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正>砖塔胡同,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牌楼附近,因其东口的万松老人塔而得名。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全长805米。元、明两代属咸宜坊街区,清代为镶红旗地界,现属西城区金融街街道管辖。砖塔胡同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曾是戏曲活动的中心,近代以来有多位历史名人曾在此居住,是北京最古老且具有文化底蕴的胡同之一。  相似文献   

2.
莘县燕塔     
<正>莘县塔名燕塔。塔的高度与雄伟,在鲁西首屈一指。莘县塔在莘县城中矗立了八百余年,历尽沧桑,是莘县一景,也是莘县最夺目的标志,终因地震波及,于1968年拆除,并于2009年复原重建。俗话说,塔是僧人墓。莘县塔亦不例外,它也是一座安放高僧骨灰的佛塔。北宋嘉佑年间,莘县城内有一寺院(本名失传),寺中有一高僧,在这一带颇有威望。高僧圆寂后,为安放其骨灰,便募捐在寺中建塔,塔底石匣上的时间是宋治平元年(1064年),这可能是高僧圆寂的时间,也就是莘县塔的奠基时间。塔顶铜龙上铭刻着捐资者的姓名,  相似文献   

3.
李富厚 《北京档案》2011,(10):53-54
古刹及传说和平寺位于昌平区南口镇花塔村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早年,和平寺西侧缓坡上砖塔众多,有六座不同朝代的塔尤显壮观。其中一座塔高约十几层,塔身上半部有彩绘佛像,塔檐形同莲花瓣,民间称其为花塔。花塔庙、花塔村和花塔山皆因花塔而名。  相似文献   

4.
辽阳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白塔公园的东南角,屹立在绿茵怀抱之中。她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白塔是古城辽阳的象征,以磅礴的气势,优美而古朴的风姿,装点着改革开放的辽阳。  相似文献   

5.
辽阳白塔坐落于辽阳中华大街北侧,白塔公冈的东南角,屹立在绿茵怀抱之中.她是东北地区最高的砖塔,也是全国六大高塔之一.白塔是古城辽阳的象征.以磅礴的气势,优美而古朴的风姿,装点着改革开放的辽阳.  相似文献   

6.
李德文 《档案》2013,(5):27-30
住在凉州城的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罗什寺塔的。这座塔是为纪念中国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而建的,据说塔内葬着他那神奇的舌头。鸠摩罗什是西域高僧,东晋太元十年随前秦大将吕光从龟兹来到了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在姑臧住了17年。这座塔原在罗什寺内,后来寺毁塔存。塔高32米,为八角十二层,塔体雄奇俊秀。  相似文献   

7.
文辉 《今传媒》2003,(1):79-80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慈祥得像是身居佛门苦苦修炼的高僧。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上,镌刻着岁月留下的线条分明的印迹。  相似文献   

8.
高人雄 《档案》2014,(8):36-41
凉州在西晋太康已有佛经流布,经前凉、后秦佛教不断发展,至沮渠蒙逊统治的北凉迎来了佛教的鼎盛时期。凉州发达的佛教,造就了一批凉州高僧,也造就了沮渠蒙逊这样崇佛弘法的一代帝王。在沮渠蒙逊统治时期,凉州成为中国佛教文化的传播中心。  相似文献   

9.
温礼  张志春 《兰台世界》2006,(16):57-58
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中国近现代时期的一位传奇性人物。他崇尚惜福,极其俭朴,平时严格修持戒律,是一代高僧的典范。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根据收集的相关历史资料,针对他的服饰观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娱乐至死的担忧,在这里变得模棱两可,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似乎希望用这种方式证明,他们不再是令人忧心忡忡的一代,更不是垮掉的一代"每次看到老奶奶摔倒在大街上,我就知道她摔得好痛苦,我的心也跟着好痛苦好痛苦。"视频中,《还珠格格》里的紫薇一脸悲情带着哭腔说,"我们那么疼爱老人,怜惜老人,怎能忍心让他们这么痛苦。"  相似文献   

