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老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他指出了训练语文技能的方法是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那么,作为语文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存在着过多地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而严重的游离甚至架空语言文字的现象。语文教学要运用多种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语言训练,按照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特点,指导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如何才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看来只有以训练为主,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语言实践,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熊义勇 《陕西教育》2003,(11):29-30
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要闯出一条生路,就必须走出重讲解分析的误区,增强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语言训练上,将语言的积淀以及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是语文教学所面临的一个实践课题,笔者就自己在进行口语交际实验训练中的一点心得加以归结,提出了一些训练的方法和程序.  相似文献   

6.
师父于永正多次对我说:“语文是一种技能,要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教小学生,靠的是工夫,要‘手把手’地教。”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种工具,语文能力是一种技能技巧,它必须完成语言文字的训练,才能把知识转为能力。张志公先生在论述"语文"这个工具时指出:凡属工具,最重要的是准确地操纵它,熟练地运用它。只有这样,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准确地操纵、熟练地运用"语文"这个工具,这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形成,必须靠训练,也只有靠训练才能使老师们在教学时砍掉多余的讲解和繁琐的分析,节约每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读书,练说话,练造句,练写篇段,保证训练的量,提高训练的质。那么,如何立足于课堂,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并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的一面.既然有工具性的特征,人们要掌握这个"工具"就必须具有一定的技能.大凡具有技能特征的东西,要掌握它,就需要训练.体育竞技需要训练,没有艰苦的训练,女排姑娘难以夺得世界冠军;军事斗争需要训练,没有刻苦的训练,不会取得战斗的胜利.教师成长需要训练,没有基本功的训练,难以成为出色的教师.同样,语言技能的掌握,也离不开训练.当然,"训练"是相对技能而言的,即训练的对象一般是技能,而不是什么都"训练".我以为问题不在于语文教学要不要训练,而是要回答"训练"什么,怎么训练."泛训练化"是错误的,回避训练也是不客观的.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语言训练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以往的语文教学重视内容和结论,缺乏语言训练,近些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语言训练的重要性,但又出现了一种为语言训练而训练的现象,训练策略、训练内容单一,缺乏综合性因素的协调与开发。语言训练必须挖掘教材的语言训练点,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言训练具有自身的规律可循,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心智技能进行训练。本文分析了语文教学语言训练的现状,对加强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措施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只有学生读懂课文或听懂教师语言,才能领会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到各种知识,受到一定的教育。而学生要学会、写好文章,或说明白一个道理、一件事情以及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必须运用语言。可见语言训练的重要。 语文课的语言教学,应从内部语言思维能力训练入手,进而达到提高外部语言能力的目的,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和文学知识方面的良好教育。 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特殊含义,训练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在特定的语境中,有…  相似文献   

12.
1强化语文知识学习,从生活中领悟语感 叶圣陶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就求我们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时候,从具体的课文出发,把语言文字知识当作一种言语行为规范去指导学生的语言实践,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的语言文字知识,直至使之形成一种良好的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知识是能力形成的第—素,是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学而不思则罔”,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现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前人的经验证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强调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哪一项也离不开思维训练。学习“听”,就要和说话者一起思考,边听边思考才能理解;学习“说”,就是能用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4.
训练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离不开有的放矢的训练,而训练必须循序渐进,注重阶梯性,唯其如此,训练才能体现其价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和思想性是语文的两种基本属性。语文之所以能充当交流思想的工具,一靠语言,二靠思维。无论是说给别人听,或是听别人说,无论是写文章给别人读,或是读别人写的文章,都是语言和思维的体现。人们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都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当一个人在生活实践中遇到了某个问题,他就会在头脑中针对这个问题,以语言为工具,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维加工,最后形成一种认识,这就是思想。可见,离开了语言和思维,就不可能形成思想,语文也就不会具有思想性。因此,我们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要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6.
语言运用,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只有掌握对语言的据情境的运用,才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下面笔者根据历届高考试题的内容、归纳出对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几种训练。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种工具,只有加强训练,才能运用娴熟。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品读词句、背诵积累、强化练习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训练语感,锤炼文本语言,吸收语言精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18.
字、词、名、段、篇,是阅读教学认知体系中永恒不变的主旋律。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之中,字、词、名、段、篇,彼此间总是互为依存,且整体关联着,没有谁可孤悬于文本之外,成为一个超越文本之外的独立教学体。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就要紧扣教材,进行扎实、有效地语言训练,学生才能真正学好语文。那么,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究竟要追寻什么样的字词教学呢?以下几则案例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些许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在分析和讲解作品时,存在重思想内容分析,轻或少语言技能训练的现象,这样的做法无疑悖离了语文教学所强调的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同时也是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丧失的重要原因。鉴于此,本文试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技能训练的必要性、方法与切入角度作一简析。  相似文献   

20.
杨琳  廖娟 《今日教育》2011,(11):56-57
吕叔湘先生认为:“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学生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圈的是掌握语言工具,而掌握语言工具最基本的途径便是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