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大学研究生“博客”使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5月,木子美和她的《遗情书》在网络上烽烟四起,也让“博客”成了当年互联网上最为流行的语汇。自此,每天都有人前赴后继地摆弄“博客”这玩意儿,时隔三年,“博客”俨然成了一种地地道道的网络文化。身处大学校园的人们,也逃不过对“博客”的钟爱,今年1月10日,浙大88的“博客空间”悄然开版。  相似文献   

2.
《中文自修》2005,(11):8-9
博客语文 方兴东 “中国博客第一人”。“博客网”董事长兼CEO。2002年7月,发表《向微软投降》,震惊世界,甚至迫使微软不得不通过公关力量介入此事。同年8月创办中国最早的博客网站“博客中国”,并发表《博客宣言》,宣布第一代门户网站将要面临终结。2005年7月,“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  相似文献   

3.
2005年被称为中国的“博客元年”.而2006年则被称作“博客年”。打开许多门户网站.你会在不经意间看到“博客”字样.它们好像一夜之间冒出来一样。像新浪、搜狐等网站都有博客.而一些网站干脆就以某某博客命名,这其中,就有专门的教师博客,像中国教师博客、中国教育人博客网、海盐教师博客、张家港教育博客、江北教师博客等。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中国社科院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闵大洪说,2002年可称之为“中国博客元年”,2005年中国博客达到超常发展的新阶段,可以称为“中国博客勃兴年”。很多教师  相似文献   

5.
“博客”,是英文“blog”的音译,“网络日记”的意思。从2005年开始,博客就以惊人的速度闯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到了今年,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如火如荼的态势。有人这样形容:“博客是一阵风,一场雨,风来文字就来,雨来情绪就来,有风雨就有博客。博客是一片林子,一个山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山头多了到处都是大王。”把握  相似文献   

6.
随手在百度的搜索栏里输入“学生博客”四个字,就可以看到现在有好多网站开辟了中小学生博客专栏,有的网站更是专门为中小学生开设了博客网站。2006年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宣布:中国博客总数已经达到1642万人。在博客群中,青少年博客约占10%。中国少年雏鹰网在推出博客频道的短短140多天内,日志总量就突破10万篇,“小博客”的年龄集中在10~15岁。  相似文献   

7.
2005年堪称中国博客年,2006年则大有“全民皆博客”之势。一时间“今天你‘博’了没有”之类的话语风靡天下。但与这些骚动和热闹无关,一个务实的博客群体正在不为人注意地悄悄涌现,当成千上万的人在“博客”里痛苦、兴奋、孤独、无奈,展示着百般情绪时,他们却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着对工作以及职业人生的思考。这个群体就是——教师博客。博客,不仅改变了他们,他们身边的人,甚至远在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的教师也因此而走到一起,共同关注学生、反思教学、切磋课改……  相似文献   

8.
“本月博客之星”是继2008年“博客大赛”各项赛事之后。推出的一项全新评选活动。旨在展示和推介精彩纷呈的教师博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博客大赛”中的各项活动中来.真正让博客成为教师们的第二个温暖的家。具体参与办法详见封底。  相似文献   

9.
随着“博客时代”的到来,学校网络文化建设队伍日渐壮大“,辅导员博客”应运而生,成为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创新之举。文章从如何界定“辅导员博客”出发,对“辅导员博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继而就完善辅导员博客德育载体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2月经网友的介绍,在动力博客上申请了“阿汤教育网志”,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名“博客”,开始经营自己的网志。2005年1月我把网志搬到了海盐教师博客,改名为“阿汤的味道”。我尝试着用别样的方式来感悟教育,体验快乐。大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的日志,在自己的笔下诞生。让我在博客的过程中不断来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就这样,我一步步走来,一点点积累。渐渐地我感觉到博客成了我与大家交流的平台,博客成了我成长的动力,博客更成了我生活的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1.
博客化生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敏 《大学时代》2005,(2):8-13
2003年某日,一名木氏女子,在其网络日志上发出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一时间,博客和网络色情批评成为媒体关注的风暴眼。而此前,众多国人对博客尚一无所知。今天,“博客”一词已被套用到“你吃饭了吗”的句式中;打开Google键入该词,点击搜索项,立即跳出994,000条结果;数据显示,全球博客人数逼近1000万,我国活跃的博客已在1万左右,其中,在校大学生占到不小比例……不难想象,博客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关联。这个舶来力量于2002年下半年着陆中国后,在国内渐渐翻滚起浪潮。2003年的王吉鹏互联网反黄事件和木子美事件,使博客得以进入平民视线。在“自由、开放、共享”的博客精神感召下,博客大军越来越壮大。有人断言,博客在颠覆传统媒介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时下博客文体、博客行为和博客思想,正悄无声息地进驻人们的生活,渗透着全新的人文精神。一个“博客化生存”的时代,已崭露曙光。  相似文献   

