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30个县10356位乡村教师的调查显示:云南乡村教师中近80%有流动(调动)及流失(改行)意愿;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呈现出"向城性"与"返乡性"两种趋向;30岁以下青年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最为强烈;总体上工资收入越高,教师的流动及流失意愿越弱,但学校区位的影响不容忽视。影响乡村教师流动及流失意愿的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是"子女上学及家庭生活"、"工资待遇与工作负担"、"学校位置及交通、住房条件"、"学校管理与教学风气"、"社会氛围与工作环境"。为此,须要关注教师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创造条件帮助教师解决子女上学和夫妻分居等问题;应在提高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保障不同层级学校教师岗位具有相同的吸引力;在教师招聘时实行"家庭来源地优先"的政策,吸引优秀青年返回本乡本土从教;想方设法改善乡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尤其是为青年教师提供周转住房;优化学校内部管理,帮助乡村教师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教师职业作为历史范畴,分析教师职能形成的轨迹和教师职业的发生,以及"教师"概念界定中的问题发生的缘由;分析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性质与特殊性质;在"专业"本义基础上分析同"教师专业化"相关的问题,并就中西教育研究对象中的"教师问题"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职业角色。从教师的职业发展历程来看,教师的职业发展要经过"保姆"、"斗士""、法官"和"领导者"四个发展阶段。在学校革新过程中,要实现教师从"保姆"到"领导者"的转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执行教师领导者导向型政策,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建设"高效课堂",为教师领导者创造发展的机会;吸纳教师领导者参与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建立教师领导者导向型的学校评价、激励方式;学校领导者与教师领导者共享数据、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研究"的定位为:一是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二是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三是提高自我,获得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成果。改进工作、提高自我是更为现实和重要的追求,发现规律、获得科研成果主要是在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的结果。区别于其他研究的"教师研究"的特性表现为:一是"教师研究"的反思性;二是"教师研究"的儿童立场性;三是"教师研究"的实践指向性;四是"教师研究"知识成果的个体性。  相似文献   

6.
促进教师自由、自主发展,是当前国际上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以自由理论为基础的教师发展观认为,自由理念与自主精神是教师发展的内在本质,必须充分关注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在发展阶段上,教师的自由经历着从"在场""入场"到"出场"三个阶段;在构成型态上,教师的自由体现为拒绝权自由、选择权自由和创造权自由;在形成状态上,教师的自由则表现为摆脱"常人束缚",走向"内在自足"。  相似文献   

7.
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需要教师培训机构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品位。品质培训,于实施主体而言,要在课程特色、文化特色、形式特色、管理特色上下功夫,做好特色培训,撑起"品质培训"内涵;与乡镇基地学校或其他远程教育中心开展联合培训,担起"品质培训"使命;以生态学视角进行教师全员培训,筑起"品质培训"生态圈,夯实教师培训机构品质培训,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教师分类管理在本质上就是高校管理主体依照一定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对专任教师进行差异化管理的实践活动。美国圣路易斯社区学院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由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分类聘任制度、以"规范"为特征的教师分类调配制度、以"学术交流"为主轴的教师分类培训制度、以"全职教师"为核心的教师分类薪酬制度、以"学校职能"为标准的教师分类考核制度和以"严谨人性"为特性的教师分类退出制度等六个方面构成。其经验启示中国应用技术性院校应注重教师分类管理与学校发展阶段相适应;构建完备的教师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强调服务意识;引入竞争机制;改善教师薪酬待遇;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并加强校内外教师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9.
教师非正式学习是教师在正规培训之外所进行的所有学习活动。教师非正式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填补正式学习的缺口;有助于拓展教师学习的资源。教师非正式学习主要有"由教师个人发起的非正式学习"和"由人际互动促成的非正式学习"两种形式。要促进教师非正式学习,就必须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为教师非正式学习提供学习时间、空间的保证;赋权于教师;建设合作信任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实践性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实践性知识目前尚有不少问题,表现为:教师职前的实践知识普遍缺乏;实践性课程在教师教育体系中不完善;教师职前教育忽视职业效能感的培养;教师实践性知识缺乏系统化。因此,需要完善以"教学问题"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体系中完善体验式教学;职前教育要重视教师职业效能感的培养;运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中,学校教育要完成自己的文化使命,客观上需要教师文化发生具有时代意义的转向。这一转向具体表现在四个层面:教师的角色要从"神"转向人;教师的价值要从外在工具转向生命发展价值;教师的权利与责任要从非对称转向对称;教师的文化素养要从单向维度转向多维视野。  相似文献   

