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凉歌”是弘一大师出家后编撰的歌曲作品,研究者向来将其与《三宝歌》一起并称为弘一大师佛教歌曲的代表。虽然“清凉歌”一再被收入有关歌曲集,也一再被传唱,但对它的研究则不多,有之亦不系统、不全面,甚至有认识上的偏颇。对“清凉歌”作一番疏理考论十分必要,从中既可探知弘一大师编撰此歌情形,亦可体会弘一大师出家后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2.
魏军 《考试周刊》2007,(3):37-38
本文从音乐史的角度出发,对“语录歌”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所处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琉歌”是用琉球传统方言表现的抒情性短诗,以8、8、8、6的4向体音节排列为主要格律,同时也是和着三弦音乐,用琉球方言演唱的短诗彤歌谣。琉歌是日本冲绳以及周边一些地区特有的乡土学形式,因而在整个日本学领域中并未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然而,有着大约500年发展历史的琉歌作为日本诗歌学家族中的一员,尤其是作为琉球诗歌学的主流形式之一,如今依然保持着其旺盛的生命力。本从琉歌的格律、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发展变迁等方面的特点着手,以实例进一步分析探讨。介绍这种特有的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汉房中乐、房中歌是在周秦房中乐及房中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既用于祭祀,又用于燕享。作为汉朝“庙乐”一类的“房中乐”、“房中歌”,汉初时,其“乐”、“歌”作者均为唐山夫人,创作时间当在高祖六年或之前;在当时及其以后,名称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于“乐曲作者”变更所致。作为一种独立的乐种曲目,它与汉朝其他的宗庙乐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内容上虽有传承“教化”的一面,但更多地体现了其作为“祠乐”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侗族"情人歌"所描述的大都是婚恋悲剧,悲剧的深层原因是侗族传统婚俗在接受封建统治者的"异化"时,亦发生了负面裂变.  相似文献   

6.
李白<秋浦歌>(其十五)语言浅近,题旨明白.历代注家几乎一致激赏其"无理而妙",评价大同小异,令人对其夸张艺术的推崇也基本上是前人观点的沿用,很少对诗中存在的明显矛盾和疑点做深入探究.实际上,只有将"明镜"解作"水镜"才使原诗意境真实自然,否则,"白发三千丈"只能是"大言欺人".  相似文献   

7.
朱敦儒词名甚著。宋、金以来向有“希真体”之称。关于“希真体”的内涵,至今学术界异见歧出,尚无定论。特根据后人对朱氏词的仿效创作和品赏评论加以考辨,可知“希真体”是对具有独特个性与鲜明风格且于后世产生重要影响的朱敦儒词的誉称,它是由朱氏早期、中期、晚期多种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的词所组成的有机复合体,而并非仅指某一时期、桌类题材或某种风格的词作。“希真体”具有流变性与多样性,而清隽谐婉、平淡自然乃是其主导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英国诗人布莱克称自己的<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代表了"人类心灵的两种对立状态".通过对<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布莱克的对立学说的发展以及布莱克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9.
《左传》中的"诗以言志",指西周至春秋时士大夫在朝聘、盟会、享燕、祭祀等场合中,常常或歌《诗》、或赋《诗》、或诵《诗》、或引《诗》言志,微言相感。考诸《左传》《国语》中所载的歌《诗》事例及二书中所载的音乐理论,歌《诗》艺术有三个方面的审美效果:"美其声";"‘礼’化了的诗的乐章之义";"听音而知治乱,观乐而晓盛衰"。  相似文献   

10.
11.
从概念隐喻视角解读"黑烟之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对"仙居.中国南北民歌大赛"中的侗族多声部民歌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文化历史背景进行客观的剖析.从而引起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多声部音乐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大地之歌》是作曲家叶小纲先生受中国爱乐乐团委约创作的新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作品在表现中国古典文化底蕴的同时,融合了西方作曲技法中"新人声主义"的舞台表现力.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进而对新音乐技巧的娴熟应用上具有实践意义.在创作思维和审美经验上予以作曲者借鉴和启发,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喉喏歌”是通道侗族独有的一种多声部民歌,由“讲歌”、“花歌”、“俏歌”三种形式的歌组成,是在侗族的“作客”习俗活动中演唱的套歌。四位老人以统一的声音,唱出了“喉喏花歌”的引句,低沉、凝重、古老而悠长的音调,把大家的呼吸、神情都凝固了,仿佛把我们带入到古老而遥远的历史时空。  相似文献   

16.
李强平 《现代语文》2007,(11):41-43
"十七年文学"中作家对题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主流意识形态的评价。题材的限定与主流意识评价的介入使此时期的创作多有"二难"的现象。本文以细读文本的方式,解析了《青春之歌》在内在情节的设置,语流节奏和话语操作的选择上存在明显的"裂隙"之嫌。  相似文献   

17.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提倡学科综合”一条,具体要求是:“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这一理念的误解和体现在操作上的偏差时常可见,甚至是低层次的重复。下面是一中学教师上唱歌课《长江之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9.
20.
生活歌是最具生活气息的歌谣类型,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流传于青藏地区的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和儿歌做了民族志式的深描,并对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进行学理分析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