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彩冰 《教育导刊》2003,(10):44-4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启动后,中学将开设“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形成新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在“问题研究”中获取知识。这是生物教学的一个亮点。如何认识生物学科中开设的研究性课题?在教学过程中又如何去具体地落实?需要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一、有关高中生物学科研究性课题的认识在高一、高二年级课程设置中开设了研究性课程,而高中新教材中又安排研究性课题的学习,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在生物教学中设置研究性课题有什么意义?生物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新教材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 :增加了研究性学习 .对于我们广大师生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 ,大家都在探索过程之中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教学时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为什么要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如何由浅入深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使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讲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说 ,研究性学习是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 ,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呢?目前 ,对研究性学习的诠释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陆《研究性学习及其基本特征》)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学院霍益萍、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题定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 ,作出有别于中学生的具体安排。因为研…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科研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它的基本观点是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 ,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 ,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 ,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近几年 ,在普通高中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活动 ,逐渐成为大家日益关注的焦点。那么 ,在小学阶段是否能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 ?该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 ?一、可行性分析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研究学习的内容。它改变传统的“灌输”、“识记”的…  相似文献   

5.
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本文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对于怎样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问题情景?研究探索?归纳总结?知识迁移”基本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6.
政治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在学习活动中,二者相辅相成。之所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地强调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地位,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实际上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所有学科的,同样也渗透于政治教学的学科中。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有不少  相似文献   

7.
大学物理学科教育中应该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内较广泛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同样应该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出发,分析了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而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大学物理学科教育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指导的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研究性课程 ,因为当初“研究性学习”就是作为一个课程名称提出的。随着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现在看来 ,研究性学习并不仅仅是一个课程名称 ,它还是 (并且首先是 )一种学习方式 ;研究性课程固然是以这种学习方式为主 ,就是在学科课程中也应该大力推行这种学习方式。目前 ,我们正面临着改革传统的化学教学的艰巨任务 ,研究性学习可以作为改革化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化学课程中推行研究性学习方式这能行吗 ?研究时间不够怎么办 ?化学知识学习受影响怎么办 ?找不到研究课题怎么办 ?学生不会…  相似文献   

9.
蒋军晶 《辽宁教育》2004,(5):50-51,6
人类从出生开始,总是伴随着问题而生存,对于问题的探索与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问题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小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同样,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也往往从“问题”开始。由谁来提问题?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都处在一种等待老师提问题的状态中,一旦没有老师,结果会怎样?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动”中感悟,通过“动”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深入,新教材在全国各地逐步的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正成为中学教学研究的重点.关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北京市东城区教研科研中心赫澎老师在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文(1)、(2)、(3)中进行了精彩的描述,读后获益良多,最近,我们课题组1利用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基础版,2002年5月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职业教育中心编著)第二册,采用赫老师在文(1)中提出的第三个层次的“研究性学习”形式,进行了一次在课堂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有一定的价值,现提出,以供同行探讨.1 …  相似文献   