12.
"县管校聘"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政策焦点。这一政策暗含了以下逻辑前提:教师应该成为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突破口";依靠行政机制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交流;教师交流能对薄弱学校"填谷"。结合教育现实对这些前提进行分析,发现这项政策存在以下风险:对教师作用估计过高、对行政协调困难估计不足、对其他交流机制欠缺考虑、破坏教师原有的工作生态。为了规避这些政策风险,提出以下改进办法:建立县域内教师需求电子平台和教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摸清县域教师总体状况,统一安排总量结构;以市场机制为主,尊重教师自主选择;建立优秀教师的增量培育机制和交流期限累加激励制度;实施梯度教师交流模式,逐步扩大交流范围。  相似文献   

13.
提高"种子"教师研修质量,必须贯彻"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研修理念;必须注重研修参与教师学科业务能力、校本研修能力的提升及"种子"意识的养育;课程设置应聚焦问题,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方面的专业成长,培育他们引领学校教师从事校本研修的基本素养;研修组织形式应贴近教学实际,给予"种子"教师实习引领的机会;研修应以学科业务能力及校本研修能力为基本评价内容。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评价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OECD于2013年对34个国家和经济体的初中教师和校长进行了"教与学国际调查"。调查显示:教师评价具有奖惩性与发展性相融合的特点;校长在教师评价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我国,校长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评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以上特点对我国校长在教师评价方面的启示有: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评价;提高教师评价能力;充分打通教师评价与反馈的通道;善于利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远程教育界,关于助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已有大量成熟的研究,按图索骥,远程助学教师的培养路径似应比较清晰。然而在大规模的教师远程培训陆续开展之际,一方面,对于助学教师的需求量激增,而培养时间却严重缩水,使得短时间内培养合格的助学教师成为教师培训领域的专业化难题;另一方面,因助学教师的聘用停留在完成任务层面,缺乏开展远程教学的持续动力,这也使得助学教师的可持续保有成为另一难题。本文以多个大规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为研究平台,从"速成"角度总结了"聚焦关键短板"、"提供工作支架"、"引入选拔机制"等"攻略",以解决培养时间严重缩水的问题;从"可持续保有"角度分析了"培养工作认同"、"化解事务性工作"、"提供发展创新空间"等"攻略",提供了远程助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动力,希望为从事远程培训的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弄清民族地区学校在多大程度上实施了发展性教师评价,我们对渝东南民族地区学校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民族地区学校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实施得不够理想。要更好地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必须加强教师评价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不足;培育支持实施发展性评价的学校文化氛围,树立新型的教师评价观;关注教师心理需要,加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高管理者对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理解及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人们关于教师职业属性及其素质内涵的认识分歧,从根本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进程,以及教师教育体制、模式和路径的选择。适应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必须进一步明确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注重、强化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综合性。师范院校要注意继承传统、凸显优势,发挥教师教育的"本体"功能;完善"混合制"教育模式,增强教师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加强"教学的学术"研究,提高教师教育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6,(6):41-46
"互联网+"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新解构需要从教师角色入手,着眼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最终落脚到教师知识。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功能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本人逐步从台前走向屏前;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由独立走向融合,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也逐步多元化,而教师专业发展知识更是体现了创新、创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了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者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及教师的实际表现,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最期待教师在自主学习中扮演心理协调者、顾问及语境营造者的角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所扮演的"参与者"、"心理协调者"及"组织者"这三种角色获得的学生认同感最低;进一步分析发现,除了"评估者"及"资源提供者"这两个角色外,教师在其他角色上的表现均与学生的期待差异显著,尤其是在"心理协调者"、"语境营造者"及"组织者"这三方面。提出了调整教师角色以适应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者期待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专业型教师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存在,要全面理解专业型教师就必须诉诸历史的审视与现实的观照这一立体而又全面的考察方式。在教师发展史上,专业型教师是伴随着教师从业资本、工作方式、社会角色的与时俱进而产生的一种教师类型,具有其特有的时代性内涵。教师专业化进程是结构专业化与过程专业化的统一,它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性"的获得是与整个教师专业化的社会工程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的;专业型教师只有历史的、变动的内涵,没有恒定的、一劳永逸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