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巧用蚯蚓     
蚯蚓是钓鱼人最熟悉的钓饵,用它可以钓很多种鱼,有“万能钓饵”之称。 常用的蚯蚓有红蚯蚓和青蚯蚓两种。青蚯蚓因为腥气非常浓重,是钓无鳞鱼的佳饵。在使用蚯蚓时,除了要求其鲜活外,还要考虑蚯蚓的装钩方法,钓大小不同的鱼要有不同的装钩方法,要充分做到因鱼置饵。 钓小鱼杂鱼时,要选用火柴杆般粗细的红蚯蚓配伊势尼3号、4号钩。装钩时先将蚯蚓截成半厘米长的小段,然后套在钩尖上。这样,小鱼咬钩刚好嘴对钩尖,提竿便能中鱼。尽量不要让钩尖外露,以免鱼食饵时  相似文献   

2.
野钓鲫鱼饵     
在自然水域垂钓鲫鱼,钓饵可分荤、素两大类。荤饵以蚯蚓和红虫、白虫为代表,素饵则以原味和各种异味面食为主。一、荤饵(一)蚯蚓蚯蚓是野钓鲫鱼的主要钓饵之一,所用蚯蚓应具备“红、细、活”三点。红与活,下在水中才易被鲫鱼识别和发现,细则便于吞食。(二)红虫红虫是北京地区冬春垂钓鲫鱼最佳钓饵。每年立冬前后至翌年4月中旬,约有150天以上的时间,只要是开口摄食的鱼,基本非红虫莫属,鲫鱼更是如此。(三)蝇蛆由于它颜色较白,并具有特殊的味道,对个体大的鲫鱼有很强的诱惑力和吸引力。不过,蝇蛆穿钩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腔体钩破,使体液外流,只…  相似文献   

3.
一、诱、钓饵吸引力要强些。其它季节钓友们都想把两饵搞好点以便收获大些,但冬钓要求更高,因为冬天鱼很少活动,甚至不活动,因此两饵引诱力要大。我用的诱饵是菜子饼、麦麸、大米、面粉,比例是2:1:1:1加上高度的白酒与适量的水拌和,装进不透气的塑料袋内扎紧袋口,发酵5~7天即可用。我用的钓饵是蚯蚓,冬钓挂蚯蚓要大点,穿满钩后还要长钩尖2~3厘米,以便让它蠕动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年垂钓实践,发现炸弹钩饵荤素结合,上鱼率高,效果好。其作法是: 先将常规炸弹钩饵和好,捏成鸡蛋大小,装在炸弹钩弹簧上,捏紧固定后,再将6只炸弹钩穿上鲜活的红蚯蚓,蚯蚓头或尾部留于钩尖外约1~1.5厘米,然后再将挂上蚯蚓的钩均匀地安插在饵料上即可。这样做好处是:①饵料溶解扩散快。当饵料和蚯蚓入水后,蚯蚓不断地在饵料上蠕动,可加快饵料进一步溶解扩散。②诱鱼进窝快。饵料入水溶解扩散后,香、甜、酸等味散发面积大,气味浓,促使鱼类进窝快。③上鱼率高。当鱼进窝后,发现蚯蚓在窝内蠕动,经不住饵料香味的诱惑,就会直接咬蚯蚓而上  相似文献   

5.
管察 《钓鱼》2010,(1):16-17
钓鱼人对鱼钩的取舍主要凭经验,由钩形的宽窄长短、钩条的粗细软硬和钩尖的锐利与否等方面入手,崇尚小钩钓大鱼、一钩通用,什么鱼都能钓。其中对钩形的选择是出于它适合装哪种形状的饵,以及钓饵与鱼目的配合。如钓饵用蚯蚓,地蚕等软体虫饵,钩柄就长一点;用面团或红薯块装钩,则用钩门宽、钩柄短的钩。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垂钓》2002,2(10):28-30
在商品饵出现之前,人们对钓饵的认识主要是感性的。钓鲫鱼用蚯蚓,钓鲇鱼用蚯蚓,钓草鱼也用蚯蚓。当用蚯蚓钓不到鲢鱼之后,就断言鲢鳙不咬钩。只有聪明的钓手会从感性认识中发现某些异状,又由异状中总结出一般人不易发现的特殊规律。如:鲫鱼不咬钩时提钩逗一逗,鱼就咬钩了;中午水温升高,钓饵沉底后极少有鱼咬钩,但下沉过程中会出现半水截饵的信号,于是随鱼的泳层变化而有钓棚调整等等。  相似文献   

