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西寿阳的祁氏宗族在明清时期得到极大的发展,尤其是清代以来,族内名人辈出,宗族建设迅速展开。通过细致描述祁氏的源流及其宗族建设活动,包括创修族谱、建立祁氏家庙和支祠、祭祖仪式等等方面,展现华北宗族维持宗族凝聚力的各种方式,可以为明清时期华北宗族在基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提供具体的个案。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通过贩运贸易,山西商人的行商足迹遍及东北、西北、京津等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以及本省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省内晋商经营活动舞台和交易场所的山西市镇,也因晋商而盛衰。文章结合不同地域的晋商在这一时期发展轨迹,对山西商业市镇作了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3.
晋商作为山西乃至全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经济团体,早在明清时期就在经营活动中体现出了作为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晋商对外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现在对国家、行业、消费者方面,对内则体现在人才的任用,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的激励方面。晋商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充分显示了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早期实践。  相似文献   

4.
以明清时期晋商为主体创造的晋商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是山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在商贸文化、建筑文化、家族文化、戏曲文化等几个方面.结合新时期推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文化发展要求,为有效传承晋商文化,以山西高校教育体系中"晋商文化"课程为考察中心,从建设文化底蕴深厚的通识课、打造学生喜欢的文化社团、设置多样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三个角度分析晋商文化课堂实践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5.
清代是晋省城市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间内,太原府的晋商尤为活跃,他们直接带动了太原府乃至山西省的商业发展.从市镇的角度出发,依据城镇集聚理论,探索明清时期太原府的市镇状况,分析晋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发现晋商在明清时期对山西的市镇的影响是必然的,程度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晋商"专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为明清十大商帮之首。晋商倡导"学而优则商"观念,优秀学子将商作为本业,开创了中国传统社会多元价值取向的格局。"学而优则商"观念的实质是崇商、重商,是传统思想与三晋大地的自然、经济、历史因素高度契合的结果。它架起了传统文化的底蕴、精髓与商业行为、商业伦理有机融合的桥梁,进而锻造了熠熠生辉的晋商群体和晋商文化,是儒商精神的典型代表。晋商对儒家传统经济伦理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形成了独特的义利观、诚信观、勤俭观,是优秀的商业文化遗产。研究此观念,不仅有利于弘扬晋商文化,而且对现代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明清晋商研究是对明清时期中国晋商进行的多角度的一系列研究。“诚信,仁义”是明清晋商的金字招牌,但诚信是无论古今及无论任何地方的商人都提倡的公序良俗,并非晋商独有。明清晋商对内部的管理强调等级制官场文化的“官僚君主制”,这种明清晋商特色的管理模式尽管对明清晋商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也为明清晋商走向衰败埋下了伏笔。只有给明清晋商一个清晰、准确和基本的定位,才能为后续研究明清晋商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的徽州宗族通过征收赋税、培养宗族子弟入仕、创办义田和义学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宗族管理、维护宗族内部团结的作用。同时徽州宗族还对国家的政策和儒家伦理规范积极宣传,在宗族中进行宣讲和教化,按照国家政策管理徽州宗族社会,保持了徽州地区基层社会的长期稳定,这与国家希望地方基层社会保持稳定进而保证封建统治能够长期延续的目的有相契合之处,体现了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与国家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以山西的太原、晋中、临汾、运城四地市所在的南同蒲线为中心,商业明非常发达。五百多年业,其悠久绵长的经商传统、辉煌持久的商业成果、仁义信勇的晋商精神,形成了光辉灿烂、彪炳史册的晋商化,使后人景仰,令世界称奇。  相似文献   

10.
双子星座:徽商、晋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的徽商与晋商兴衰轨迹极其相似,商帮性质也别无二致。但经营机制各具特色:徽商任用宗族人员,使用僮仆,慎择掌计;晋商避亲用乡,采用人身顶股制和层级管理制。价值取向也迥然有别:读书仕进是徽商的终极追求,而经商谋利是晋商的第一选择。由此产生的不同影响是徽商衰落了,但其所支持的文化事业发展了,他们培养的一代代文化精英,推动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晋商衰落了,随之而来的文化事业上的空白,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以晋商、徽商为代表的“十大商帮”。近年来,对于晋商的兴起、发展以及衰落的原因,已有较多的研究,而包括徽商在内的徽学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文章从明清时期中国商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角度出发,结合晋商、徽商账簿的会计分析,对晋商、徽商的资本组织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山西商帮是明清时期重要的商人集团,其经营的商品以盐、茶规模最大,两者均为官府严格控制的专卖商品,均能获得垄断利润,因而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盐商与茶商在兴起的时代背景、经营活动的地域范围、衰落的原因等方面又有明显的相异处。本文就山西盐商和茶商之间的异同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3.
由于促使晋商、徽商从商的原因不同,徽商与晋商所处的文化氛围不同,宗族势力强弱不同以及与封建政治势力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在对待儒学科举的态度上,晋商和徽商也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4.
在明清时期市场经济发育极不完善,官府对商业采取自由放任,无《商法》可保护商人正当利益条件下,山陕商人为了争取利润最大化,厘定各项制度,并以契约的形式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表现了很高的经营智慧和经营艺术,成为山陕商人五百年经营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在今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总结这些经验,对保证市场经济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可提供操作性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5.
明清晋商的崛起,除了明代实行"开中法"、清朝统一中国后大力发展北方边贸等客观因素外,有着多方面的内在因素,其中包括善抓机遇、敢为人先的理念,思想解放、观念开放的认知,不断探索、锐意改革的闯劲,诚信为本、信誉第一的风范,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聪慧。晋商发展中留下的这些历史经验,对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培育市场主体,重振地方商业实力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反思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河东盐池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食盐产区,所产食盐销往山西、河南和陕西的一百多个州县。通过河东盐的销售,山西地区相对于河南、陕西形成了地区间的"贸易顺差",由此导致白银长期流入山西,山西地区的白银存量持续增加。白银流入促进了明清山西的经济发展,也是明清晋商辉煌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晋商是明清之际的大商帮,曾经垄断了中俄交界的恰克图贸易。之所以形成如此历史现象,首先在于清初对蒙古及俄罗斯贸易的开放政策;其次,当时商品经济的大发展为长途贩运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而晋商自身的商业习惯、商业积淀则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歙县江村江氏商人是徽商的典型代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江村商人崛起于商界。虽然明末战乱使江村商人遭受重创,但是清初的一系列政策使江村商人获得了重整旗鼓的机会,迅速发展,并于乾隆时期达到极盛。了解江村商人的发展及其衰落的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明清时期的徽商乃至明清徽州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