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就理论而言,还是就实际作品而言,胡适的传记文字都是较偏历史的,而林语堂的则较偏文学。胡适所提倡的"传记文学",其实是"以文为史",而林语堂则是"文史兼容"。他们两人不同的风格和取向,很可以代表现代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两个方向。比较两人有关传记文学的理论和作品,可以为现代中国的传记文学理出一些头绪。  相似文献   

2.
12月17—18日,中外传记研究会第15届年会在南方医科大学召开。此次大会主题为"传记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旨在拓展中外传记文学研究的理论领域、丰富传记文学的阐释视角,提升国内传记文学创作水平,来自中美高校的学者及我国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代表百余人参会。  相似文献   

3.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各国学者在传记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于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办"中国传记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7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围绕“古代传记的总体考察”、“先秦到两汉的传记文学”、“汉代以后的传记文学”等议题展开热烈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7年的传记文学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名著重说、理论探讨、问题研究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  相似文献   

6.
朱东润在传记文学领域各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而关于其在传记文学结构美学方面研究,却常常被人忽视其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朱东润传记文学理论的梳理,来认识朱东润对于传记文学结构美学的贡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的阐释和进一步的厘清:传主与时代的关系,传主与文章的篇制的关系,以及"颊上三毫"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和走向不令人乐观,旧时的传记文学、外国的传记文学、当今的传记文学纷纷出版,共同构成了今天传记文学的虚假繁荣。追溯当今传记文学不能真正繁荣的根本原因有三:一、缺“小”选“大”,二、光环效应,三、独立意识缺失,这就需要我们克服缺失,而重建独立意识,重建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传记文学承担着比其他文学更沉重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8.
张旭斌 《教书育人》2012,(30):104-105
大学语文教学是以名家名著作为教学内容的,它在传递给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道德品质传给学生,这是其他学科不能给予的。因此,虽然在医学院校,大学语文不是专业课,但是大学语文可以扩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记文学历史悠久,具有优良的传统,即:尊重历史,追求历史真实;强调伦理道德,弘扬正气,激浊扬清;讲究谋篇布局和表达艺术。其中,追求历史真实是传记文学之魂,是中华史传文学的核心精神。1949年后,传记文学的历史传统由于特定的政治语境而中断。在意识形态的扭曲下,所谓的传记文学作品出于思想教育的需要,普遍存在着虚饰夸张的问题。传记文学写作背离传统,沦为政治工具。新时期以来,传记文学写作努力回归历史真实与生活真实,但是由于意识形态的作用,仍然谨小慎微,为尊者讳的现象仍然存在。香港的传记文学写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一方面继承历史传统,真实客观地叙事;敢于直言;另一方面,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思想意识统率写作。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自传、边缘自传文本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对其传记文本作整体性梳理和系统性研究对沈从文及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均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中国20世纪传记文学发展的主要发展阶段(即从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突破和发展,以及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形发展)和主要作家作品,论述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传记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并进而总结了中国20世纪传记文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展望了中国21世纪传记文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0月在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召开了由内江师范学院、《明清小说研究》杂志社、中国古代小说网主办的"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小说"国际学术研讨会。讨论议题包括古代小说文化研究,小说名著研究,小说史研究,小说创作观念、文献及作家生平研究,以及古代小说研究状况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传记文学大国。几千年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但是,相对而言,传记文学的分析评论及理论研究,则显得极其薄弱。集传记文学作家与研究家于一身的四川外语学院郭久麟教授,决心凭自己的努力,填补传记文学研究方面的空白。他经过多年来的潜心研究,继1999年出版《传记文学写作论》之后,又于今年五月在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了40万字的理论专著《传记文学写作与鉴赏》。这可以看作是郭久麟献给二十一世纪的珍贵礼物,也是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的新收获。郭久麟从中学时代就开始热爱传记文学,粉碎“四人帮”以后,…  相似文献   

14.
阎静 《历史教学问题》2008,(6):90-91,23
由于专业上的喜好.近来反复阅读《20世纪中国史学名著提要》一书(马宝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下文简称“名著提要”)。读后,一个总的认识是:它是20世纪中国众多史学名家及其所撰史学名著的一个缩影.甚至也可以看作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何锦旭 《现代语文》2005,(10):15-15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第一部传记文学名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概观》,是作者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在中国当代传记文学园地里进行微观细化和宏观整合的结果,是当代传记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它既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可谓“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为传记文学名著,《史记》记录了四千多个人物,其中给人深刻印象的有一百多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往往代表了社会上的某一类人,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的达到了一定的典型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名著是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建构学生正确审美价值取向的理想的教材蓝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文课本附录中的"名著导读"部分及选自名著的课文,结合时代背景和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需要,通过提高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制订阅读三年规划等方法实现"导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与批评,大致有这样四个方面:一、传记文学基本理论研究;二、传记文学发展历史研究;三、传记文学作家作品研究;四、国外传记文学研究与理论译介。文章比较详细地回顾了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态势,对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论文、专著也作了评析,并呼唤更多的学者加盟传记文学理论研究与批评的队伍。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编、万伯翱等著《传记文学新近学术文论选》,2011年1月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选取了2009年"中华传记文学(香港)国际学术研讨会"部分论文,又增补了一些传记作家、学者最近发表的重要文章。全书分为"基本问题"、"当代视野"、"域外传论"、"专类与专题评论"、"作家与作品论析"等五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