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本文以《读者》《青年文摘》《意林》《哲思》为例,分析文摘类期刊媒体融合现状,并从加强原创内容建设、注重全平台分发、转变观念、打造品牌生态圈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究文摘类期刊媒体融合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文摘类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付江 《出版广角》2016,(4):11-13
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的井喷式发展,除了对传统纸媒在广告和经营方面形成巨大挑战,对传统媒体一直引以为傲的内容优势也带来了很大冲击。读者阅读习惯和趣味的改变、传统媒体人的离职创业潮以及笼罩在纸媒从业者头上的“末日”氛围,使纸媒的内容优势面临空前危机。借力互联网,与时俱进改进内容,在内容层面促成新旧媒体的融合,是大众文摘期刊在新媒体时代“内容突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文摘类期刊在我国拥有一定的市场空间,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不少文摘类期刊受到较大冲击,市场日益萎靡,文摘类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融合发展变得尤为迫切.文摘类期刊在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普遍面临定位之困、版权之困、盈收之困和技术之困等,亟须找到破局之道.  相似文献   

4.
李霞 《编辑学刊》2021,(6):42-47
即使是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也不过时.内容是立刊之本,是强刊之基.一方面,文摘期刊的编辑不能止步于纸质媒体,而应尽快熟悉新媒体内容的传播规律并借助新媒体,利用自己期刊的资源,积累品牌优势,加强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文摘期刊唯有走创新经营之路,方能破解困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期刊市场,由于文摘期刊市场需求量大、投入成本低,导致文摘类期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期刊经营者没有认真思考和考察市场现状,盲目跟风投入,模仿办刊。文摘期刊繁荣的背后,是市场的几近饱和与内容的严重同质化。文摘期刊的生存情况如何,需要期刊经营者去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霞 《出版广角》2021,(17):51-54
文章分析了文摘期刊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总结了《读者》杂志加快创新融合、促进期刊转型升级的措施,指出强化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和传统期刊内容生产的双轮驱动,是文摘期刊融合发展的主流趋势.文摘期刊要构建融媒体盈利模式,加快融合出版步伐,创新发展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内容为根本,构建多元开放的出版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摘期刊在中国期刊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相当可观.月发行量高达700万份的《读者》不仅是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之王.加之月发行量超过200万份的《青年文摘》,以及另外六七本发行几十万份的文摘期刊,中国的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时尚和财经类期刊.正是由于大家都非常看好文摘期刊低成本高收益的前景,从20年前的几种到今天的200多种,中国的文摘期刊空前繁荣.尽管这种繁荣已经持续十多年了,但市场上仍不断涌现出文摘期刊,像《当代文萃》、《格言》、《意林》、《新意林》、《我们》、《百柳文汇》等等,甚至仍有许多文摘期刊还在筹备之中.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摘类期刊缺乏数字化建设,在内容选材、读者群、出版和视觉效果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充分整合数字化资源后,文摘类期刊可以构建多维度的参考数据库,从而协助内容版面的整合与创新,实现高质量的内容出品与量化。为此,根据文摘类期刊的创办经验,分析了引入数字化元素的内容整合维度,提出了反馈数据“读者+作者”综合创新内容版面,借鉴数据“媒介+流量”挖掘可用视觉元素,服务数据“原创+整改”对纯文本二次创作,评价数据“专家+社群”扩选外部精品内容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时代多媒体环境下,综合性文摘类报刊的生存既有其固有的优势,又有与传统媒体相同的弱点。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综合性文摘类报刊必须扬长避短。只有正确地了解、把握己之所长,才能未雨绸缪,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浅议文摘类期刊编辑的鉴别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期刊近万种,文摘类期刊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摘类期刊有别于其他类期刊,这是由它自身的属性和功能所决定的。相对于原创期刊,文摘类期刊提供给读者的内容是编辑人员对原著的摘编和精加工。那么,在浩如烟海的报刊、书籍、网络以及所有公开发表的信息中,文摘类期刊的编辑怎样才能做到去沙淘金,摘选出为广大读者所需的精品呢?这就需要编辑对各种文章有很强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媒介融合已成为出版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如何转型升级和变革创新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重要课题.《读者》结合文摘期刊的特点,全面整合影音图文等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乘势而上,积极拓展传播范围,创新传播形式,主动适应互联网传播规律;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文摘期刊的社群聚集力,拓展传播空间,将传统的简单搜索功能向自主推介功能发展,运用平台化的思维增强竞争力,有效发挥网络传播特性,促进期刊形式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实现创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文摘期刊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江 《出版广角》2011,(9):50-53
数字阅读正在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也为传统出版业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下,自身优势与劣势都非常鲜明的文摘期刊能够采取怎样的发展路径?面对数字阅读带来的版权争夺战,文摘期刊是隔岸观火还是有所作为?数字技术对文摘期刊来说到底有何价值?面对新媒体大潮和数字出版时代,文摘期刊乃至传统出版业究竟该向何处发力?本文尝试从版权经营、数字内容资产管理、未来出版业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书报摊上最多的杂志是哪几种类型?就现在来说文摘类期刊一定属于其中一员。《读者》、《特别关注》、《青年文摘》、《意林》、《杂文选刊》、《喜剧世界》等一大批心灵鸡汤、幽默类文摘占据了书报摊的大部分地盘。仅《读者》就有数个不同的版本,至于其他一些以打动人心的小故事或幽默、谐趣段子为卖点的文摘刊物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4.
实力在差异中彰显——文摘类期刊的成功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杰 《传媒》2008,(3):51-52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文摘类期刊(大众文化综合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全国近九千种期刊,文摘类期刊就有二百多种,其中综合类文摘有一百多种。  相似文献   