12.
当我们在酝酿这篇按语的时候,媒体披露了广东某市用假造低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消息。报纸还附上一幅照片,照片上一群学生拿着笔和本,仰看着兵马俑在记着什么。这让我们更加理解了中学历史课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重在学习如何研究。这大概没有什么争议。编辑部收到过很多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稿件,这些活动的主题和形式之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但阅后我们总感觉,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缺少些学科特点,即: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应该使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要求“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我们应当根据这些要求进一步探索和落实具体的、系统的、可操作的目标。例如:判断历史资料,“判断”至少包括真伪和价值两个问题。像秦兵马俑这样大的物都有假造(假造与仿制品是两个概念),都冠冕堂皇地拿出来做为历史实物教育学生,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置疑能力?正在实验使用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一“教学活动案例”——“调查近二十年来家庭生活状况的变化”。案例的主题是好的,提供的方法也是可行的。但是,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做为历史学科的活动,目标之一应该引导学生认识调查所获资料的真伪和价值问题。历史的真实是那么容易得到的吗?家中长辈及亲戚、邻里提供的材料都准确吗?有没有主观认识的成份?哪些可以做为第一手材料?哪些只能做第二手材料?还要用哪些方面的材料加以证实?如果没有具体的学科目标,这样的活动是否也可以列入思想政治课的范围?在史学研究中,对历史事实的认定与现行司法认定有很多思维方面的共性,这也是历史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价值的一个方面。当然,我们不能要求中学生很快就具有这种判断能力,学科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一个渐进过程的。本刊认为,上海方面有关研究性学习目标的探索就具有学科意义。聂幼犁、於以传等人对研究性学习的分类也有可操作性。例如,他们提出的“即时调整”式的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就是一种挑战。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活跃的,有很多原始思想。如何呵护这些有智力价值的思想萌芽,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终身。教师的育入水平和学识水平也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充分的展现。读如果仔细阅读一下这组章,一定会有所感触。上海的这组章包括“两类四种研究性学习”的九个案例。这九个案例是在全市一百多个案例中筛选出来的,各具特色,专家的点评也绝非客套。本刊将陆续刊出。刊载上海市的研究只是一块“砖”。本刊真诚地希望全国各地的教师们积极参与。您可以自论目标体系问题,也可以对他们提出的“目标纲要”品头论足,使目标进一步学科化、具体化和可操作。本刊也非常欢迎各地能够提供“案例研究”,可以按上海的案例格式撰写,“专家点评”则由本刊出面邀请。我们希望各师范大学历史系的教师都能关注这个课题。高等师范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未来教师的素质。本刊这样搞教学研究,您是否有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一、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学”有体验 在人的发展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都是必要的,但以往的教学中,我们注重了“接受性学习”,而忽略了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因此,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在教学中学生要“探究”、“合作”,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在研读过程中,要使小组各层学生都参与到“交流型”、“开放型”的课堂中来,消除了差异性对课堂教学的不利影响,形成了互动关系,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4.
方菁 《文教资料》2006,(35):121-122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让学生在课程中自己探索、研究问题的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显示的作用非常显著,目前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在高职《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深深体会到,推行研究性学习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如何在第一课堂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在这个课题的探索中,我们做了一部分工作,也有了初步的成效。下面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以便和同行们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性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所规定的重要内容。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把研究性学习提到理论和实践并举这一层面加以研究,使其成为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亮点。新的人教版实验本七年级上册的语文《写在前面》中有这样的描述:“将有一片神奇的天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人生、社会、自然……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展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这段话道出了现阶段语文学习所涉及的范畴。正因如此,新一轮语文教改更注重观念的更新。在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更有必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  相似文献   

17.
张安华 《化学教学》2002,(12):42-44
研究性学习的重心在哪里 ?是课外 ?还是课内 ?我认为以课堂为中心以及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研究性学习 ,更应是我们教学研究的重心。课内研究性学习的前、后都应与课外的探索活动相联系。应当怎样开展课内研究性学习 ?这里用《原电池》的课例 ,予以分析说明。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每个学生检查一下自己及家中的用具中有哪些是使用了电池的 ,并拆卸下来看一看是什么样的电池 (名称、形状、型号、正负极的标志、可否充电 )再安装好。还要求每人尽可能收集一些废旧电池带来。课题研究教师首先从放废旧电池的筐内取出几种形状各异的电池问其用途。由…  相似文献   

18.
刍议"研究性学习"及课堂教学之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在国家最新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 )》中被作为必修课程列出 ,它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基本目标 ,以科学研究为基本内容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形式的一种课程。笔者认为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是必要的 ,而将其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 ,全面推开、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则是更有价值的。本文仅此谈两点想法。1 对“研究性学习”理念要有理性的认识1 .1 “研究性学习”是教学观念的一次更新“研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而言 ,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它与“接受式学习”的区…  相似文献   

19.
舍得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刊的《让学生尝试“由失败走向成功”的研究过程———一节研究性教学的课堂实录》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生动的研究性课堂案例 .读罢课例 ,心中触动颇大 ,尤其是当我认真反复地研读过后 ,内心的感受更深了 .同为数学教师的我们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地分析研究问题、探索发现事物的过程 ,可是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和现行考试制度的压力 ,课堂上我们总有那么多的舍不得 ,那么多的不放心 ,又有几个人是真正放手大胆地实施研究性课堂教学呢 ?课例的执教者给我们一个很…  相似文献   

20.
陈开立 《云南教育》2003,(11):24-25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具体落实?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和实践。应当承认,目前的学校教育,课堂仍是主阵地。因此,立足于课堂,深入钻研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由于学校的教育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同时,继续思考研究,开拓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另一方面,在接受的同时,思维也受到某种条条框框的限制,丢失了个性和创意。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谈谈笔者的认识与实践。一、揭示知识背景,体验研究痕迹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