“地动仪”,是记录地震的仪器。笔者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很糊涂,无明确看法。最近又仔细阅读原始记载,经反复思考,并查阅其他有关资料,如1931年出版的孙文青《张衡年谱》、1986年出版的张震泽《张衡诗文集校注》等,最后的结论是:“候风地动仪”是一件而不是两件仪器。先来看看《后汉书·张衡列传》…  相似文献   

9.
“与士大夫治天下”一言出于北宋神宗熙宁四年(1701年)一次关于变法的争论,当时宋神宗与王安石都认为变法有利于国与民,但文彦博认为变法侵害了士大夫和普通民众的利益,宋神宗说:“更张法治,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答道:“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相似文献   

10.
一、大雁塔塔名的演变西安市南郊有一座中外闻名的佛塔———大雁塔。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为妥善保存玄壮大从印度取回的经像,经皇帝批准,由玄壮大主持,在慈恩寺建造一座佛塔。从建塔到唐末,塔的名称很多,如“慈恩寺塔”、“慈恩塔”、“慈恩寺浮图(屠)”、“雁塔”、“宝塔”、“瑞塔”、“香塔”、“仙塔”、“华塔”、“飞塔”、“涌塔”、“化塔”、“人王塔”等。“慈恩寺塔”、“慈恩塔”与“慈恩寺浮图(屠)”是规范的专有名称,使用最多。因为它建在慈恩寺内,是按照“塔以寺名”的规律(习惯)而取的。在庄重的场合、在诗文的题目中,…  相似文献   

11.
鲁 迅 先 生 说 过 的 “ 费 尔 泼 赖(fairplay)”就是“公平竞争”、“公平游 戏”,实际上,最早也是一种体育运动专 业术语,只是后来被引申于社会生存竞 争或商业竞争领域。英语对“运动员”一 词的解释是:公平游戏(fairplay),主动 冒险,输也开心。原来,“费尔泼赖”是 指运动员的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而“运 动员”和“男子汉”是可以置换的两个词。 这样推论,公平游戏或公平竞争的精神, 就是铸造大英帝国强悍坚毅的民族性格 的要素。当我们追根溯源探寻现代奥运 文化奥秘的时候,当我们兴致勃勃讨论 从 2004 年雅典奥运到 2008 年北京奥…  相似文献   

12.
說影堂     
一 小引 唐代中晚期喜好“模山範水,題咏名寺”的著名詩人張祜(約782-852年),在元和中(806-820年)游履曾踏至徑山,并留題了《題徑山大覺禪師①影堂》一首,詩云:  相似文献   

13.
元旦与春节     
周岩壁 《寻根》2021,(1):30-33
一 元旦,所谓“正月之朔”(崔寔:《四民月令》),其实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古人又称为元日、上日、正朝.因为是一年之首,也是春季之首,正月之首,故又称元旦是三元、三朔.(徐坚:《初学记》卷四)“元旦”的“旦”,本义是太阳刚出地平线——《说文解字》所谓“旦,从日见,一上,一,地也”;正朝的朝,也是早晨的意思.字面上已经表明元...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焚书一事 ,两千年来一直肯定是其暴政之一 ,并且被小说、戏曲、杂文不断渲染、演绎 ,给“千古一帝”(李白语 )的暴君暴政增色不少。但长期以来 ,很少有人究其实效如何。近年研读“目录学”及翻阅许多有关文献 ,深感有探究其焚书实效之必要。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言 ,始皇三十四年(前 2 13年 ) ,李斯在与博士淳于越争辩中 ,以“诸生不师今而学古 ,以非当世 ,惑乱黔首”为由 ,建议始皇焚书、禁私学 :“臣请 :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 ,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 ,…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08,(1):142-143
姓名:年龄:性别:学历: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邮编:您的工作单位:您从何处见到《寻根》:会员登记表(可复印)在新的一年,我们恪守“诚信待客”的信条,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只要您订阅、邮购《寻根》杂志并填写会员登记表(可复印),便可成为我们的会员。如果您成为我们的会员,可以享受我们提供的各种优惠条件:一、八折邮购2008年《寻根》杂志,全年6期48元。二、购买本俱乐部推荐的图书,免收挂号费。期待您的加入,感谢您的支持。启事《寻根》订阅(邮购)回执单(可复印)订户单位联系人邮编通讯地址联系电话订阅刊期邮购方式总金额(大写)万仟佰拾元…  相似文献   

16.
寿山石,俗称“腊石”,因产于福建福州北郊寿山乡而得名。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石质脂润,柔而易攻。据考古发掘证明:福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寿山石雕,乃是1954年在福州仓山桃花山师范学院工地,挖掘了一座南朝墓葬,出土“石刻猪”一只,高1.1厘米,长6.4厘米,同年在福州仓山乐群路速成中学工地的一座南朝墓葬中。也出土“石刻猪”一件,高2厘米,长6厘米,1965年福州北郊二凤山工地,发掘一座标有“元嘉二十二年乙酉”(公元445年)纪年墓砖的贵族墓,出土“石刻猪”一对,高1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优秀文化的“文明”观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本质。“文明”一词早见于《尚书·舜典》睿哲文明”,疏云:“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指治国者的道德和才能应当像太阳一样光照。《周易》一书中的“文明”一词具有和人文”一词相同的含义。它认为君子应学习天文”,研究和了解自然的道理,“以察时变”;应学习“人文”,研究和把握社会的道理,以化成天下”,使社会和个人趋于文明。我国古代文献中,“文(明)”和“野(蛮)”相对,文”是礼仪规则、思维方式和道德修养的总称。战国末期大思想家荀子说:“不敬文,谓之野”,“不敬文,谓之瘠”,不尊重文…  相似文献   

18.
亚马孙河是南美洲的一条大河。1500年,西班牙人发现了该河的河口部分,起名“圣母马利亚河”,也叫“格朗德河”(大河)。1515年,西班牙探险家维森特·平松给这条河起名“马拉纳”(密林)。直到今天,它作为亚马孙河上游的名称在秘鲁仍广为流传。 1541年,比萨洛占领了秘鲁的印加帝国。为了挖掘黄金,他组织了一支探险队,派队员向安第斯山脉方向出发。探险队遭遇  相似文献   

19.
有關陳寅恪先生在復旦公學讀書時的情况,現在所依據的資料主要是蔣天樞先生選錄的陳寅恪先生在文革中的“交代稿”,及蔣先生的一些推測:“光緒三十一年乙己(1905),先生十六歲,在日本……先生患脚氣病,須異地療養,遂回國,在家休養年餘”(1967年第七次交代稿).“先生十八歲.先生插班考入復旦公學,似在本年春(引者按:即光緒三十二年丁未)”.“光緒三十四年戊申(1908),先生十九歲.讀書上海昊淞復旦公學.”“宣統元年己酉(1909),先生二十歲.復旦公學畢業.”  相似文献   

20.
胡茜 《华夏文化》2006,(4):23-24
“監”(“监”的繁体字)的甲骨文形为,金文形体为。唐兰《殷墟文字记》:“余谓监字本象一人位于盆侧,有自监其容之意。”“監”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均像一个人俯首从盛水的盆中审视自己的面容。故其本义应当是“照视”。“说文·卧部”:“监,临下也。”《尔雅·释诂下》:“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