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戏曲是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因其意境之美而具有独特魅力。戏曲课堂教学的根本在于抓住戏曲本身的综合性艺术特征,展现戏曲的意境艺术之美。戏曲课堂的教学体系建构要突出对抒情性意境、叙事性意境和表演性意境这三个层面的综合把握,从根本上展现出戏曲的独特魅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水墨动画是由我国动画艺术家自主研创的具有民族特色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动画形式.水墨动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关键在于其意境美,而意境的创构与场景设计息息相关,是人的主观情思与场景中的景物交融互渗的结晶.水墨动画在场景设计方面以虚实相生的构图美、情景交融的取境美、天人合一的和谐美营造出绝妙的意境美,给予观众遐想绵延、回味无穷的审...  相似文献   

3.
散文诗的意境之美,是通过丰富的意象来表现的。赏析好这些意象,对于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剧诗”的古典戏曲文学,它追求的是意境化的戏曲效果,戏曲之意境较之诗之意境有其个性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戏曲意境的写实化、自然化和抒情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意,即情思;境,乃形象。意境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理论成果。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团体,它致力于新诗的创作,确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与美学原则,将古典美学中的意境美学传承创新,发扬光大。这些新月派诗人将他们的爱、美和自由都奉献给了诗歌艺术,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其中意境之美尤为突出和鲜明。本文从新月诗派的几个代表作家的作品入手,分析新月诗派的诗歌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古典美学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核心范畴,一直是中国传统艺术孜孜追求的最高美学境界之一.而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于一身,在各方面都体现出了"泛美化"的特征.戏曲在表演过程中体现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美.长久以来,人们对中国传统戏曲理论研究更多关注文本范畴,对于场上演出关注却明显不够,本文将着重从戏曲舞台表演角度来探讨戏曲意境的生成问题.  相似文献   

7.
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魂宝。每一种戏曲都含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有它悠长的文化之韵。了解戏曲艺术,感受文化魅力,是本次“戏曲大舞台”(系人教社实验教材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内容)活动的主题。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村落色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理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123-124,130
徽州古村落的色彩表现是特定地域人文历史积淀的产物,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徽州古村落最为人称到的是极具感染力的视觉形象,徽州古村落丰富而纯净的色彩,展现了古徽州人的生活方式和独特审美,使古老的徽州村落充满了盎然生机,和迷人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将意境理论引入戏曲研究中,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戏曲意境”理论。首先,“戏曲意境”理论既脱胎于中国传统意境论,又汲取西方哲学、美学思想,关注个体命运。其次,“戏曲意境”理论具有“自然”与“言外”这两重内涵,前者聚焦于艺术真实,后者面向世界与人生的本真状态。最后,“戏曲意境”理论提升了戏曲地位,使其走出了“不登大雅之堂”的低下境地,又启迪后来学者,成为“剧诗说”等舞台表演理论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卢劲波 《文教资料》2009,(25):92-94
胡应麟不仅以<诗薮>著称,而且以一个艺术鉴赏家的独特视角.在戏曲批评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别于传统戏曲理论的真知灼见:舞台演出的和谐美、剧本创作的"谬悠其事"说及案头文学"工"之美.这是对传统曲学的大突破.其戏曲审美观念为我国戏曲批评的转型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