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甘肃报告文学内在的流变,从根本上能够反映出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而甘肃文化生态的变化又深刻影响着甘肃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以文化生态为视角,对新时期以来甘肃重要期刊《飞天》上的短篇报告文学创作做出述评,并对甘肃短篇报告文学的创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甘肃有新边塞诗傲立诗坛,《当代文艺思潮》的创办更是奠定了甘肃文学在国内文坛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除诗歌外,小说、报告文学等的创作却显平平。进入21世纪以来,甘肃作家王家达以报告文学《敦煌之恋》获得第一届鲁迅文学奖,小说等其他体裁的创作亦呈现蓬勃之势。试从甘肃作家的概况说起,通过梳理不同年代甘肃作家及对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敦煌之恋》《我的帐篷里有平安》《出警》的文本分析,探寻近几年甘肃作家的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3.
宋之的创作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穆青等三位作家创作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报告文学经典之作,并都曾以其厚重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风格对中国的报告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些短篇报告文学经典突破了通讯报告的一般模式,为当代报告文学的文体探索树立了优秀的"范式",具有穿越时空的审美意义,尤其对当前报告文学创作"抑长扬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报告文学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时代的感召力使生态主义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从生态报告文学在文化格局中的坚守、生态报告文学的时代警示、走向开放的生态报告文学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以期对报告文学作家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西部报告文学受社会转型的影响,表现出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本文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政治文化、经济政策、地域文化与报告文学之关系这一角度入手,考察了新时期以来西部报告文学的发展轨迹和整体流变。认为文化生态与报告文学创作之间表现出一种突出的互动关系,研究西部的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西部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众多蒙古族作家对内蒙古的各方面进行了文学性的报道。然迄今为止,对于内蒙古新时期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进行研究的文献为零,为弥补这一学术上的空白,本文以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创作的报告文学为文本,通过研究具体作家及其作品来剖析新时期以来蒙古族作家在选取报告文学题材上的特性,进一步阐发内蒙古报告文学所折射出的内蒙古文化生态;最后,笔者通过对影响内蒙古报告文学发展的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研究内蒙古报告文学创作对于研究内蒙古地域乃至整体文化生态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建明目前是我国最为有影响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当下对他的报告文学研究多集中在其长篇报告文学创作,较少涉及短篇。本文对他的短篇报告文学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其作品从题材上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知识分子题材,第二类是经济改革题材,第三类是其他各类精英和先进典型;写作上呈现出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主题鲜明、叙述技巧独特纯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倩 《语文知识》2009,(2):46-50
本文以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繁荣为论述前提,立意从生态文化的独特视角深刻剖析生态报告文学的价值诉求,并选择其表意文化内涵作为阐释的重点。通过分析论证多个代表性作品。本文从对传统经济发展观的批判、现代理性消费主义的审视以及未来生态家园建构的期盼等方面集中归纳出生态报告文学表意样态的三大文化内涵,进而深入探究了作品所彰显的有关生态文明的现代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1992年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了“中国改革开放优秀报告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八个大型奖项,近期又启动了“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短篇报告文学大奖”,为中国报告文学创作鼓劲助威,使新中国报告文学成为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史诗,为繁荣报告文学事业作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新时期到新世纪,生态报告文学创作进一步成熟,发展进一步深化。分析生态报告文学创作可以发现其与其他报告文学不同的主题内涵和精神特质:表现在生态报告文学对生态现状的批判及问题根源的反思;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对人性的反思和强烈的自我救赎意识。当下的生态报告文学也存在着作品内涵的局限性,缺乏全方位反思问题的视角,生态的重视导致审美的缺失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徐刚是一位专注于生态报告文学创作的作家。其作品植根于敬畏大地和守望家园精神背景,显示出强烈的现实救赎意识和文化批判愿景。恢宏壮阔的生态视野,构筑起有别于此前以及他人的生态伦理观,而宏大的叙事结构、海量的生态信息以及诗意化的言语表达则成为徐刚生态报告文学独特的审美诉求。这一切,铸就了徐刚生态报告文学不可替代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甘肃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但其旅游经济总量不足。甘肃旅游的发展应在弘扬民族文化,开展文化旅游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旅游,走文化与生态旅游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八十年代中期,新时期报告文学的创作出现了由过去的“一人一事”式的创作方法到“全景式”报告文学的转变。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作家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的更新,读者的审美趣味的变化,促使报告文学作家在创作中宏观意识的日益强化。  相似文献   

14.
《西部的倾诉》是新时期以来全面反映我国西部生态并进行深度文化反思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梅洁报告文学创作的代表作。作品植根于忧患与悲悯的精神背景,显示出执着深沉的批判和建设愿景。具体说来,作者的西部行走及行走中的救赎努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的忧戚,二是生存的焦虑,三是文化的牵引。作品实现了生态报告文学这一现代文体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之间,文化资源丰厚。本文根据作者创作经历,分析其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从被动、陌生化、主动关注到重新发现的曲折过程,并且将这些认识渗透到小说文本创作中。作者最终找到的创作坐标是敦煌文化精神,这是对抗现代性危机的重要人类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甘肃油画起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常书鸿、吕斯百先生到达甘肃之前,甘肃的油画创作和教学几乎是个空白。常、吕二位先生以其艺术活动成为甘肃油画创作和教育的开拓者,功不可没;同时,作为最早、最有影响的用油画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黄土高原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的中国著名画家,其油画创作的美学特征,对后来甘肃的油画创作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对甘肃形象的树立、甘肃文化外宣与译介及“讲好中国故事”都具有积极意义。介绍了甘肃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的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研究背景及意义,概述了英语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积极探索甘肃高校学生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的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甘肃红色故事”的能力,既能帮助探索地方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特色培养模式,又能提高高校学生跨时空、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英语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查阅、调查访谈等科学方法对甘肃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遗产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甘肃藏族的体育文化遗产面临着众多发展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转变发展理念、最优化地挖掘藏族体育文化资源,利用多渠道融资方法加强藏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组织管理,旨在为构建甘肃藏族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奠定可行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省教育厅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组织编写了供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使用的地方性教材(乡土地理)———《甘肃地理》。教材以自然地理概况为先导,较为简明地阐述了甘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行政区域的沿革及最新行政区划,人口变化及民族构成。对我省复杂的地形地势、多变的气候特征、丰富多彩的资源等自然环境及对全省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做了较为概括翔实的阐述。同时,教材对我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地一一指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措施。最后,教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20.
甘肃民间美术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其独特的造型、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愈来愈受到现代设计大师的重视。通过对甘肃省本科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课程的调查,发现仅有42.86%的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甘肃民间美术的相关课程;借鉴国内外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将甘肃民间美术元素引入到《基础图案》、《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等专业课的教学中,提出了未开设民间美术课程的院校应尽快修改教学计划,增设甘肃民间美术课程,将甘肃民间美术的造物思想融入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创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