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调查小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在甘肃省白银市城镇和农村小学中分层随机抽样选取了670名1~6年级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小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对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和手机成瘾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调查小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小学生使用手机的时段集中于下午和晚上,使用时长周内平均1.6小时,周末平均3.2小时;观看短视频、微信聊天、手机游戏、在线学习是小学生使用手机最为主要的内容;小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检出率平均值为23.9%;城镇小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低于农村;随着年级增高,小学生手机成瘾程度加重;父母学历水平越高,小学生手机成瘾程度相对较低;年级、家庭所在地以及父母学历水平三个变量对小学生手机成瘾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海6所高校的1000多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被测者分为手机成瘾组、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成瘾组三个程度,从在校情况、家庭情况及手机消费习惯三个方面对以上三个程度进行差异性研究,得出在学习情况、校园文化活动、是否谈恋爱、家庭所在地、家庭背景、与父母的关系、所用手机价位、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平均每月手机直接消费价格等维度上,手机成瘾程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例1某手机经销商计划购进某品牌的A型、B型、C型三款手机共60部,每款手机至少要购进8部,且恰好用完购机款61000元.设购进A型手机x部,B型手机y部,三款手机的进价和预售价如下表: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电脑》2005,(2):31-31
NOKIA 6170近日上市,这是一款不锈钢材质的翻盖手机,可谓是时尚三边手机的代表。此款手机主要特点是VGA照相功能,64K彩色液晶显示内屏,支持所有图像视频功能及XHTML浏览,还有“即按即说”(push-to-talk)的功能,并且拥有长达11天的待机时间和4小时通话时间,外观是尽炫目之能事,立体与动感的完美搭配,让人动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导航手机的问世,怎样促进其大规模商用成为产业链中各厂商努力的焦点。此外,它的出现对于导航地图软件厂商而言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市场,同样也有助于手机厂商开拓新需求,寻找更大潜力的新细分市场,尽管导航手机推出已有些时日,却迟迟未能获得特别可观的市场,但其蕴涵的商机却让各方厂商垂涏三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研究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主观幸福感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采用自编手机使用情况问题、主观幸福感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修订版对1552名初高中学生进行测量。运用t检验、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自我控制及其三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使用与非使用手机上网学生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差异不显著;女生使用手机上网较男生多,高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比初中生显著增加,文科生较理科生使用手机上网行为显著提高;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自我控制的三个维度均显著正向作用于手机上网行为。结论: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主观幸福感与一般青少年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90后大一新生手机依赖的基本特点及与疏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和疏离感量表对800名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第一,31.4%的大一学生具有手机依赖倾向。第二,文理科、性别、生源地对手机依赖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是本专科对手机依赖的影响非常显著(15.39,p0.001),本科生对手机的依赖要高于专科生。第三,疏离感对手机依赖的回归分析表明,社会疏离感对手机成瘾有非常显著的预测作用(p0.001,OR=1.03)。结论:第一,90后大一新生手机上瘾比例较高。第二,人口学资料里只有本专科对手机依赖有显著影响。第三,社会疏离感可能会增加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指数。  相似文献   

8.
智能化手机终端设备的不断发展,使手机网络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新兴平台,而手机网民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新群体。其中,大学生手机用户的增长态势突出,成为手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而了解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的现状,分析手机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带来的改变,是适应3G时代发展,做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热点。该研究针对此问题,采用了自编的"大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状况调查表",对重庆市四所不同类型高校学生手机网络使用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手机网络使用率和依赖度的相关因素、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的基本情况、大学生与手机网络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根据调查结果反映的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手机的普及,很多中学生都会带手机到学校中。中学生使用手机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层面,还能够辅助学习并且减少家长对于学生安全的担心,但是如果中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缺少自制力,过度使用手机,也会对正常的生活以及学习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弊进行研究,首先,从三个好的方面以及两个不利的方面提出了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利与弊;然后,从学校和家长要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交流、不断完善学校对学生携带手机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学生的疏导教育三个角度提出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继英 《教师》2012,(14):94-95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手机对于计算机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从积极的影响、消极的影响、计算机与手机的互补三个方面出发,探讨手机的发展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手机短信文学作为一个新事物应运而生。短信文学不仅是21世纪的一种新文体,更是文学观念的一次突破。它融合了书面文本、语音文本两类文本的特点,具有传统纸质文学不可比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能否称为“文学”还有较大争议。但是手机短信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抢眼的文化现象之一,许多短信的内容作为文化现象颇具研究价值。一些短信体现了强烈的灰色情调,在语言狂欢中明显表现出对正统意识形态的消解,对日常社会文化的反叛与调侃,具有突出的后现代文化症候。这些后现代主义的症候的出现,有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3.
手机文学亦称“短信文学”或“拇指文学”,是创作者为手机量身定做、给手机用户提供可阅读文本的文学样式。受手机平台的限制,手机文学作品篇幅短小。手机文学具有语言精炼含蓄、内蕴深厚、哲理性强的特点。它的出现,大大拓宽了文学的表现对象,也给更多的文学青年开辟出一块新的发表园地。  相似文献   

14.
人类对更高质量无线通信的需求推动了CDMA技术的出现.CDMA是按照码型结构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在CDMA系统中,用户数的增加相当于背景噪声的增加.在保持高质量通话的同时,CDMA可以容纳更多的用户,CDMA手机的用户每次通话时,系统编码有4.4万亿种可能的排列,具有天然的保密性,其消息在空中信道上被截获的概率几乎为零.CDMA技术的标准化,推进了这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自编的手机依赖倾向量表(MDQ)对450名拥有和使用手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女大学生在量表的去断性维度上人数要显著多于男生;(2)理科学生的各项得分都要比文科学生高,其中在量表的神经性维度上出现了显著差异;(3)除了神经性以外,量表的其他的三个因子的得分都从城市、城镇、农村呈现出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其中突显性维度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教育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手机手工贴膜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双工位自动控制手机贴膜机的系统设计,解决了传统手工贴膜速度慢、膜内灰尘、气泡多的缺点,实现了手机贴膜的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7.
英语商务电话约请是当今商务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交际方式。从文体学与语用学的角度看,在商务电话约请这个特殊的语境中,交际双方应遵循礼貌原则,采用礼貌策略,以确保约请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手机的主要受众和服务对象,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手机媒体的传播形式,重视手机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中的路径开发。文章提出了基于手机短信、手机微博、手机报、手机QQ、手机SNS等五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9.
以手机为载体作为传播媒介的第五媒体在学生中日益普及,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校的教育工作的冲击越来越大,手机作为现代传播媒介在给学校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在分析第五媒体环境下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第五媒体环境下学校道德教育所采取的对策,认为学校应该更新思想观念,通过手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将手机文化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手机这一新媒介开展道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手机与人体相互作用涉及两个方面问题:一是手机辐射对人体的作用;二是人体对手机的辐射特性所造成的影响。基于电磁辐射可引起生物组织温度升高且大脑又是对温升最为敏感的组织之一的考虑,用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数值计算了单一方向频率900MHz和1800MHz。功率1w手机辐射时头颅第90层横剖面内温升及Z轴方向温升最大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越靠近手机温升效果越明显,最高温升位于头颅耳朵附近,900MHz时头颅最大温升略高于1800MHz且沿Z轴温升最大值分布规律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