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代表高低趋近动机水平的欲求美食图片和愉悦动物图片作为积极情绪刺激。运用空间线索任务,从而探讨个体的注意偏向机制,进而验证积极情绪对注意偏向的影响。以在校学生为被试,采用2(线索刺激:关食图片,动物图片)×2(提示类型:有效,无效)被试内设计。研究发现:当SOA=300ms时,个体对高趋近动机水平刺激没有出现注意警觉,也没有出现注意维持。  相似文献   

2.
在解释水平理论基础上,以162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被试间实验设计,在最后通牒博弈情境中考察社会动机(亲社会动机/自私动机)和心理距离(远/近)对合作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社会价值导向对人们的合作性具有显著的影响,亲社会动机激发的个体更加热衷于合作行为,带有自私动机的个体是竞争的或利己的;(2)高解释水平下亲社会动机个体是合作的,自私动机个体是竞争的或利己的,高解释水平下亲社会或自私动机的个体的行为均根植于其所赞同的社会动机。  相似文献   

3.
采用群际囚徒困境差异最大化游戏(IPD-MD)和群际囚徒困境游戏(IPD)的重复决策设计,模拟具有不同冲突历史的群际冲突情境,探讨不同回报方式对个体在群际冲突情境中的决策动机及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不论群际间是否存在冲突历史,个体在模拟的群际冲突情境中都表现出了一致的决策动机和行为特点:在虚拟回报条件下,超越外群体的竞争动机主导着个体的行为,个体捐献更多的游戏券到组间公用基金以最大化群体的相对收益;在现金回报条件下,使内群体受益的利他动机主导着个体的行为,个体捐献更多的游戏券到组内公用基金以最大化群体的绝对收益。回报方式对个体在群际冲突情境中的决策动机及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情境启动和阈下情绪启动,对福建师范大学44名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旨在分析阈下积极情绪对旁观者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组别为群体组和个人组,情绪变量为阈下积极情绪组和控制组,因变量为被试的捐助水平。结果表明:(1)情绪的主效应不显著;(2)组别的主效应显著,群体组的捐助水平显著低于个人组;(3)情绪和组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影响个体创造力表现的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情绪、动机和人格特质三个方面.积极和中等激活水平的情绪有利于个体创造力的发挥,在某些情境下消极情绪也可能会起到促进作用.内部动机是促进创造力表现的重要心理动力,而外部动机、尤其是奖励是否会削弱个体创造力仍存争议.在5因素人格模型中与创造力有明确积极相关的是开放性维度,部分研究表明创造力可能与外向性存在正相关,与谨慎性、宜人性、神经质存在负相关.最后文章还介绍了情绪、动机和人格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创造力的影响,并在趋近—回避系统框架的整合下分析了三者与创造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中选异实验范式,考察不同心理弹性外来务工子弟在社交情境下的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使用心理弹性量表从224名被试中筛选出24名高分组和24名低分组被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1)高弹性个体与低弹性个体对于社交情境的敏感性方面差异显著,高弹性个体对社交情景更敏感。相对于社会支持情境来说,他们都对社会排斥情境更敏感;(2)与社会支持情境相比,社会排斥情境更能锁定注意,难于摆脱。与高弹性个体比较,低弹性个体被社交情境锁定的特点更突出,更难以摆脱。  相似文献   

7.
动机和创造性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研究者关注,但以往研究多基于内部—外部、亲社会—反社会等框架分析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近年来,趋近—回避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得到了大量有价值的结论。一方面,与趋近动机相关联的情绪,能够激活趋近动机的外在线索(动作、颜色等),以及个体长期的趋近动机倾向都被发现对创造性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新近研究证实,当个体认知资源充足且认为有必要在创造性任务上投入努力时,回避动机也能促进创造性。深入探讨回避动机对创造性的影响,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考察长期和情境性作用的交互,整合其他动机分析框架是今后推进趋避动机与创造性关系研究的几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8.
“快乐和谐”教学中的快乐属于心理学的情感范畴。更明确地说,它是一种情绪。作为情绪,快乐由表情行为(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外部的变化),生理反应(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内部的变化)和主观体验(情绪发生时个体自我感觉)三个方面要素组成。它往往以某种状态的形式存在,称为情绪状态。而这种情绪状态易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起伏,表现出情境性和波动性的特点。除此之外,情绪还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积极情绪与个体发展和社会利益相符,  相似文献   

9.
通过双眼竞争范式考察了个体的情绪状态对其自上而下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随机抽取了50名在校大学生,考察被试对重叠的面孔与房子的反应.结果发现:①在所有的情绪状态条件下个体对面孔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对房子的反应时;②处于消极与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分别偏向关注闷闷不乐的面孔与微笑的面孔;③性别对个体视觉选择性注意无显著影响.整个研究表明个体的情绪状态促进了对情绪面孔的视觉选择性注意.  相似文献   

10.
以63名大学生为被测试对象,采用不同情节的电影片段为情绪诱发材料,选取了表达消极、积极和中性情绪的中文词各40个(共120个)为测量被试注意偏向的实验材料,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愉快、悲伤和平静三种情绪状态下,对负性、正性和中性情绪词的注意偏向。结果表明个体在悲伤时对负性情绪词表现出注意偏向,在愉悦时对正性情绪词表现出注意偏向,而平静时对三类情绪词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情绪图-词Stroop范式,探究考试焦虑个体在注意偏向上是否存在情绪干扰,以及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差异.结果表明:(1)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有对情绪词语更加突出的反应延迟特点,表现出了明显的情绪干扰;(2)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存在更多的负性认知偏向;(3)高考试焦虑个体与低考试焦虑个体相比,在图词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更多的反应延迟存在.  相似文献   