7.
张之晔 《钓鱼》2013,(22):24-25
蚯蚓用作钓饵历史悠久,概括起来有4个特点:腥膻味重,啥鱼都吃;大小合适,持钩性强;取之方便,装钩简单;蠕动活饵,能逗能守。缺点是不卫生,有破坏生态之嫌,所以竞技钓鱼禁止用虫饵,包括红虫、蛆、米蛀虫。不过人工养殖,成了商品饵的蚯蚓就不在此例了。商品饵出现后有了"蚯蚓鲫""红虫鲫",将加工后的蚯蚓粉、红虫粉、鱼粉、虾粉添加到以米豆麦黍薯为主要原料的鱼饵中就有了腥饵、腥膻饵和腥香饵。然而粉状饵与鲜活的蚯蚓是两回事,有味无形,没有体液,不再蠕动的蚯蚓饵与其他商品饵毫无  相似文献   

8.
拉蚯蚓     
张炎冰 《钓鱼》2013,(12):23-23
小米颗粒小、轻,不能直接装钩:红虫细、短、体薄,一旦装钩时刺穿了,体液流失只剩一层皮效果就差了,所以有拉小米和拉红虫。蚯蚓,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以它为饵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粗度,让钩尖从头部或体侧刺入,也可以按钩的长短掐成段装钩。传统钓用虫饵都是藏钩于饵,可是活蚯蚓蠕动伸缩,一旦刺穿了露出钩尖,有些鱼就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9.
钓友老李在野塘、水库钓冬鲫上钩率特别高。往往名列前茅,有时甚至比同伴多几倍。他的方法归纳起来有3点。一、用整条蚯蚓穿钩野冬鲫大多数是50克以下的小鲫鱼,要提高上钩率除了采用小钩细线小坠小漂以外,最好是用整条蚯蚓穿钩。穿钧时,选用火柴梗般粗的红色活蚯蚓,从头刺入,穿过钩柄并推向脑线,尾部留半厘米让其蠕动,不露钩尖,保持整条完好。这种穿法的好处有3:一是整条穿钩醒目,粘液也多,增大了招鱼目标;二是小头在钩尖外,易于小冬鲫吸入嘴里;三是每当上一条鱼后,钩尖外损坏部分可及时去掉,将脑线上的蚯蚓往下推就可继续…  相似文献   

10.
将红蚯蚓剁成几段后,晒干碾成粉末,将粉末筛几遍,使其成极细的蚯蚓粉。再将面粉包在纱布中,用水冲洗揉搓,去其淀粉,便成了粘性极强的面筋。然后以60%的面筋加上40%的蚯蚓粉,将两者调和揉搓均匀,放在已用完但又未洗净的清凉油小盒内,密封一天,此饵即成。一小盒清凉油钓饵足够用一天,使用时只需用钩尖在盒子里挑一点,半粒米大小,然后要十分仔细地、动作十分轻巧地将饵料包住钩尖即可。切不可用手指在盒内抓饵料,因为此饵粘性极强,会粘得满手皆是,且无法将饵料包在钓尖上,只能用钩尖在饵中一挑、一统即成。用此饵垂钓,要用…  相似文献   

11.
郅辽 《钓鱼》2005,(18):43-43
其实.早在我们认识日本袖钩之前.国产铁锚牌鱼钩就有了“袖钩”雏形,即所谓3字头.从大到小有9个规格。它的特点是强度高.钩柄长.钩弯平打.适合穿蚯蚓.在钓鲫时能兼顾鲤鱼。因钓组差异导致提竿技术的不同.在底钓用蚯蚓做钓饵时,我们注重了提竿发力.用深剌穿透来防止脱钩跑鱼.故而对钩条的要求是强度而不是细.对钩尖的锐利也只是一般性的要求。日本制造的袖钩有平打和不平打两种.平打的钩条比较硬.适合搓饵钓底:不平打的钩颈细.阻碍小.穿刺力强。随着拉饵速钓术的出现,细钩条白袖流行了.这与它的钩颈短而细.容易拉出饵球是一致的.但搓饵钓底也用未经平打袖钩就暴露出缺点来了。  相似文献   

12.
用蝇蛆钓鱼,鲤鱼鲫鱼都爱吃。这是许多钓友常用的钓饵。但蝇蛆钓饵都是用在单钩或双钩上。在组钩(炸弹钩)上应用,则未听说过。那是去年5月中旬的、个星期天,有钓友相约,胡乱吃了早饭,带些面粉和两星期前未用完的炸弹钩饵就匆匆上路了。到水库边一看,又酸又臭的炸弹钩饵中长满了白色小蛆不停地蠕动。又没多备饵料怎么办?只有一坨挂在炸弹钩上试试。但饵料因发酵变得很稀,连甩两坨都“天女散花”了。不得已只有把上好钩的饵团放在手心里小心抛到不太远的地方,也不敢紧绷钓线怕钩饵分开。在完全不报任何希望的情况下,过了大约40分…  相似文献   

13.
手上饵     
张炎冰 《钓鱼》2014,(13):10-10
钓快鱼用拉饵,将兑水后形成拉丝网络的饵团压住钩拉出,饵就粘在钩上了。传统钓鱼用蚯蚓、虾、蚌肉、面团、玉米粒、年糕、米饭粒做钓饵,都是饵包钩——按钩的大小将饵整成合适的形状,然后一手捏钩柄,另一手取饵以套、穿或按的方式将饵装到钩上的,统称手上饵。  相似文献   

