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海斯特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因为犯通奸罪,她胸前佩戴着标志耻辱的红字"A"。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对她指指点点,耻辱不分昼夜地追随她,折磨她。人们的鄙视和环境的险恶使海斯特窒息,但她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理性,将代表罪过的"红字"看作"修炼获生"的涅槃。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聪明智慧和才干向世人证明:对她而言代表沦落、卑贱的"红字"早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一步步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一个邪恶的通奸者变成了人间天使!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之一。女主人公海斯特由于犯有通奸罪而被判处终生佩戴象征着耻辱的标记——红字A。虽然即将面对的是巨大的磨难与无尽的痛苦,她却毅然选择留在了这片记录着她的耻辱与罪恶的土地上继续生活。本文将从海斯特的性格,海斯特对丁梅斯代尔的爱和海斯特的赎罪思想三个方面来分析她固守在耻辱之地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女性追求真爱,挑战清教社会中神权、父权和政权的代表作。小说以红字为主线,刻画了海斯特·白兰在自我改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双重性格:抗争性与妥协性。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体现了海斯特·白兰对社会的改造: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了对真爱的追寻,改变了人们对红字的世俗看法,并赋予它更多反映女性精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字》中的海斯特形象虽然具有女性的温柔顺从等特征,但同时具有男性坚定勇敢、主动积极的性格特点。她有时像传统女性一样,被动地接受自己的作为客体的角色,有时又以主体的地位来观察、批判她周围的社会。另外,海斯特与迪姆斯台尔的爱情也处处表现出对传统男女角色分配的颠覆,体现了海斯特性格中的雌雄同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运用典型的象征主义手法,深刻地揭示了殖民地时期清教主义对人们精神及肉体的残酷迫害。笔者通过对作品中三位主要人物的评论,着重分析、诠释了海斯特佩戴的"红字"的三种不同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红字》中女主人海斯特在残酷的统治中为维护心爱的人而独自承担世间的辛酸与痛苦,每时每刻都在争取一个"人"做人的权利。她用心延续着被道德禁锢的爱情,用自己的余生去进行灵魂的"赎罪"。  相似文献   

7.
常丽丽 《考试周刊》2009,(35):28-29
霍桑的小说《红字》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7世纪中叶早期马萨塞殖民地波斯顿的故事,本文作者将视角放在了女主人公海斯特佩戴的那个鲜艳的红字“A”上。在解读其本身的象征含义时,谈及和海斯特息息相关的其他几位人物,并就他们所代表的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弗罗伊德认为,精神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被压抑者释放利比多,挖掘出潜意识深处被囚禁的情感《红字》的主人公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在小说开始之前已经犯下了奸情罪,从此坠入了痛苦的深渊。海斯特在痛苦中勇敢面对社会,变得越来越坚强。她在孤独中成了自己的心理医生,运用自由联想法获得心理健康,因而使自己的利比多得到全部释放,从自由思想到最后采取勇敢的行动。丁梅斯代尔一直压抑自己,不敢与海斯特和女儿相认,只能不断地折磨自己压抑利比多,但海斯特最终帮助丁梅斯代尔释放力比多,使他最后在刑台上公开认罪,承认海斯特母女,心灵也得到完全的解放。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追求真爱,崇尚天性,而她生活的清教社会排斥感情,禁止欲望,海斯特的内心渴望遭到了现实的无情拒绝,但她没有倒下,而是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捍卫人性尊严,追求自身幸福,热爱生活,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本文运用法国杰出文学家、哲学家阿尔贝·加缪的荒诞哲学思想探讨海斯特这个经典人物,分析她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时的态度和反应,通过她的形象影响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和人生观,引领他们走出"精神沼泽",积极乐观生活。  相似文献   

