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22,(1):36-39
《夷坚志》中有大量记录宋代士子科考前更名、希望借更名荣登金榜的小说故事,这说明宋代已形成科考士子临考更名的习俗,这一习俗体现的是宋人科考的投机心理,寄寓了他们企图不通过努力学习、只要顺从神灵意志即可金榜题名的思想,是宋代士风不健康的表现。同时,它也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士子科考的艰难、生命的焦虑和人生的困苦,对我们认识和研究宋代的科举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的传奇性具有鲜明而独特的特色: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所谓“极骇人之事”,就是采用夸张渲染的艺术手法叙事写人,以突出人物超现实的神与奇;所谓“极近人之笔”,就是一种写实,即在渲染人物超人、超现实的行为时,以表现其真实心理。这一特色在中国古代小说、小说理论的发展中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戏曲题材在由表现帝王将相、英雄传奇的传统题材向以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或人民心态情感为己任的现实题材转变的步伐比小说加快了。这种趋势影响到戏曲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事实上,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是古典戏曲首先进行的。其采用的题材及艺术手法都影响了后来的明末清初时的人情小说,进而影响到《儒林外史》。本文将以古典戏曲为研究对照。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着重分析戏曲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对与其关系紧密的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续夷坚志》是元好问晚年撰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书名承袭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其虽为志怪小说,却生动记述了金末元初的社会现象,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特点。通过对《续夷坚志》进行文本分析,论述了其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故国之思。元好问极力反对战争,赞扬优秀的官民,尽力留存旧邦文献,记录风土人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把对故国的怀恋倾注于小说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5.
王青伟的《村庄秘史》是一部有独到之处的长篇小说,兼具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品质,通过写实描写和超现实描写的巧妙融合,创造出了史诗性与神话传奇性结合的现代主义文本,在离奇的秘史中隐喻对文化和人性的批判,显示出救治人性和社会的文化反省姿态。  相似文献   

6.
《带灯》是现实批判的力作,小说用一个个细小的事件展示了当下社会面临的问题,深刻批判了官场的黑暗与国民的劣根性。但批判中又饱含着作者奋斗的激情,混杂着贾平凹对社会、文学的理想与期望。本文通过分析《带灯》对现实问题的揭露、隐喻手法的运用以及带灯的形象分析等讨论《带灯》中的现实批判以及批判下的理想书写。  相似文献   

7.
《一地鸡毛》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高度展示了新写实小说在展示细节、揭示小人物生存悲哀上的功力。同时,我们发现,小林的形象与巴金《家》中的汪文宣、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利尤其相似之处,都在社会权利话语下产生的异化形象。小说运用了反讽手法、戏谑语言,读罢却令人悲哀。  相似文献   

8.
南宋大学者洪迈编纂的《夷坚志》是中国文言志怪小说中最大的一部,是宋代文言小押说的代表。因其卷帙庞大,不便披览,宋代就有了几种选本,叶祖荣的《分类夷坚志》即为其一。因宋以后《夷坚志》散佚太多,因而叶本就成为通行本。叶本在《夷坚志》的版本、校勘,辑佚、补证方面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在中国小说分类学上有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在批判封建科举与礼教的主线贯穿下,如擎天巨镜,用中国封建社会的反照回光,折射出形形色色士人的丑恶嘴脸和衰颓世风。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好的讽刺小说,其“感而能谐,婉而多讽”,其揭露深度和批判力度不亚于四大谴责小说之和,能得到一代文学巨匠鲁迅的首肯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10.
苏童、莫言的小说明显地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即现实的小说世界和超现实的小说世界。他们的小说是写实的:童年的回忆、家乡的生活、时代的变化给们带来的苦恼与冲突等等;而他们的小说又是超现实的:他们让神秘的色彩弥漫整部小说,给人物蒙上一层传奇的色彩,使读者在他们的小说中仿佛又解发了体内的另一种感觉系统。写实的内容构成了他们小说的现实世界,写意的感觉构成了他们小说的超现实世界,而且这两部分交错融合,使他们的小说变幻莫测,有如天马行空,行云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