12.
情绪信息和注意偏向的关系一直是情绪研究和社会认知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均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被试群体,忽视了正常群体的研究,对情绪信息也片面地划分为正性与负性刺激,没有考虑到情绪刺激的社会意义。从社会计量器理论出发,从影响注意偏向效应的人格特质——自尊出发,以情绪刺激的人际效力为出发点,在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不同自尊水平个体在人际拒绝/人际接纳情绪刺激注意偏向上的差异进行梳理和综述,以期深入探明问题实质,并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个体在面孔识别过程中,会对眼睛区域产生注意回避,这可能与其杏仁核的过度激活、皮层下通路的损害、小脑形态的异常有关。ASD个体能够识别熟悉面孔,但是,其存在一种处理熟悉面孔的独特网络,调节梭状回的系统可能存在缺陷,使得对熟悉面孔的识别较普通个体低。ASD个体对威胁性自然刺激产生注意困难,可能与其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异常有关;对威胁性社交刺激特别是愤怒的情绪面孔,会产生注意警觉和注意回避,而其中高焦虑的ASD个体却不会像焦虑障碍者一样对威胁性的社交性刺激产生注意困难,ASD个体焦虑背后的神经机制与其注意偏向没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空间线索任务,以身体攻击图片和表情图片两类实验材料,对暴力游戏玩家的注意偏向机制及其时间进程进行探讨.结果发现,暴力游戏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玩家对于他们所熟悉的身体攻击图片,在线索仅呈现100 ms时即产生对攻击信息的注意警觉,在500 ms时该注意偏向消失;对于表情图片,暴力游戏玩家在线索呈现500 ms时表现出对负性表情和愉快表情的注意回避,在1 250 ms时注意回避消失.从而表明,暴力游戏经验与个体对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的改变有关,且这种改变依赖于刺激内容及加工时程.  相似文献   

15.
不同动机对创造力的作用机制不同。内部动机有利于个体专注于创造过程,外部动机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创造意图,二者均可促进创造力。与控制性动机相比,自主性动机为个体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允许个体以更为发散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创造力。趋近动机可增强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从而促进创造力,回避动机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增强个体的坚持性亦有利于创造力的提升。亲社会动机使个体跳出自身视角的局限,增强其观点整合能力从而促进创造力;反社会动机则可能带来对规则的破坏感,进而易化创造性思维。责任动机、联合动机和权力动机对群体及群体中的个体的创造力有着积极影响。未来研究应分析多种动机对创造力的整合或交互作用,探寻动机作用于创造力的共有机制。  相似文献   

16.
特质焦虑者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影响其焦虑易感性。研究表明,威胁刺激的水平、特质焦虑者的状态焦虑水平、威胁刺激呈现的时间长短等是影响特质焦虑者注意偏向的主要因素。但是由于实验范式和刺激材料以及实验手段的不同,这些影响因素在注意偏向中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设置情绪启动和语义启动两种情境,欲从两种启动后个体的认知偏向改变的角度对小学儿童情绪启动与语义启动效应进行直接比较.实验材料中的启动刺激为集表情信息和性别语义信息为一体的面孔图片,并对两种信息强度进行匹配,靶刺激为模糊面孔图片.选取三年级儿童共40名,让被试完成 SOA 设置为250 ms 的偏向判断实验.结果发现:在同样强度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启动条件下,基于各自优势的偏向判断任务,情绪启动的表现很典型,出现了与启动刺激一致性的情绪偏向.该结果说明,情绪、语义启动后对认知偏向的改变不仅仅由启动刺激的情绪信息和语义信息带来,同时也受到个体自身偏向的影响.启动刺激的情绪效价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工,并且属于自动激活的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18.
自尊作为一种人格变量,不仅影响个体对事件的情感反应,而且还影响着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反应。自我价值保护动机理论认为,个体在潜在的威胁自我的情境下是否采用防御性的自我价值保护方式,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个体的自尊。个体无论自尊水平高低,在不同的情境中都有可能运用自我价值保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引入情绪(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和任务类型(重要、非重要)两个变量,探讨情绪与任务类型对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情绪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积极情绪状态下,个体倾向于采用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而消极状态下,个体倾向于运用非代偿性策略进行决策。②任务类型也显著影响了购买决策。对于重要物品,个体倾向于运用代偿性决策策略;而对于非重要物品,决策策略多采用非代偿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时代,远程办公模式作为新的办公模式日益盛行,高度自主性的远程办公情境使得自我领导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尽管个体在远程办公情境下具有丰富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体验,但目前研究缺乏对远程办公者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激励的关注。基于自我领导和远程办公相关文献,构建远程办公情境下的情绪自我领导理论,就是要解决在远程办公情境下如何提升个体的情绪自我领导力,以及如何利用情绪自我领导的行为选择策略、情感体验策略和认知调整策略,以帮助个体管理和应对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最终产生积极的情感类结果与绩效类结果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