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农意识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小农意识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改变,小农意识的改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浅探小农意识对现代化进程消极影响的改造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农意识在我国根深蒂固,自病不觉。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我们看到,小农意识已经成为迟滞我国现代化进程最主要的思想桎梏之一。为改变这种现状,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有必要对小农意识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3.
论小农意识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广泛存在于农民心中的小农意识则是影响工作开展的障碍。小农意识是一种与小农经济相伴随的落后观念,其在广大农村的广泛存在有其地理和历史的成因,对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危害性。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教育逐步消除农民的小农意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在社会转型时期,学校的德育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城市化意识教育是我校针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是根据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宣传现代城市理念,以改变千百年来沉淀下来的深厚“小农意识”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根。它强调的是一种意念、一种责任和一种文化,它把生活世界视为道德教育的基。  相似文献   

5.
文化现代化中的官文化与小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官文化和小农意识的普遍存在和残留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主要表现有:官本位和官至上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长官意志决定论;官僚主义作风;反对竞争;贫富均平等,对中国文化现代化起着相当大的负面作用。中国要走向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与传统的官文化与小农意识断根。  相似文献   

6.
余全有 《天中学刊》2001,16(4):68-70
近代以来,驻马店地区的商品经济得到缓慢发展,广大农村也出现了商业化趋势,本区因位于中原腹地而受外国经济影响较晚,加之根深蒂固的小农意识和频繁的战乱骚扰,使本区商品经济发展一直滞后,并呈现出自身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虽然《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了农民的反封建思想,但太平天国自始至终实行的仍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由太平军的小农意识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村落社会小农意识的生成土壤是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家国一体的社会政治结构、被剥削和被压迫弱的社会地位以及伦理本位的传统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信息公开透明与我国政府正面形象的树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要求现代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从保守型向开放型转变,在全球化、国际化、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语境下,改变封闭、保守的小农意识,公开政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他人的曲解、误解,已成为现代政府树立自身正面形象的应有之义。同时,信息保守与中国自古以来的社会经济、国民性格、文化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湖南省衡南地区农村"三下乡"社会调查为例,分析了小农意识在我国农村中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原因,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抓好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来改造小农意识,推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克服职业教育的“小农意识”河南信阳地区教委张本波本栏编辑辛振镒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两种有趣的现象。城市职教“无意插柳柳成荫”,形式活,规模大,生源足,红红火火,蒸蒸日上。而被视作“重点”和“难点”的农村职教却“有心栽花花不开”,尽管投入了大量...  相似文献   

12.
知识转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但是由于我国小农意识的存在和相关政策的虚设,我国知识转化的现状不容乐观,知识转化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实现多层次、多部门联动,积极促进知识转化就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之所以脱离农村实际是因为没有把握住农民自身的特点。而农民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小农意识的强化,过分讲求实惠及人情世故,重复而单调的生活方式养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所有这些都应当成为农村教育着力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国前后,在城市接管工作中,一些党的干部身上暴露出严重的小农意识,给城市工作和党的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引起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注,为此,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在城市中进行大规模的思想教育和建党整干运动,这次运动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5.
现阶段中国社会行政集权体制的存续,以及传统的官本位文化、小农意识在公民中的普遍存在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障碍,也是当前民主政治脆弱性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注意对其进行分阶段,有步骤的改革,用民主政治的制度、体制、原则、思想意识等统领中国政治领域变革,同时注重政治主体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小农意识与中国现代化》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中华博士文库”中的第一本书,是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袁银传教授在其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新作。几年前,袁银传博士毕业论文在评审和答辩过程中,就得到了国内哲学界前辈的充分肯定。此次成书出版,作者又吸收了新的研究成果。该书从农民意识的角度深刻反思中国传统文化,探讨小农意识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的新思路、新观点。原武汉大学校长、著名哲学家陶德麟教授在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称该书“是一本以科学态度严肃地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学术著…  相似文献   

17.
建国初进城干部小农意识的暴露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前后,大批进城干部身上暴露出了严重的小农意识,给党的城市工作和党的形象带来不良影响,这种情况引起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关注。为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以克服和纠正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降,在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支配下,传统的小农长期被视之为被贬抑和被批判的对象。与传统的农户经济相关的“小农经济”、“小农意识”都属于落后的代名词,要加以改造。但是,传统总是会以其特有的方式顽强地表现自己。经历一番改造以后,传统的生产单位——农户再次复活,成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生产、生活和交往单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是对普通话运用和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对说标准的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普通话培训测试不过是走过场、搞形式,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没有接收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普通话水平较低;年龄偏大,思想上还有着浓重的小农意识,存在着方言优越感。认为自己那么多年没有用普通话教学也过来了,学生能听懂自己上的课、学好自己所教的学科就行。所以对使用普通话教学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大师”缺席、“经典”匮乏的原因是“小农意识”太重,“小资情调”太浓,“贵族精神”阙如。造成这种“原因”的原因则是中国当代文艺家的出身、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的影响和各种本土及外来思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