14.
刘定龙 《钓鱼》2008,(18):18-19
1.包食的基本用法 包食钓需要钓饵和包饵。钓饵是钩尖上挂的一粒麦粒大小或黄豆大小的面饵,包食是包裹在钩和钓饵外层的一大团松散糟饵。 钓饵一般用白面粉加些香精、鸡蛋清或米酒等揉成,它的软硬度是影响上鱼率的关键和难点:太软,钓饵在水下等不了多长时间或鱼稍稍拱一拱就会散掉脱落;  相似文献   

15.
蝇蛆钓溪哥     
姚铭 《中国钓鱼》2005,(3):20-20
蝇蛆是苍蝇的幼虫,乃万能钓.饵的一种,可钓溪哥、马口等小型鱼类;其中溪哥最爱食之,比红蚯蚓和人工饵都好:钓溪哥的钓具3.6~4米小手竿,竿身挺直轻细为好。1~2号细线,七星漂:锡坠的重力要小于浮子的浮力。水线的长度要根据所钓水域深度灵活调整,原则是始终浮钓。钩用1~3号“伊豆”,线齐竿。穿饵时从蛆身的1/3处刺入,从另一头1/3处刺出,钩尖外露。这样的小钩和饵,  相似文献   

16.
张之晔 《钓鱼》2008,(4):20-21
用蚯蚓钓鱼的时候。有人把它掐断了或拍死了装钩,钩卧底,饵不动,鱼长时间不咬钩了,轻轻把钩提起一点,再沉下去,饵动了鱼就咬钩了。受此启示,有人用活蚯蚓,让饵动起来,后来又有了半腰装钩两头活。台钓强调摆幅,子线长,摆幅大,也是钓饵动起来。但鱼情不同,有的鱼非动态饵不食,而且对动的幅度、频率都很挑别,动快了不吃,动慢了不吃。有的饵动了反而不咬钩了。  相似文献   

17.
衣善新 《钓鱼》2009,(10):22-23
我在《再谈盲区》一文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在上面的分析中,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大多没有考虑鱼钩的重量。实际上,在钓鱼活动中,鱼钩对漂尖的影响很明显。如果调目多于钓目,饵的化散和鱼吃饵抬头引起的漂尖反应是不同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钩的重力所引起。钓饵化散时,钩对漂尖仍有作用,漂尖上送少些。鱼吃饵上送时,钩在鱼嘴里,已不对漂尖发生作用,漂尖上送的距离要大些。”  相似文献   

18.
手竿点钩浮钓凶猛鱼类。点钩浮钓有些类似北方的戳拱钓。其基本特点是使用朝天钩,一般长竿短线,不用标,在施钓过程中,钩始终被竿提着,在水中呈点动或游动状态。商城钓友做的一种“泥鳅钩”,由于比传统的朝天钩仿生效果更好,正在被愈来愈多的钓友用于浮钓鱼白、鳜、鲶和乌鱼等凶猛鱼。钓饵可用去头的泥鳅,粗大的黑蚯蚓,也可以在钩上扎上丝线、羊毛等制成拟饵。其中黑蚯蚓最易得,且效果与泥鳅同属上乘,因此被广为采用。此法暮春和初夏可用来钓鱼白鱼。鱼白鱼暮春和初夏喜到浅水近岸或者堤坝出水口处捕捉活食。用6~8米长的手竿挑着“泥鳅钩”…  相似文献   

19.
郑巍 《钓鱼》2003,(18)
刚接触悬坠钓组的时候,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两钩搓饵,鱼不咬钩,钓饵到时间化了就是打窝。有鱼咬钩,提竿一个钩勾住了鱼,另一颗饵抖散了也是打窝,这样边钓边诱,鱼是钓不绝的。可是一到夏天情况就变了,本来钓得还可以,9点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鱼越来越少,窝子里鱼星依旧,但两饵到底后鱼的吃口变得非常微弱,漂尖上只有半目动作,即使改成拉饵也不会有大的改观。但有两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鱼漂站直,两饵重量刚刚对鱼漂产生作用时会出现停顿;二是漂尖下行到调目与钓目之间,鱼漂有一个明显的下挫动作。如果这两个动作抓不住,鱼漂继续下行,信号就没…  相似文献   

20.
一、冬钓选用钓饵是关键。冬季鱼儿依靠自身储备的营养,进入半冬眠状态,准备越冬,很少摄食,游动范围小,不活跃,垂钓时如再选用夏秋季常用的面团、颗粒饲料等素食做钓饵,就不适宜了。冬钓鲤鱼,选用鲜活蚯蚓(红蚯蚓最佳)做钓饵,改变索饵方法,很有效。用手竿钓,每钩穿挂2~3条蚯蚓,形成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