12.
杨纯 《上海教育》2006,(8A):4-5
2005年堪称中国博客年,2006年则大有“全民皆博客”之势。一时间“今天你‘博’了没有”之类的话语风靡天下。但与这些骚动和热闹无关,一个务实的博客群体正在不为人注意地悄悄涌现,当成千上万的人在“博客”里痛苦、兴奋、孤独、无奈,展示着百般情绪时,他们却在自己的博客上展示着对工作以及职业人生的思考。 这个群体就是——教师博客。博客,不仅改变了他们,他们身边的人,甚至远在五湖四海、素不相识的教师也因此而走到一起,共同关注学生、反思教学、切磋课改……[编按]  相似文献   

13.
"博客"对社会文化及其传播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博客”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传统媒体形成了“颠覆性”冲击;已经成为政治活动的强劲工具,引领着网络新时代的到来。从传播学角度看,“博客”具有传播主体的普遍化、传播模式的革命性变革、受众决定传播内容等特点。海量信息,链接无极限,“未经编辑”的声音等特性,既是“博客”成功的关键,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博客”要顺利发展,还必须解决好“博客”的商业价值问题和“博客”的公信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天你‘博’了吗?”博客在2005年的迅速蹿红和今年快速的风行,让人不能不对其加倍注目,不止名人和普通大众喜欢博客。3月3日,借助互联网开通的“两会博客”,为全国两会增添了新鲜内容。参加两会的“中国博客部长第一人”的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说:“我很高兴找到‘博客’这种形式,把自己的知识回馈社会,这是一种快乐。”在接受新事物最快的校园里,博客的受欢迎度怎样呢?  相似文献   

15.
阿汤 《教师博览》2006,(11):33-33
2004年2月,经网友的介绍,在动力博客上申请了“阿汤教育网志”,从那时起,我就成了一名“博客”,开始经营自己的网志。2005年1月,我把网志搬到了海盐教师博客,改名为“阿汤的味道”。我尝试着用别样的方式来感悟教育,体验快乐。大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的日志,在自己的笔下诞生。让我在博客的过程中不断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就这样,我一步步走来,一点点积累。渐渐地我感觉到博客成了我与大家交流的平台,博客成了我成长的动力,博客更成了我生活的一种习惯。写作——记录人生轨迹在写博客的日子里,我是快乐的,因为文字烙上了我对工作的印记,记录…  相似文献   

16.
名人博客虽然在2002年就已存在,但直到2005年借助新浪网站提供的专门频道才真正开始火暴,不到半年就形成了“集团作战”的规模。然而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到半年又都纷纷偃旗息鼓,大多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关闭了博客。名人息博的主要原因是违背了博客自愿、平等、和气、松弛、非功利的初衷和本质,因此必然导致“逃离”、“开溜”的结局,这是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17.
开通教育专家名师博客是漯河市“教师培训年”拓宽教师培训渠道的又一举措。如今,只要登录中国漯河教育网首页,就能看到“漯河地区省级教育专家、河南省名师博客、市级教育专家博客开通”的公告。  相似文献   

18.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传播方式,自1998年出现至今,已经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博客“草根”特性在技术层面的三方面体现是技术操作的简易性、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和信息发布的随意性。最近徐静蕾等大量名人加盟博客,网民对名人博客争相追捧,博客“草根狂欢”的状况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9.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育博客的应用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客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和媒体传播形式。文章从博客的特点出发,在建构主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教育博客应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文章同时指出目前教育博客应用于外语教学的局限及其原因,进而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名人改变了博客。继“韩白之争”,洪晃又挑起了“洪韩PK”,洪晃说韩寒是“凹造型”,韩寒回敬“谢洪姨夸奖”。“韩白之争”算是比较选自《城市晚报》有档次的,“洪韩PK”算是有趣味的,名人博客中,更多的是众多娱乐名人之间的互相攻讦和揭私。博客原来不是这样的,有一个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说:什么是博客?跟BBS差不多,但是不像BBS那么良莠不齐,是你在网上的家。博客最美好的感觉是自得其乐,它是自足的东西。如果再链接一些自己喜欢的博客,互有往还,那么博客就是一些处得来的人在网上形成的一个个群落。所以博客也被译成“部落格”。所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