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刀法是篆刻的表现,书法意味是其内涵。重刀法技巧表现者,明代朱简谓之能品;而重内涵轻表现者,谓之妙品。只有刀笔浑融无迹可寻者,方为神品。而夸张刀法成病态者,是破坏笔法的外道;单纯追求镂刻技术者,是丧失笔法的庸工。刀法,具体言之是用刀的方法。当然,这种用刀之法是具有一定书法属性的,不是单纯工艺性的。在长期篆刻用刀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刀法程式,并由这不同程式的刀法创造出不同艺术效果的印面线条,传达出不同特点的"笔意"。篆刻创作,是用以刀刻  相似文献   

2.
正篆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直溯文字渊源,旁通书、画之理,与其姊妹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兼涉镌刻技艺,内含人品性格和文学修养,从里到外都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在学习篆刻过程中,对其要有足够而又正确的认识,其中,字正、法正、刀正是我们进行篆刻学习的基础。字正:学篆刻首先要识篆。  相似文献   

3.
范欣竹 《成才之路》2009,(28):87-88
一、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古代的印章注重的是结构匀称、协调、实用.而现代的篆刻,着力表现的是艺术的自我,张扬个性.创造不同的环境.调动不同的情绪,篆刻家追求的是个性的张扬,讲究的是视觉的动态美。因此在章法上,现代篆刻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在刀法、篆法、章法、审美趣味上有很大的突破。传统篆刻艺术,不饰张扬。素面朝天,注重内在之美,现代艺术则以心灵的体会和自觉的个性张扬为基础,注重外在之趣。在一方印中。它应该既有豪壮飘逸的书体。又有美观悦目的构图。更要有刀法生动的刻韵。同样的,刀法能够表现出印章的笔墨效果。前人对刀法的理解非常慎重.以刀法分派别。而现代的篆刻家在刀法上却推陈出新,创作写意淋漓尽致。所谓说.有什么样的章法设计。就要用什么样的刀法来表现。稳、准、狠地大胆落刀.是当代的篆刻中最常见的技法特征。例如,铁线篆。  相似文献   

4.
正前人一直在强调刀法表现笔法之论,但篆刻毕竟不同于书法,篆刻除了具有一定书法属性外,还具有美术等其它多种属性,从而共同构成了篆刻艺术的独立品格。篆刻独特的艺术语言是以秦汉古印为基础的,古印中靠自然因素而形成的斑驳朦胧之美,已是表现篆刻特殊金石意味的重要内容。后世的篆刻创作中,在印面上创造这种斑驳朦胧的效果,以表现古印中的金石之气,实际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而制造这种效果,单靠固有的  相似文献   

5.
正印章和字画是古玩中最难鉴别的。收藏印章,有人是以石为主,有人是以印为主,二者皆可。要想收藏到一方好印,印章老、名家刻是首选。当然,章石的好坏,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鉴别字画要懂得笔墨功夫,鉴别印章要识别篆法、刀法、章法、时代流派、书法功底等等。藏印,主要应从篆刻艺术考量。一个收藏印章的人,对书法艺术要有精深的研究,否则很难对篆刻的好坏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印"即篆刻,作为一名篆刻爱好者、坚持近十年的小学篆刻教学的实践者,笔者对当前小学开展篆刻教学,开发篆刻校本课程,创建"中国印"校园文化有了较深入的思考。一、教育功能1.篆刻能促进大脑的发展,具有益智功能篆刻是一种复杂的、精密的,既要求细心,又要求大胆的动手动脑劳动。"执刀须拔山扛鼎之力,运刀若风云  相似文献   

7.
篆刻是为大众普遍熟知的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符号,它是贯穿于不同时代并融入不同时代精神和审美范式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民族文化元素。篆刻对今天平面设计的积极意义一方面源于将其作为民族符号而具有的标志性特征,如第29届奥运会标志——"中国印";另一方面在于篆刻艺术本身所蕴含的辩证思想和艺术魅力,这种文化与艺术的积淀对平面设计实为一大贡献,不论是方寸之间的形式本身还是其内部结构关系的丰富变化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财富,我们在理解篆刻的同时更要重视对它的继承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所谓篆刻中的做印法,是指并列于篆刻中篆法、章法、刀法之外的又一法。此法,在篆刻创作实践中早已有之,只是未曾有人把此做印法堂而皇之地作为一法提出来罢了。简而言之,做印法是指除刀法之外为制造印面效果而采用的各种特殊技巧。古印章的制造,是一种工艺,通过工艺制作表现出了篆刻美。工艺制作中的"做",是其技术手段。古铜印的制造,从先制作模型始,再依模制范、熔金浇铸、清砂修整等一套工序,这一工艺流程有可能是由多人按流水作业完成。即便是凿印,按一般工艺去忖度,也非每一个线条由一刀凿成,并且凿完后对翻出  相似文献   

