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药材菘蓝种子萌发后,以菘蓝幼苗的上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菘蓝愈伤组织的生成、芽诱导及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5 mg/L NAA+1.0 mg/L 6-BA.  相似文献   

2.
以菘蓝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激素种类和浓度、接种方式、光照条件等因素对叶片再生的影响,建立了菘蓝离体叶片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以MS+6-BA2.0 mg/L+NAA0.2 mg/L+3%蔗糖为培养基,接种后暗培养5天转到光下培养,叶片远轴面向下接触培养基对不定芽的再生最为有效,不定芽不经过愈伤组织阶段直接从叶片上分化产生,再生率高达93.10%.以1/2MS为培养基附加0.1 mg/LNAA可使不定芽生根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不同品种马铃薯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培养基对马铃薯茎尖出愈率和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1.0 mg/L BA+1.0 mg/LGA+0.1 mg/L IAA;最佳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苗培养基为:MS+1.0 mg/L BA+0.1 mg/L IAA,但诱导分化成苗所需时间较其他的较长.  相似文献   

4.
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丽格海棠叶片不定芽诱导、增殖与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诱导不定芽时,较适宜的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2mg/L;不定芽增殖以MS+6-BA0.2mg/L+NAA0.1mg/L+Ad2.0mg/L培养基表现最好;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2mg/l.  相似文献   

5.
以中华芦荟、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三种芦荟均可以在特定的培养基中形成愈伤组织.中华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0.2mg/L+2,4-D0.5mg/L;库拉索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1.0mg/L+2,4-D1.0mg/L;木立芦荟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6-BA2.0mg/L+2,4-D1.5mg/L.  相似文献   

6.
以地菍的茎作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培养再生植株.试验结果表明:在配方为MS46-BA 1.5 mg/IA+NAA 1.0mg/L固体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诱导率高达76.6%;继代增殖用MS+6-BA0.25mg/L+NAA 1.0mg/I较为理想,增殖系数为8.8,而生根培养基为MS+6-BA0.25mg/L+NAA 1.0mg/L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甘薯品种豫薯12的茎尖分生组织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对其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豫薯12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在诱导茎尖成苗单因子实验中,最适宜的6-BA浓度为0.5 mg/L,最适宜的NAA浓度为0.01mg/L;在双因子实验中,诱导成苗最适宜培养基是MS+6-BA 0.3 mg/L+NAA 0.01mg/L;在茎段增殖实验中,最适宜的增殖培养基是MS+GA30.1mg/L+NAA 0.5mg/L.  相似文献   

8.
以淡黄花百合的花药和子房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蔗糖对花药和子房不定芽诱导的影响,筛选出最佳诱导培养基。研究表明:花药作为外植体没有获得愈伤组织和不定芽,子房能培养出愈伤组织和生长健壮的不定芽;诱导子房产生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为NAA 0.5 mg/L+6-BA 0.5 mg/L+蔗糖4 g/L;诱导子房产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NAA 0.6 mg/L+6-BA 0.5 mg/L+蔗糖4 g/L。  相似文献   

9.
以梳唇石斛为材料,研究不同激素配比对外植体诱导、分化、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诱导外植体分化增殖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1.5mg/L+NAA0.4mg/L,生根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1/2MS+香蕉泥(100g/L)+NAA(0.1 mg/L).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朱顶红丛芽诱导快速繁殖技术,以朱顶红鳞茎切块为外植体,对影响鳞茎芽增殖、继代及生根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NAA0.5mg/L+6-BA4.0 mg/L+2,4-D 2.0 mg/L培养基是最佳芽增殖培养基,MS+NAA0.5 mg/L+6-BA2.0 mg/L+活性碳1 g/L是最佳继代培养基,MS+6-BA1.0 mg/L+NAA0.3 mg/L+活性碳1 g/L是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