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单纯地传授;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活动教师不要代替。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自主探究,发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3.
快乐识字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  相似文献   

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现代建构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又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提示;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探究得到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老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探究活动,教师不要代替.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才会有动力,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具有很大的益处.一、自主式探究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高中生自尊心非常强,害怕出现错误,很多时候是依赖教师的教来进行学习的.其实学生学习数学是非常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心  相似文献   

7.
钟新华 《小学生》2013,(12):64-64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呼唤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合作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要放手给学生探究;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要留有学生充分的空间;凡是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要让学生自由操作,让学生在体验中开启思维,自主探究,把握数学本质,获取鲜活的知识。一、巧设数学问题情境,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的数学知识。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教学时教师应十分重视创设问题情境,在新知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感觉到问题是与旧知有联系的,又是新奇的,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教育的飞速发展,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基本教学模式,同时,又成为课程规划的一项重要的培养目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自己探究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自己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自己操作的活动教师不要代替.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按照这一要求,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特征出发,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尝试、探索、了解和发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为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获得…  相似文献   

11.
庄诗晓 《考试周刊》2014,(72):79-79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学;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应用题的教学往往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独立、内容枯燥、信息量大而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而新课标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要求在教学中认真实施.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  相似文献   

14.
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呼唤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合作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觉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要放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规定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记忆与模仿。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才是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方式。同时,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更多数学活动与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获得更加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6.
孙苏华 《辅导员》2009,(13):101-1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而论,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但笔者同时认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应“思维”先行。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下,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指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是凭空设想,而是教师要设法创设种种数学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悬念,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应用…  相似文献   

18.
如今,如下观点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在数学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活动,教师不要代替。但是,具体到一节新授课,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应用题的教学往往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独立、内容枯燥、信息量大而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而新课标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下面例谈我在新教材<函数的应用举例>中的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问题与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与任务去学习,激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同时,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