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更生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较早科学地、完整地、系统地提出并践行爱国、科学、民主、创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之一,为我国,尤其是苏北地区爱国、科学、民主、创新的教育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李更生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敏 《考试周刊》2012,(84):16-17
爱国情怀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是整个民族和个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兴亡而奔走呼号,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因国家兴亡而豪情满怀,抒写爱国篇章,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古典诗歌名作。这些爱国诗篇或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对民族命运和祖国安危的担忧,或抒发自己保家卫国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今天再看这些诗歌,依然为他们所感动。佩服与惊叹之佘留给我们的是深远的现实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白的诗歌,凝结在其中的山水情结是理解他的诗歌的关键。成长于四川,漫游长江南北,诗仙用心在歌颂长江的山水风物,也唱响了他深沉、奔放的爱国之曲。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认为,国学具有三大功用,一是可以培育爱国情怀,二是可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三是可以塑造国民道德。学习国学应该重视小学,因为精通小学是学习和研究国学的基础。章太炎的这一"国学观"对我国的当代教育极具启发价值。文章从学习国学是为了开通智慧、小学是学好国学的基础、读史是为了树立爱国之心、道德教育要注重践行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今天的国学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的山水田园词思想内容丰富,意义深远,寄托着他的社会理想,抒发了他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否定其思想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开国领袖毛泽东》通过展现震撼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建国初期几个影响深远的伟大运动,全方位多角度表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展现了一系列革命领袖人物和名爱国民主人士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7.
《伪装者》作为一部抗日谍战剧,以其独特性给人们带来新的视觉观感。整部剧以明家为主要叙述环境,涉及人物众多,并赋予多重伪装身份,上演了一场激烈的爱国战争戏。而结构主义叙事学的代表人物格雷马斯,他的角色模式和语义矩阵为分析《伪装者》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角色模式分析其爱国的表层意义,以语义矩阵模式挖掘深层的人性。另外,这部剧又映衬出对90后的认同感、电视剧转型的背后是国民心态、兴趣点的转型等多重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棠张镇桑蚕文化基地研学为基础,阐述了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并探讨将该战略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教育中普及国学经典,营造学习中华文明的氛围,对于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爱国情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应对市场经济下的新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处于青春后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强化思想教育和引领,不仅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充分发掘出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采取更加灵活丰富的形式,让爱国这一理念深深镌刻于学生脑海,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由于高中文理分科过早,导致理科生对历史这一学科十分轻视。实际上,历史学科的教育,对于增长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9.3"阅兵是中国第一次以阅兵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阅兵在展现国家实力的同时,更能让民众牢记历史、培植爱国情感。这次阅兵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一次难得良机,对青少年道德素养与品质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学教育是作用于少年儿童、有益于少年儿童一辈子的教育。开展国学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推进未成年人健康快乐地成长,提升基本素养。同时,通过国学教育,也可以让少年儿童了解国情国史,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相似文献   

14.
黄道周的孝道理论和孝道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黄道周的孝道理论具有爱民、恤民的民本内涵和事君从“义”的反封建专制的开明精神。在行为上他把奉亲与用世相统一,事君与爱国相统一,从奉亲事君始,而目标在于社稷苍生;它远远突破了服务于一人一姓的狭隘观点,而追求天下苍生的共同利益,其孝道理论及行为都具有进步的民本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的精神遗产;更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及重要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高中生学习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可以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可以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还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6.
精神是事业的灵魂,图书馆精神是这一灵魂的体现,其核心思想是"爱国、爱馆、爱书".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教学与科研,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水平,除技术及硬件设施外,最重要的应重视并弘扬图书馆精神,此为治馆之本.  相似文献   

17.
爱国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在学校中,爱国教育普遍得到了重视,但少有人关注和研究爱国与心理健康之间的重要联系。本文从爱国可以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爱国可以坚定学生的情感世界、爱国可以激发学生的生命担当三个方面,讨论了爱国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并强调了爱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分析研究新形势下在技工院校中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意义与途径,创新在技工院校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厚植技工院校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技工院校党史宣传教育的深入开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魏贤 《教师》2013,(8):125-125
图书馆是高校学生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绝佳场所,是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人文思想以及爱国思想的重要途径。高校图书馆积极主动为高校学生新书推介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重点讨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为高校学生新书推介的核心能力上进行提升,为高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出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刘小兰 《教育导刊》2009,(12):50-52
民歌作为地方教材的内容,有很多积极的意义。然而,在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从民歌本身的曲调特点、审美情趣出发,挖掘民歌中育人的文化内涵,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爱国爱乡情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