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构建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该体系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指标权重,计算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3种所有制银行的盈利能力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效率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方面,我国银行总体上表现不佳,但股份制商业银行明显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城市商业银行在盈利潜能方面最薄弱。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法以及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国15家商业银行2013年到2016年的中间业务效率问题。利用DEA模型先测算出2016年各银行中间业务效率值,通过将15家银行分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三大类进行横向对比;随后,纵向对比了各商业银行历年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的变化情况;最后,建立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商业银行总体效率进行分解分析,得出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技术创新等方面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全文最终得出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效率总体上是在上升的,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特点提升速度要快于其他两类商业银行。并且为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更好的推进与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8年我国18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模型从正负两方面阐述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利润效应”渠道与“杠杆效应”渠道。实证结果表明:在中国情景下“杠杆效应”渠道大于“利润效应”渠道,宽松货币政策推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其影响受到银行杠杆率的影响。随着杠杆率的提高,“杠杆效应”渠道影响扩大,风险积聚效应不断增强,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负向关系不断增强。异质性分析表明:无论是全国银行还是地方性银行,杠杆率在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均起着风险积聚效应,而且这种效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当前结构性去杠杆大背景下,监管当局应注意杠杆率变化,秉承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政策并重的理念,同时把握监管政策的节奏和力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商业银行三大风险之中的操作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正确识别、度量操作风险,不仅是加强银行监管和内部管理的迫切需要,更是我国商业银行适应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和风险管理趋势的必然选择。另外,面对频频发生的银行要案,我国商业银行在急需加强对操作风险度量模型研究的同时,有必要基于危机管理的角度对不可预知的操作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不断积累,存在着大量不安全的因素,直接威胁到我国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秩序的稳定。在目前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怎样才能有效防范银行风险、保持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呢?答案之一就是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来改善其内部管理,提高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影响银行的经营行为,影响商业银行的绩效。产权结构是一个集中反映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特征的重要变量。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资金所有者的不同,使得二者在资产规模选择、贷款行为以及面对风险的应对态度等方面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实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国加入WT0后,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己日益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趋势。由于我国的银行中间业务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中间业务与银行的基本业务衔接不起来,导致中间业务长期不能形成有效、畅通的良性机制,其固有的风险也开始日渐显露,如何防范、化解风险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我国贸易迅猛发展,使贸易融资不断呈现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趋向。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存在来自于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和外部的监管环境风险。这不仅严重制约我国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也极有可能为商业银行造成极大的损失。防范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应当通过完善立法手段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及融资后追踪管理制度,明确银行的客户资信审查义务,规范融资担保,完善银行同业竞争制度等法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后金融危机时代需要及时完善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机制,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界定银行监管的含义,针对金融危机后我国银行监管暴露的问题,提出完善金融监管制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点所在。国有商业银行监管体系经过几十年建设,在组织体系,运作程度,监管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漏洞,入世之后,随着中国银行业逐步国际化,加强并完善银行监管法律体制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监管法律体制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