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红楼梦》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曹雪芹有意追求的艺术技巧与现代西方距离控制理论暗合,在作者、叙述者、读者和人物之间拉开距离。作者与叙述者疏离,叙述者并不完全反映作者的思想规范。作者运用各种手法引导读者阅读,使读者接近作者的思想。曹雪芹通过选择叙述者、叙述视角在文本中构建距离,以达到一定的美感效果。距离的设置使读者在作者指引下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超乎作家意外的神奇效果,正所谓“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在心灵深处的沟通与共鸣,无疑是优秀作品的最佳效果。读者作为作者的知音,读者由作品引起共鸣,是通过作品对读者的感发实现的。自然感发了作者,而作者又通过作品感发着读者,这就是所谓“兴”。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的兴,便是感发,是指作品对读者的感发。这种感发,常常是一种“不期而遇”的兴会,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欣喜,因而也常常会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情。读者…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大部分采用全知视角来叙事。通过全知视角作者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瑰丽无比的武侠世界。利用全知视角的叙事特点,作者全面掌控故事,或向读者做出详尽的解释和评价,或留有伏笔做铺垫,予取予夺,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种叙事策略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上取得了非凡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婉 《贵州教育》2010,(2):44-45
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使读者更充分地挖掘、理解作品,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中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借助想象体验作者创作的思绪,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人作品,从而产生认识体验,准确、快捷地把握作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5.
以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比较系统地研究制约新闻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首先指出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决策过程,涉及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以及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这两个因素。其次,从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相互认知语境,源语作者相关文化假设在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缺省以及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相矛盾三种情况探究新闻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译语读者在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6.
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学,是作为对当代西方作者中心论批评和文本中心论批评的反判而出现的。充分重视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文学史就是文学的读者接受史、效果史,并进而将接受美学发展为文本--读者相互交流与对话的新理论。把“意义未定与空白”作为作品好坏与否的一个标准,强调读者及其阅读,实现了西方文论第二次大转向。  相似文献   

7.
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是小说叙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小说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理想的小说译文应当实现目的语文本隐含译者和“源语文本隐含作者、隐含译文读者和源语文本隐含读者的等同,从而使译文与原文产生同样的叙事美学效果。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译者有意或者无意的选择往往会导致译文与原文在隐含作者和隐含读者上的偏离。  相似文献   

8.
孙剑 《学语文》2008,(4):40-40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读者求得对文本与作者理解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沟通与交流,其实质就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对话。而此种对话应该是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层对话。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够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对话,  相似文献   

9.
沟通读者作者服务高校基层本刊在东北三省召开读者作者座谈会为进一步沟通本刊与读者和作者的联系,促进本刊与高校和基层的交流合作,本刊编辑部于7月中下旬先后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召开了3次座谈会。本刊负责人王箴禹同志向与会同志介绍了本刊的基本情况和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编辑与作者和读者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要提高学报质量编辑应在作者和读者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李宏生 《阅读与鉴赏》2007,(11):18-20,42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是一种不对称的交流。读者与作者没有共享的现实语境,作者不能当面回答读者的询问和质疑,交流不能构成反馈,读者无法检验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阐释是否恰当正确。这种交流的不对称性也造成了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因此,阅读对话交流就需要一种起调节作用的中介.以使读者能够有效地进入文本的天地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较为准确地解释、重建文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编者与作者、读者的换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编者与作者、编者与读者的换位思考,可以使编者能更好地了解作者与读者的需求,并根据这种需求,及时调整办刊思路,以进一步提高进物质量。  相似文献   

13.
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语读者的企盼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在探究文学作品名的命名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探讨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标准,即译者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译名既要给译文读者传达原名所含信息,又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作者的立题意图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文章对文学作品名翻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后提出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站在桥的这边,如果对对岸充满好奇与期待,那么一定会迫不及待地登上阅读这座桥梁,去了解和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6.
同样一件事情,叙述的方式不同,产生的表达效果就不同。小小说《风波》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是作者的叙述方式很巧妙,于是简单的故事变得有趣、曲折起来,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作者叙述事情不从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开始,而是直接切入。随着叙述的展开,让读者逐步看清事情的全貌。作品一开始就写道:“少年跨进小店的时候……”至于少年为什么跨进小店,作者没有说。这种叙述方式,不仅简洁,而且还造成了悬念:少年跨进小店干什么?作者在作品的开篇就给读者设置了一个疑问。随着阅读的继续,我们明白了少年进小店是买文具。但是,作者…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各位读者、作者朋友:大家好!在各位读者、作者朋友的热情关怀和支持下,我们的刊物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读者越来越多。有的读者、作者朋友给我们来信,希望我们谈谈投稿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阅读活动是间接交际行为,存在作者、文本、读者三极,阅读是三极的统一,即读者以文本为基础,与作者进行对话,这就是范化阅读,反之就是异化阅读。应当在阅读教学中提倡范化,正确认识异化。  相似文献   

19.
优秀学术期刊应具备的条件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是《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创刊20周年,借此笔会之机,谈点感想。 在我看来,一份优秀的杂志,至少可以起到以下三个重要的作用: 一是中介的作用——它把作者介绍给广大的读者,又使读者认识了作者,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这是杂志的基本作用,不必多说。 二是导师的作用——过去人们认为杂志只是出文章的,实际上,好的杂志本身也具有导师的功能。它一方面通过杂志的办刊思想,通过与作者和读者的交往,通过办刊的导向以及通过对作者文章的精雕细琢的修改,促进作者开拓思路,获得进步,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向学术界推介…  相似文献   

20.
编辑的作者意识与读者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是作者与读者的中介。编辑在从事编辑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同时具备作者意识与读者意识,包括作者权利的意识、作者责任的意识、作者群体的意识和读者定位的意识、读者反馈的意识等。编辑、作者和读者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编辑的作者意识与读者意识对出版物质量的高低及出版系统运行的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出版系统保持自身整体有序、稳定状态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