15.
张湘锋 《出版广角》2018,(11):45-47
以综合化编辑理念为指引、以摘编其他媒介内容为方式的综合性文摘期刊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逐渐成为我国期刊出版界的独特媒介景观.然而,因面临新媒体的显性冲击、持续加剧的期刊内部竞争及读者阅读需求改变的挑战与困境,综合性文摘期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逐渐式微.基于此,文章提出综合性文摘期刊在新媒体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6.
文摘类期刊是相对于原创期刊而言的,它的稿件不是直接出自第一手作者,而是由文摘编辑选自其他的纸质或网络媒体,并依据媒体自身的读者、市场定位、风格特色进行一定的编辑加工,从而提供给读者的一种期刊形式。  相似文献   

17.
谈新媒体对传统文摘期刊的影响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杂志有两种,一种是有平面载体的,另一种是没有平面载体的。前者是传统纸质杂志的电子版,后者则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大量图片、音乐、Flash动画、视频穿插应用,具备多元的表现形式,并且省去了传统杂志巨大的纸张和印刷成本。这种新型出版物也具有纸质杂志的属性,有固定栏目、按顺序连续出版。文摘类期刊在网络媒体的冲击下如何变革与发展,亟待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8.
付江 《出版广角》2015,(10):60-62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期刊业的转型、升级、贴近和跨界自在情理之中.移动互联网的核心理念可概括为"5F思维",即碎片化思维、粉丝思维、焦点思维、快一步思维和第一思维.作为传统期刊市场中的重要类型之一,文摘期刊本身就具备诸如免费、分享、互动和平台化等互联网"基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牢牢抓住"服务"这一关键,大众文摘期刊就可以通过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以及组织再造,实现从"+互联网"向"互联网+"的跨越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老牌文摘期刊:冰火两重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升国 《传媒》2007,(1):46-48
在中国的期刊中,文摘期刊尤为引人注目.<读者>作为先锋,开发了文摘类期刊市场,获得空前的成功,月发行量超过1000万份,不仅成为文摘期刊发行之王,也是中国期刊发行执牛耳者,加上<青年文摘>等几本发行过百万的第二梯队和一些发行几十万的新进部队,我国文摘期刊在发行市场所占份额远远高于其他类别的期刊,文摘期刊俨然成为愈演愈烈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05,(1):56-56
针对一段时期以来,不少文摘、选刊类期刊转载或摘编非法出版物内容的现象增多的问题,近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通知,通知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