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教育美     
教育活动同人类其他的实践活动一样,都是在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美的根源在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主体把自己掌握真和实现善的本质力量以具体而又感人的形象展示于教育活动之中,因而使教育过程获得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由形式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教育美是内容与形式、情与理的统一。它可分为2个不同的层次:第1个层次是教育活动以其外在的感性形式所呈现的美,即外在的感性美、形态美和情态美;第2个层次是教育活动以其内在结构的和谐、秩序而具有的美,即内在的理性美和意态美。教育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愉悦性和自由创造性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1前言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美的事物是真与善的统一体。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美,进而在实践活动欣赏美,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事物和现象总是形象的、具体的,它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中学语文教材中“美”的内容可以简略概括为社会美、自然美、  相似文献   

3.
怎样认识黑格尔对“美”的定义?“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本文论述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阐明的根本内涵,以及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美的理念所具有的客观现实性和内在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职业服务好与不好的评价,一般从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技艺、技巧)的显现、服务效果等方面来评判.如果从美学方面来认识,这其中蕴涵着职业服务的美与审美问题.它包括内在美和外在美,即包括了真善美三者的统一与和谐.就酒店职业服务之美而言,职业服务之善是指服务者的职业道德、内在职业素养、个性品格修养和服务目的及服务目的的实现;职业服务之真是指服务符合规律性,即服务形式、技能、技巧、技艺与职业服务规则、规范、要求的高度一致性;职业服务之美是指这种真与善相统一,即符合规律性与符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自由的感性形式的显现.  相似文献   

5.
“人类创造的美”与“自然生成的美”是既互相区别又互相交叉的。而人类创造的美的特殊本质,则是人类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的社会实践所感性显现的出类形象或合律形式,并简化为人类改造世界、创造文明的出类形象。  相似文献   

6.
教师美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体美好人格精神的显现,是一种内在与外在统一、静态与动态统一、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美。教师美由内在美和外在美两个方面构成,其中,道德美是教师内在美的基础、智慧美是教师内在美的核心、劳动美是教师内在美的本质;语言美、姿态美、服饰美则属于教师的外在美。教师美具有丰富多样性、超越功利性和教育感染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美的形式和形式的美是两个概念。美的形式是指具体内容的完满的外在表现;形式的美是指独立于具体内容以自身的结构组合表现出来的美。美的形式和形式的美又象是一个概念: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和美的形式相对立的是美的内容。笔者认为任何艺术品的形式、自然物的形式有美丑之分,而内容却没有美丑之分,只有真假、善恶之分。为什么呢? “美是人的本质属性和力量的感性显现。”所谓感性显现,就是在感性形式上的显现。个别性、形象性、鲜明性是感性形式的特性。而独立于美的形式的所谓“美的内容”是不具备感性形式的内容,不具备个别性、形象性和鲜明性。没有感性形式就无所谓美或丑。  相似文献   

8.
形式与内容,是存在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因而,对形式及其审美意义的分析,乃是我们有关审美对象讨论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日常语汇中的形式,一般意指物体的外在形状或外观形式,有时还表示艺术的特定体裁、类型或存在方式.但从美学思想史的角度看,它具有更复杂深刻的规定性. 1.形式,被等同于对象感性存在实体黑格尔常在这种意义上使用形式一词.“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就是内容,感性显现就是形式.“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对冰心笔下的部分女性形象作了评述。认为冰心作品重视继承女性的传统美德,对“贤妻良母”式的女性形象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女性所具有的善良、本份、勤勉、抗恶等特有本性及女性之心灵美,外在与内在相统一之美也给予了充分的表现;认为冰心对女性的看法是公正的、客观的,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既集真善美于一身,又集传统时代特征于一身。  相似文献   

10.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何以可能、为坚定共产主义思想信念提供科学理论范导,在多维哲学视野里对人的本质进行哲学反思,应当遵循“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相统一的路径,才能引出新的正确结论。在经济哲学和社会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外在关系考察,人本质是“经济动物”和“政治动物”的统一体;在科学哲学和文化哲学视野,即从人的发展的内在关系上考察,人本质是“经验动物”和“信息动物”的统一体。人的本质表现为追求利益和权力的外在本质与追求成熟和知识的内在本质的统一。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相适应,是追求意义及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现行文学史中,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为主要成员的明代作家派别因推崇唐宋文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之称始自近代。然若究其本质,"唐宋派"之称不恰当,是对此作家派别的一种误解。  相似文献   

12.
汪精卫于1935年在南京丁家桥被刺。此次行刺由两广资助,王亚樵等策划,孙风鸣执行,主要行刺目标是蒋介石,第二目标是汪精卫。由于蒋介石未出席照相仪式,刺蒋不成即伤汪。曲折的逻辑背后隐含着复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24年5月蒋介石接任黄埔军校校长。为建立革命军队培养骨干力量,在平定商团叛乱,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蒋介石具有致力于国民革命进步的一面,但对联俄联共持中间立场,他是由一个以"左派"面目出现的"中派"。随着矛盾的加剧,蒋介石由中派向右派转化,导致了"中山舰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实力派质疑     
本文通过对美术界之“实力派”的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及质疑,结论出所谓“实力”根本无法硬性标码,“实力派”也纯属子虚乌有。并指出,任何浮躁和急功近利都是不足取的,艺术家需要追逐的应该是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完美的艺术境界,而绝不是说不清、辩不明的什么“实力”、什么“派”。  相似文献   

16.
汪精卫扩大会议派是一个由汪精卫、阎锡山、冯玉祥、桂系李宗仁和西山会议派为壮大反蒋声势而组成的临时组织。这一派别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分庭抗礼的政府,对此,学界已有研究;二是以孙中山的遗愿为圭臬,召集国民会议,制定约法。《太原约法》就是这一思想的产物。这一约法仅仅是理论的产物,客观地讲,有其特点也有疏忽的地方,终究是一纸空文。  相似文献   

17.
18.
吕柟是明中叶关中地区著名理学家,目前学术界对吕柟的研究,首先集中在吕柟的学派归属问题。一方面,吕柟师从薛埴的门人薛敬之,秉承了河东学派的思想内涵,悃幅无华,以躬行实践为主。另一方面,对“关学:关中之学”与“关学学派:张载所开创的学派”二者不同内涵的理解,自然影响到对吕柟所属学派的不同把握。但究其根本,从师承及其学术思想内涵来看,吕柟学术思想实质上是河东一派传承下来的程朱理学,不符合张载关学的特质,虽有关学学派的学风,但实属于河东学派。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具有隐蔽性、时代性、娱乐性、多样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六大特征,其形式和内容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它对形成良好校园氛围,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健身能力,培养终身锻炼意识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评新桂系的"四大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20年代末蒋桂战争后,新桂系与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分庭抗礼,势不两立。为巩固在广西的割据统治,新桂系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四大建设"。新桂系的"四大建设"是蒋桂矛盾的产物,其重心是军事建设,其它建设成效很有限,但各项建设措施多少也促进了近代广西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