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肃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红军长征遗址、西路军奋战遗址、八路军活动遗址、陕甘宁边区旧址、解放战争战场遗址。甘肃省红色文化体现的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头之一,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生动诠释。甘肃省红色文化资源对甘肃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就是利用甘肃红色文化资源采用各种因地制宜、潜移默化的方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百年峥嵘岁月,百年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伟大征程中,淬炼锻造了无数红色精神、红色基因.红西路军精神就是甘肃大地上独特丰厚、不可磨灭的红色精神之一.文章简述了红西路军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意义,并着重分析了将红西路军精神融入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7,(1):60-63
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资源。张掖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红西路军精神的发祥地,河西学院可以利用张掖红色文化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将张掖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探索河西学院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这片红色土地上,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南梁精神、长征精神、西路军精神、抗战精神等。发挥红色文化精神的作用,就要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在融媒时代,更应强化新媒体思维和新媒体意识。文章从短视频、沉浸媒介、 H5、小游戏等几个方面探讨甘肃红色文化的新媒介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5.
甘肃是我国西北最早的红色革命政权诞生地,也是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历史转折地和西路军战史的见证地。甘肃革命的遗址遗迹和文物呈现出点多、面广、量大的特点,为陇原大地留下了众多珍贵的革命遗址、战斗遗迹、红军故事和文物资源。这些资源既是推进甘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精神载体,也是深入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统筹开展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西路军的形成、西进过程中,共产国际利用其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党与支部的关系,基于维护苏联的国家利益的立场,多次对西路军与中共党中央发出指示,对西路军的形成和救援具有重大影响。共产国际同意从宁夏与外蒙交界处提供援助,在西路军形成过程中起着导向作用;共产国际改变援助路线、拖延救援时间是导致西路军失败的重要原因;共产国际的救援措施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最终导致西路军失败。  相似文献   

7.
西路军与抗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路军的形成与失败虽然均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日爆发之前,但本文通过对一些权威性文献资料的考察、论证指出西路军的形成、奋战与失败都与抗日战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与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西路军西进的战略目的主要是为了抗日;2、西路军对西安事变的发动与和平解决,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3、西路军的失败使八路军至少少编了一个师的抗日力量;4、西路军被营救约5千人,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1936年10月下旬,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打通与苏联的联系,建立河西革命根据地,徐向前、陈昌浩等率红四方面军之九军,三十军及五军共2.18万人,从甘肃靖远地区西渡黄河,11月上旬奉命改称西路军,西路军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同马步芳、马步青匪军血战近五个月,歼敌2.5万人,最后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西路军的失败,在中共党史上是空前绝后的。本文试图就西路军西征的得与失及其战略方向问题作些粗浅的论述,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9.
70多年前,红西路军将士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与数倍于己的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民团浴血奋战,把忠诚理想、坚定信念,顾全大局、服从命令,生命不息、战斗到底,团结一致、同仇敌忾,顽强不屈、忍辱负重为主要内容的红西路军精神留在了千里河西走廊。面对各种艰难险恶的环境,红西路军广大干部战士表现出了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靠着英勇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孤军征战,奋力拼杀,敢于挑战生命极限,敢于创造战争奇迹,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红西路军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有着特殊而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0.
《邢台学院学报》2017,(4):74-77
红军西路军西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首悲壮的史诗。1936年10月下旬,西路军共两万一千八百余人由徐向前、陈昌浩率领,西渡黄河,开赴河西走廊一带,经过近半年的浴血奋战,却以失败而告结束。关于西路军西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一直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和评价。直到上世纪80年代,西路军的问题在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才慢慢得到澄清,人们逐渐得以了解西路军的形成和最终失败的真正原因,还这段历史以清白。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其完善的对策,是加强和完善行政执法,实现廉洁政治的客观需要。针对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执法“寻租”、执法监督不力以及执法人员素质等问题和原因,我们应采取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与检查制度,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等切实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农村教育附加费的收取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法制建设须进一步加强,原来的税费政策需要改革。农村的税费改革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意义是重大的。但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必然涉及到农村教育经费问题,这是各级地方政府需要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主导性与多样性发展的失衡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高校德育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是德育方向性与丰富性的保证。高校德育存在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失衡的多种表现,这些表现有社会客观影响与高校自身的原因,其实质是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背离。要有效解决德育脱离实际的状况,最根本的是要确立面向社会、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念,进行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整合,提高德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优先发展”、“确保基础,高层统筹”、“集中几点,放开一片”、“经济制导,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晋宋之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士族权力有所降低,庶族(寒人)权势有所提高,出现了士庶消长的局面。与此相应在思想领域,玄释合流中出现了玄消释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试论明代湖州蚕桑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蚕桑经济在湖州地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到了明朝,蚕桑经济成为湖州地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本文对当时湖州蚕桑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蚕桑经济的发展对湖州乃至全国的商品经济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分析了当时蚕桑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这对我们今天发展经济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代经济领域诓骗窃夺现象的盛行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贫富差距空前加大。这种社会存在影响了社会思想意识。一方面工商皆本等标志着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宝贵思想产生、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崇拜金钱财富的思想也恶性泛滥起来。这造成了明代经济领域诓骗窃夺现象的空前盛行,这种社会现象广泛地发生在各种社会群体之间,实行诓骗窃夺之人,采用的手段多而狡猾、残忍。面对诓骗窃夺的严重危害,明朝政府、各阶层人士、特别是有社会责任心之知识分子,进行了多方面的防范和斗争。  相似文献   

18.
试论加强和完善高校资料室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科技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高校改革的深化 ,要求并推动高校资料室工作的改革和发展。为此应采取以下四项对策 :第一 ,突出和加强资料室的地位 ;第二 ,提高资料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第三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第四 ,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归纳法、比较法、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知识结构失衡、职责缺乏分工、机制尚未完善三个障碍。针对这些障碍,本文着眼于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突破当前障碍的三个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物”即自然,是指与人的实体性相对立的客观存在。情(或称“我”,即主观)与物(客观)的关系即自然观,它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状态。在中国古代,自然观及其演进的哲学表述从来不是采取一种脱离感性经验的纯思辨的方式来完成,而是借助于学和其它艺术形式,以一种直观的方式体现出来。因此。学作品中的感物应物方式及其演变,也深刻地反映着自然观的演进。章认为,从两汉到魏晋,中国人的自然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学创作当中,就是学对自然的描写,经历了比德的自然——悲情象征物的自然——寄托玄想的自然——自在自为的自然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