9.
印章起源于商代,盛行于秦汉,至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刻印又名治印,多出篆字,故又名篆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之一。印章和书画作品密切相关,它不仅起凭信作用,还在经营位置、布局轻重、虚实上起平衡、点缀作用,使诗、书、画、印有机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成为珠联壁合的艺术珍品。一方印章在“方寸天地”里,能表现“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这是因为篆刻艺术是汇书法、刀法、章法牙一炉的综合艺术。作者经过精心设计、刻意制作,在印面上表现出书法的笔意和气  相似文献   

10.
篆刻的章法,就是将印文美观地分布在印面上的方法和原则,也叫分朱布白或印面布局。它是根据印文和印面的情况来进行构图的一门学问,是篆刻过程的关键所在,决定着一方篆刻作品的艺术命运!  相似文献   

11.
正线条是篆刻的基本单位,线条的丰富与贫乏、多样与单一,决定了篆刻是丰富还是枯燥,生动还是呆板。线条是刀刻出来的,不同的用刀会形成不同的线条形态。这种不同的用刀方法就是篆刻的刀法。刀法在整体上可以分为冲、切二种。冲刀中,一刀冲去完成一条线,我们称为单刀。这是单刀的基本解释,但不是唯一的解释,单刀  相似文献   

12.
正篆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其要素有三:一曰篆法,二曰章法,三曰刀法。"印眼法"属章法的范畴,是诸多章法中的一法。所谓印眼法,就是在印面上突然出现一个方块、三角形或一个圆点(当然方块、三角形、圆点的形成,要符合篆字的结构,‘变眼’要巧、要活),十分刺激跳眼,引人注目,犹似万里蓝  相似文献   

13.
正画画有写生之方式,书法、篆刻是无法写生的。学习篆刻这门艺术,除了临摹学习,几乎再无第二条途径。有些大艺术家,也是在有相当深厚的积累和感悟之后才具备了"屋漏痕""折钗股""万物皆入书、入印"的超跨度的变通能力。对初学者而言,只能"印内求印",印宗秦汉、隋、唐、明清流派印,在基础期必须经过这些学习训练。  相似文献   

14.
正印章发展到元明时期,文人篆刻开始登上印史舞台。当文人自篆自刻的现象开始普及,印坛由此进入更活跃和更多元化的流派印时代,印章从实用阶段向艺术阶段迈出了关键一步。文彭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开创了中国印章史上第一个篆刻流派——吴门派(又称"三桥派"),印界视文彭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开山鼻祖。文彭(1498—1573),江苏苏州人,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  相似文献   

15.
晚清篆刻是在浙派、皖派风靡印坛百年之后,继邓石如探索的"印从书出"的延续和发展。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等不仅沿着"印从书出"的路子在向前走,还开启了一条"印外求印"之路。至此,篆刻艺术的形式与审美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6.
篆刻艺术的形式美是利用有限的小小外在空间表现内在的无穷美,具体体现在通过空间组织和构成、篆字、线条等独特而又强烈的刀味美来体现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印钮也由适用、简单的穿孔为绶发展成带有装饰性的钮制:台式、瓦式、鸟、兽、鱼、虫等。在石材应用于篆刻艺术以前,印料只限于金玉,钮制除因官制及驭者的等级和风格的不同而不同外,在艺术上并无良多建树和发展。直到明代,  相似文献   

18.
篆刻流派大约形成于明代中期,使印章升华为篆刻艺术,揭开了文人流派印的帷幕。明代文彭即是篆刻艺术流派的鼻祖,从此形成了明清灿烂的流派篆刻艺术,涌现了风格各异、成就卓著的一代代篆刻大家。  相似文献   

19.
临摹汉印是学习篆刻艺术的入门途径。通过学习缪篆文字,养成入印文字规范的良好习惯;学习汉印的章法,营造平衡稳定的印面;训练严谨的规矩,蒙养博大的气象;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临摹前应当有一些必要的刀法训练;最好是在临摹的阶段,就直接在印面上作反书印稿的训练;要重视形似,重视规矩与法度。临摹的对象选择平正工稳、清晰完整的汉印作品为好;多读、多写比临刻汉印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齐白石朱文篆刻在结构体势上与白文相同,但在刀法上有所区别。其白文篆刻用一刀即可刻出一面光洁,一面斑驳的线条,而朱文篆刻就必须用两刀才能做到。白石先生刻朱文的方法是一刀背向线条下刀,使线条一边光洁,另一边则对著线条下刀,使其参差不齐。在布局上,白石先生不做均匀整齐的安排,而是通过疏密的对比与错落来突出印面的动感及力度。如「齐大」两字一高一低。「劭平」重心上移,留出下面大片空白,这些都体现出白石先生的别具匠心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