11.
乾明寺塔位于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城西北隅原乾明寺内,系同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鄢陵县乾明寺始建于唐长庆四年(824年)。原呈长方形,寺内原有大殿三幢,东西配殿四座,围廊、花园等,民国十七年(1928年)寺废塔存。据明《嘉靖鄢陵县志》和《鄢陵县创建乾明寺浮图围廊碑文》载,乾明寺塔始建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原高十八层,现存六角十三层楼阁式砖塔,为宋代中期建筑。塔高38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基座为六边形,青砖垒砌,青石压条,系后世重砌。塔身为六角圆形倚柱,  相似文献   

12.
<正>辽代佛塔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且在很多方面都保留了唐代的风格,这为研究佛塔建筑的发展及源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辽代佛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这为后世的造塔艺术及风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公元10至12世纪,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大量的体型庞大、形式美观并具有华丽装饰的辽代密檐砖塔,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社会背景。辽代佛塔虽然经历了上千年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沙伟 《湖南档案》2013,(7):16-20
毛泽东主席和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之交。主席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20周年。白石老人诞辰于1864年1月1日,主席比他小29岁。两位都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位出生在湘潭的白石铺,一位出生在湘潭的韶山冲,两地仅相距45公里。两位都叫“石头”,主席乳名石三,老人名为白石。两位都为“阿芝”,主席原名毛润芝,老人原名齐纯芝。两位都是湖湘巨子,一位是一代伟人、共和国缔造者,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画坛巨匠。两人互相尊敬、互相关心,结下了深厚情谊,并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一代文豪巴金老人提议建立“文革”博物馆以来,我国收藏界悄然掀起“文革”物品收藏热。然而,对于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说,“文革”物品的收藏,局限于纸质印刷品及部分工艺品;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由于人们使用频率高,损耗量大等特点,不易被收藏爱好者注意。笔者近日就收集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主席和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既是同乡,又是忘年之交。主席出生于1893年12月26日,今年是他老人家诞辰120周年。白石老人诞辰于1864年1月1日,主席比他小29岁。两位都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位出生在湘潭的白石铺,一位出生在湘潭的韶山冲,两地仅相距45公里。两位都叫“石头”,主席乳名石三,老人名为白石。两位都为“阿芝”,主席原名毛润芝,老人原名齐纯芝。两位都是湖湘巨子,一位是一代伟人、共和国缔造者,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画坛巨匠。两人互相尊敬、互相关心,结下了深厚情谊,并留下来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辽代佛塔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且在很多方面都保留了唐代的风格,这为研究佛塔建筑的发展及源流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辽代佛塔结构合理、造型优美,这为后世的造塔艺术及风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公元10至12世纪,在中国北方出现了大量的体型庞大、形式美观并具有华丽装饰的辽代密檐砖塔,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及社会背景.辽代佛塔虽然经历了上千年的沧桑,但是有关人类美学及建筑结构特色的因素永久地保留与传承下来,现代建筑的特色都可以从辽代佛塔中找到影子.  相似文献   

18.
<正>"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这是苗族已故著名老作家沈从文在他的名著《边城》一书中的开首语,他向我们详细讲述了茶峒的地理位置。文中提到的"小溪"就是清水江,它将茶峒和对岸的重庆洪安镇、贵州松桃县分隔开来,蜿蜒曲折的江面勾勒出湘、川、黔三省的地界,山环  相似文献   

19.
尘封的记忆     
在洞庭湖西岸的湖南省常德市德山东麓,有一座始建于唐初的古寺一德山乾明寺,这座古寺为当时佛教第五十三福地。山门上唐朝宰相裴休题写的“古德禅院”九龙大匾临空高悬,当代高僧佛源大和尚题写的“乾明寺”竖匾与之相呼应,宏伟壮观。院内,古桂盛开,香袭一山,葱箐古树,崖绿翳日。寺内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常住僧人,就是本文中的主人,俗名吴淞,法名释来空。老人今年88岁.在八年抗战中.  相似文献   

20.
在唐朝时期我国涌现出很多得道高僧,弘扬佛法,促进亚洲佛学的交流。其中义净法师生于635年,卒于713年,是唐朝著名的高僧和佛经翻译家。本文研究的内容是探讨义净法师的修行历程和其对佛教翻译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