10.
向天华 《文教资料》2006,(30):166-167
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Hawthome)的代表作《红字》一书中的主要人物关系之一就是海斯特·白兰和其私生女珠儿的关系。关于她们俩的关系,评论界历来的评论就是把珠儿看成海斯特胸前红十字的活的表征。本文将从精神分析法的角度对她们俩的关系进行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在对霍桑作品《红字》中的女主人翁海斯特·白兰的身份分析中,不乏对其女性主义的反叛精神予以肯定和赞扬。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人群认为海斯特虽然具备了一些女性主义者的特质,但她不是一个彻底的女性主义者。海斯特对于父权制的反抗并不彻底,依旧妥协于宗教与社区的束缚。通过分析海斯特·白兰在各个阶段的行为,认为海斯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彻底的女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霍桑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浪漫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红字》一直是文坛上永恒的话题。文中细致入微的人物形象塑造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诠释了作家高超的创作艺术手法。本文试图从象征主义出发,分析《红字》中扮演着连接作用的重要人物——珠儿的形象,从而解读其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她的美丽、狂野、自然天成而又带有反抗性质的形象象征了海斯特的救赎、海斯特愤怒的化身以及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真爱的产物,体现了作者高度的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讲叙了女主人公海斯特因所谓的"通奸"罪而遭受屈辱和惩罚的的故事。作者成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当、勇于反抗社会习俗的反叛女性新形象—海斯特。海斯特坚定的反抗意识和叛逆行为贯穿文章的始终,体现了霍桑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4.
在动态跨界、多维逆向的历史视域下,根据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网剧《庆余年》成功塑造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系列人物形象,"本我"系列反映唯乐至上、趋利避祸的人性本质,以王启年、范思辙、长公主为代表;"自我"系列展现了现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冲突和裂变,揭露喧哗与骚动的人性真实,以范闲、庆帝、陈萍萍为代表."超我"系列是作者...  相似文献   

15.
在《红字》中,纳撒尼尔·霍桑刻画了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珠儿。该人物在展现该作品主人公海斯特的形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珠儿在小说中的身份的分析,探讨了她的多重身份对于海斯特形象的刻画和小说中多重信息传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霍桑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中《红字》不仅是霍桑所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霍桑长篇长小说中的代表作用,在这部作品中,红色与红字体现出了多层次的象征意义。本文从海斯特与齐灵渥斯两个人物入手,对《红字》中的象征意义做出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师     
正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位女班主任,她中等身材,长相很美。新学期第一节课,她走上讲台,对我们说:"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的班主任,教数学,我姓胡,叫胡宝琴……"然后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胡"字。写完,她笑了,笑得像一朵花,她微笑的表情异常生动。刹那间,她有意无意地征服了我们。在这之前,我是很不愿意上数学课的。我的作文写得好,老师常在班上读我的文章,我也因此而沾沾自喜。自从胡老师教我们数学课以来,我渐渐喜欢上数学课了。其实,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我是希望听见胡老师讲课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自我”、“本我”和“超我”,并提出作品是作家白日梦的观点。《安娜·卡列宁娜》作为托尔斯泰的一个白日梦,三个主人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恰好暗合了作家自己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的关系:安娜代表“自我”、渥伦斯基代表“本我”,而卡列宁代表“超我”,是作家自己人格三个层面的关系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爱情是她们的一切。苔丝和海斯特只是千千万万个女性中追求爱情的代表,她们都因忠于自己的爱人而遭遇了爱情悲剧。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有着天壤之别。苔丝因为软弱,面对陈旧的社会传统总是默默承受,最终被处以绞刑,命运悲剧由此上演;而海斯特坚贞不屈,她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并敢于同过时的传统相抗争,她还积极地帮助周围的人并同她们友好相处,最终赢得了人们的友谊和谅解。  相似文献   

20.
正黄芳老师,与我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一职业、同一区域、同一学科),她的成长自然"逃"不过我的眼睛。她的"真"情,让我看到了一位农村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对教学研究的深爱。从她的身上,我也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是一个认真的人,有着一股干劲她的认真,早有耳闻。当她还在无锡市羊尖中心小学工作时,就听她校长说,比他下班还晚的是黄芳老师。我经常对别人说,我不佩服自己,也不佩服像我这样的男教师,却佩服像她那样的女教师,因为我可以扔下家务一心扑在教育上,而她却需要在家务的空隙心挂教育,谈何容易?她的认真,也让我实际感动了一回。记得有一次,她托人带给我一份《整理乘法口诀表》的教学设计,让我提意见,当时我感到突然,这人我不认识呀。那时候交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